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浦项制铁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概况
2020-05-21冯士超毛艳丽周文涛
□ 冯士超 毛艳丽 狄 嫣 周文涛
韩国浦项制铁公司(POSCO,文中简称浦项)成立于1968年,是韩国第一大钢铁企业,2018年粗钢产量4 286万吨,全球排名第五。2010年以来连续8年在世界钢动态公司(WSD)发布的世界级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榜单中名列第一,连续13年在全球钢铁行业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科技创新是浦项持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一、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创新战略制定背景
国外典型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保持和提高盈利能力,确保全球领先地位。韩国浦项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框架,制定创新战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1]。2014年,浦项CEO权伍俊上任后,由于全球钢铁业仍处于供大于求、进而引发企业利润下降的时期,世界主要钢铁企业纷纷进行结构调整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成本,浦项也不例外。由于东亚地区市场不振,权伍俊提出了“提升钢铁主业竞争力,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新业务,改善经营基础”的发展战略。在此战略指引下,浦项制定了以钢铁主业为研发主体,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战略。
2.创新战略的实施
为保证科技创新战略的有效实施,浦项科技创新直接由集团高层负责。其中,研发制度、研发预算和中长期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的审定由集团董事长、CTO和各研发机构负责人组成的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2];研发项目计划、执行及研究结果的评价由CTO和各研发机构负责人组成的技术战略委员会负责。
在公司战略的指引下,浦项科技创新主要面向两大方向:一是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钢铁生产技术的开发,能够开发出为客户带来感动的产品,与挑战钢的铝及其他复合材料相竞争;二是加紧开发新材料和清洁能源技术,如镍、燃料电池、锂电池、镁材等,培养新材料和能源领域竞争力。浦项在应用性研究和基础性、前瞻性、颠覆性研究方面都进行了布局,从而为科技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科技创新体系总体架构及各部门职能
浦项的科技创新战略由4家创新机构负责承接实施,分别是浦项技术研究院(POSLAB)、浦项产业科技研究院(RIST)、浦项工科大学(POSTECH)的钢铁学院和全球研发中心[3],浦项科技创新体系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各创新机构的职能定位非常明确,将应用研究和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做了划分。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与钢铁生产工艺和产品有关的应用研究,产业科技研究院主要从事前瞻性研究及钢铁以外的技术,浦项工科大学主要担负人才培养及部分基础研究工作。
图1 浦项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架构
三、创新项目管理
1.研发方向的确定
浦项将创新战略作为科研立项的纲领,所有创新项目都围绕创新战略开展。浦项的研发、生产、市场三大部门对公司层面研发方向的确定均有提议权,三方从各自战略出发,经共同研讨后,均认为可行,才会作为研发方向建议提交高层审议。审议通过后则大力推进,如果其中有一个部门认为不可行,则被否决。
这种研发方向的确定方法兼顾了研发、生产、市场三方的思想,使研发方向的制定更为严谨:研发部门能提供最新的或实用性的技术方向,生产部门提出能否实现批量生产的可行性,市场部门提出市场需求及客户关注的产品。目前,浦项市场部1/3的人员具有研发经历,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解决用户的问题,并将用户的需求快速反馈给研发人员。
2.项目立项
科研项目是在研发方向确定的范畴内的具体研究分支,浦项的研发项目以技术研究院为主导,技术研究院有自主立项权,主要是解决现场稳定问题和客户提出的问题。研究员有建议权,研究所所长有推荐权,经副院长审核同意后(90%都会通过审核),即可启动研发。
3.应用性、基础性、前瞻性项目
浦项成立之初,主要从国外引进已经成熟和标准化的钢铁生产技术。20世纪70年代的浦项是世界成熟技术的模仿者;20世纪80年代的浦项是世界先进技术的追赶者,这一时期浦项主要从事应用性研究。此后的浦项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企业,很难再得到发达国家提供的更先进的技术,只能致力于自主创新,或是引进所需技术的一部分,然后通过技术改造来满足自身需要。
为实现钢铁领域的技术引领,浦项开始了长期前瞻性技术的研究,这使得浦项在基础性、前瞻性和应用性研究各个领域的技术得到均衡发展。
4.项目考核机制
浦项建立了公司内部科研、生产、销售战略联动协同机制,三者深度融合。在科研端,浦项采用研发方向负责制,科研项目及生产、市场相关问题的解决都由项目团队负责。因此,对于应用性研究项目,考核包括3个方面,即科研项目完成情况、现场问题解决情况、市场问题解决情况。考核主导权在技术研究院。
对于基础性、前瞻性研究项目,主要考核战略价值,包括支撑公司战略、技术卓越度等。除项目最终结果外,还按照时间节点进行阶段性考核,一旦发现不可行则项目立即终止。前瞻性、突破性研究项目的考核主导权在产业科技研究院(RIST);浦项工科大学及对外合作高校进行的应用性基础研究项目的考核主导权在技术研究院。
5.创新成果转化
在科研机构中设置创新成果转化机构非常重要。浦项产业科技研究院(RIST)专门设置了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产业科技研究院技术转移体系的运作,在研究人员和企业间充当桥梁作用,技术转移包括知识产权、技术营销、技术评估、技术诀窍、计算机程序、设备安装、设计及应用保障措施、专有技术的商业化生产等。
四、费用预算与研发投入
