老年人的道德标准与年轻人有何不同
2020-05-21俞明延雷雳译
俞明延 雷雳译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年度会议上提交的研究,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他们更有可能谴责并希望惩罚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即使伤害并不是有意的。
芝加哥大學的盖佩尔博士和她的同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年轻人(21岁至39岁)和老年人(年龄63岁至90岁)如何对意外有害和意外有益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估。
第一项实验涉及60名参与者,年轻人和老年人各半。实验中给每个参与者分别呈现八个假设情境,在这些假设情境中,情境主人公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或消极的结果。在每种情况下,情境的描述方式都能够使得参与者推断出该行为是故意导致的,还是仅仅是一次事故。在呈现每个情境之后,要求参与者判断所描述的行为的不道德性以及应该受到多大程度的惩罚。
例如,在一个情境中,A和她的朋友B在海里的一条船上,海里有许多有毒的水母。B问A海里是否可以游泳,A在明知水里不安全的情况下依旧告诉B可以去游泳。结果B被水母蜇了并且休克了。在该场景的另一个版本中,A错误地了解到当地的水母是无害的,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让B陷入危险之中。
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更倾向于谴责意外有害行为,并建议情境主人公应受到惩罚,即使这些有害行为似乎是无意的。有趣的是,他们没有发现在评估意外有益行为上参与者的表现存在任何年龄差异。
第二个实验涉及82名参与者,与第一次实验相似。研究人员给参与者呈现了四种不同的情境:第一种情境下意外伤害是疏忽造成的(例如,C卖掉了一只感染了狂犬病的病犬,因为她没有进行仔细检查),第二种情境下情境主人公采取了应有的谨慎措施(例如,C在对狗进行仔细检查后卖了感染狂犬病的病犬,因为评估让她认为该犬是健康的),第三种情境下结果是中性的(例如,C打算出售一只健康的狗并且这样做了),第四种情境下情境主人公的行为带有消极的意图(例如,C知道狗有狂犬病并且无论如何都要卖掉它)。
盖佩尔表示,“我们发现,虽然相比于非疏忽行为,年轻人更倾向于谴责导致消极后果的疏忽行为,但年长的参与者更倾向于对两者进行同样程度的谴责”。
在同一实验的第二部分中,研究人员给参与者呈现第一次实验中的意外伤害情境,并要求参与者判断情境主人公疏忽的程度以及他或她的行为是否应受到谴责。结果发现,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谴责意外施害者,并且更倾向于将疏忽归咎于行为。
盖佩尔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人们随着年龄增长而经历的认知衰退有关。相比于仅仅对后果进行谴责,基于意图做出道德判断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由于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可能感觉思考行为意图更加使人精神疲惫,因此他们更容易做出谴责无意伤害的判断。
盖佩尔说,这些研究发现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法律体系。例如,一位需要评估某人是否有罪的陪审团成员需要考虑行为意图。
目前的结果表明,老年人可能更少关注被告的意图,更多关注被告造成的负面结果,简而言之,目前的调查结果意味着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为他人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