1.费用预算
浦项每年的总研发费用根据公司销售额和公司发展战略,由公司最高层决定,按照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分配不同的额度,研发费用由浦项集团公司下拨。
2.研发投入
浦项每年都投入稳定的资金用于研发,2011—2016年的研发投入及占比情况如图2所示。浦项大部分研发投入都用于技术研究院。
图2 2011—2016年浦项研发投入及占比
五、市场压力的有效传导机制
浦项的市场压力不会直接传导给研发人员,而是传递给各科研机构的各级管理者,各级管理者将市场压力进行转化,不对科研人员收入方面过多考核,而是将科研人员的考核结果与职级晋升挂钩。这种市场压力的转换机制使科研人员在收入方面无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保证了科研体系内部的直接管理,浦项与职级挂钩的考核方式实现了对科研人员压力的有效传导。
六、鼓励全球化产学研合作
基于战略考虑,浦项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预算用于全球化产学研合作。目前,浦项已与国内外70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对全球高校资源的利用更为主动。浦项对高校的前沿性和新技术研发成果非常敏锐,发现之后立即主动寻求与之进行交流与合作。浦项对外合作创新的原则是:核心研发自己做,具有不确定性的早期研发或非核心的研发对外委托。
七、推进系统解决方案研究
近年来,随着浦项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该公司已经掌握钢铁生产中各工序的许多全球领先技术,其着眼点已经放在对用户场景的理解、用户体验的改善方面,科技创新模式已从技术研发(R&D)上升到系统解决方案(R&BDE)阶段。
例如,浦项正在全球推广的POIST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FINEX炼铁工艺、PS-BOP炼钢工艺和CEM紧凑式无头轧制工艺,这三大工艺几乎涵盖了钢铁生产的全流程,而且每种工艺都代表了当今世界的领先水平,通过将三大工艺整合到一起,能使用户获得最大收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竞争力。此外,浦项的FINEX、CEM技术也能形成独立的解决方案,并且已经陆续与印度和德国等海外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系统解决方案的输出,浦项实现了点状研发向链状研发的转变,提高了研发价值。
八、制定创新人才战略
浦项将创新人才划分为3个层次[4],分别为核心人才、潜在人才和新人才。对于核心人才的培养,以公司为主导,结合公司战略,系统地针对个人进行培养;对于潜在人才的培养,根据本人意愿,公司建立针对个人研发经历和成长的学习支援体系;对于新人才的培养,按照培养“融通型人力资产”的目标培养。
九、专利成果
2013—2016年浦项公司专利申请量如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2016年的专利申请数量还有很多没有公开,因此,图3中2016年数据仅供参考。
图3 2013—2016年浦项公司专利申请数量
从图3中可以看出,浦项已经不再追求专利数量的增长,而是更注重质量,且其专利内容非常丰富。目前,浦项绝大部分专利都是全球性专利,每个专利的维持费用需要十几万美元。
十、创新文化
1.“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思想
浦项很早就提出“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理念。通过创新来换取资源,通过创新来占领市场,加强浦项与世界的联系,支撑浦项全球化的事业。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创新理念深入到浦项员工的心中。
2.Pi创新理念
浦项提出Pi创新理念,即创新如同圆周率那样无限不循环,没有止境。Pi创新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BI(突破性创新,Breakthrough Innovation)、CI(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和PO(过程优化,Process Optimization)。BI创新活动要能够带来突破性增长;CI创新活动的目的是在浦项内部应用成功的创新模式;PO创新活动就是对道德风险、效率低下的过程进行诊断,确定不利于满足客户需求的问题,排除负面因素。
十一、结论与思考
(1)科技创新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公司战略所驱动,科技创新战略为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2)浦项创新项目的确定由研发、生产、市场三大部门共同完成,实现了公司内部产销研的深度融合,保证了研发方向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3)对研发人员的考核应兼顾研发与市场的平衡,不能仅以市场创效进行评价,而应以其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在浦项,研发人员的研究成果与升职挂钩,以此鼓励研发人员,因此,浦项建立了有效的研发人员压力传导机制。此外,对于从事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项目的人员,应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机制。
(4)建立全球化产学研合作模式,使全球领先的研究资源为我所用,从而加速产业化进程。浦项对全球高校研发新成果极为敏锐,会主动寻求与其合作,扩大浦项的研发广度和深度。
(5)科技创新不仅局限于工艺技术,还应拓展到设备,延伸科研产业链,为客户提供全套技术服务。浦项技术创新模式已从研发(R&D)模式转变为研发与应用设备(R&BDE)结合的模式,为用户输出成套设备与技术,方便用户使用,加速了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并提高了研发成果的经济价值。
(6)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浦项将人才分为3个培养层次,确保不同层次群体满足公司未来不同的工作需要。
(7)创新文化是对企业创新战略的强有力支撑。浦项坚持秉承“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思想,以及Pi创新理念,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深入每个浦项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