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动车检测站业务系统平衡性评价研究

2020-05-21殷传峰

山西交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检测线检测站工位

殷传峰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0 引言

为适应机动车检测行业“放管服”改革、检测标准更新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机动车检测站通过改、扩建提高检测能力,但受制于检测场地、设备设施、人员和业务流程等条件,极易出现业务系统运行不顺畅,影响检测服务质量的现象。因此,有必要研究评价检测站业务系统的运行平衡性和效率,以期识别、分析不足和制约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国内有关机动车检测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设规划、管理体系及行业发展分析等方面,从业务系统的角度进行评价研究的较少。孟宪章、施继红、刘庆福[1]等采用启发式算法进行检测线工位规划,通过检测线平衡问题求解整合检测工位,实现检测线平衡,但没有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也未给出业务系统各工位之间不平衡的原因和解决措施。徐振中[2]采用启发式算法进行汽车厂检测线的检测项目工位分配,快速有效求得检测线各工序的优选顺序,调整工位布置,实现“一个流”的生产,文中只针对汽车下线检测项目中各工序进行了研究,没有针对检测流程的评价分析。谢刚[3]采用多级模糊分析法对机动车检测站的综合业务办理系统进行了评价,建立了业务办理系统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因素,涉及的综合业务办理系统不包括上线检测部分,提出的指标评价标准已不适用于现行检测标准。国外相关研究中,Odeck基于DEA Malmquist 指数法分析了挪威机动车检测服务的相对效率和生产增长率[4]以及机动车安全检测对于道路安全的动态相对有效性[5]。

1 机动车检测业务系统评价指标

机动车检测业务系统的运行是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的,各工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可以将业务系统的办理流程视为一条生产线,若生产线上各工位的生产节拍不一致,就会出现车辆拥堵,应采取措施使生产快的工位适当减速,生产慢的工位加速,达到一定的平衡,才能使整个生产顺畅,生产线系统平衡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工序不平衡,提高生产线运转率,消除工时浪费,实现“一个流”生产[1]。

为评价检测业务系统,提高各工位运转效率,实现业务顺畅办理的要求,本文利用生产线平衡理论中的吉尔布里奇和维斯特启发式算法来研究机动车检测站的业务平衡性。针对机动车检测业务系统的特点和属性,本文选用以下两个指标进行研究分析:

a)检测业务平衡效率 各工序全部作业时间与工序总数和瓶颈工序工时积的百分比。

式中:T 为各工序全部作业时间;s 为瓶颈工序工时;j 为工位总数。

b)平滑性指数 表示一个既定的检测业务相对平滑的指数,平滑性指数越小表示各工位节拍越平衡,公式如式(2):

式中:STimax为最大工位时间;STi为第i 个工位的作业时间;j 为工位总数。

从式中可以看出,作业总时间和检测工位数量一定的情况下,瓶颈工时越大,则平衡效率越低,平滑性指数越大;反之,瓶颈工时越小,则平衡效率越高,平滑性指数越小,说明各工位配合顺畅,没有停滞和排队的现象。

2 机动车检测业务系统平衡求解

机动车检测业务系统的服务对象是车主,车主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办理车检业务,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检测业务流程图

因为各检测站的业务流程基本类似,为便于分析计算,假定研究对象为小型车辆的检测线,根据检测站业务办理实际情况,将流程分为工序1 业务受理(包括车辆预检、受理、登录等);工序2 人工检验;工序3 线内检测;工序4 其他(包括结果判定以及公安、环保部门委托办理的相关业务)。先期调研某市10 余家机动车检测站,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家作为评价对象,两站检测线类型、数量相同,其中甲检测站属于新建站,场地宽阔、设备先进、检测人员较多,业务办理流程顺畅,车辆排队现象少;乙检测站建站时间较长、占地规模小、设备老旧、人员相对较少,经常发生车辆排队、业务办理拥堵现象。检测业务工序优先图如图2 所示,在安排工序时具有相同的优先顺序,各工序的前导工序数及作业时间见表1,对业务办理系统进行评价,需要采集大量的、准确的数据做基础,本文统计甲、乙检测站各工位作业时间及数据215 份,按算术平均值求得实际作业时间。

图2 检测业务工序优先图

表1 前导工序数及作业时间

表2 工位分配表 min

根据表2 中的数据,代入以下两个指标进行计算:

同理可得乙检测站的业务平衡效率为56.6%,平滑性指数为15.1。

3 业务系统评价分析

根据以上评价计算方法,甲检测站的平衡效率比乙高27.6%,平滑性指数甲比乙检测站低58.9%,实际调研过程中也验证了这一点,甲站的业务办理流程要比乙站更顺畅,较少出现车辆排队现象,基本实现生产平衡,说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适用于检测站的业务平衡性评价。结合两站的实际情况,分析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如下:

a)甲站是新建站,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人员配备齐全;乙站的建站时间较长,设备故障率高,人员相对不足,业务系统在数据传输、信息化处理等方面效率不高。

b)甲站场地面积较大,各功能区规划合理,车主无需多次往返业务大厅;乙站占地面积较小,规划不科学,无形中增加了业务办理时间。

c)甲站采用了多种支付模式,大大节省了收费时间;乙站只收取现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工位时间。甲站建立了检测预约系统,可根据车主预约信息及时调整作业人员;乙站无预约系统。

d)制约两个检测站生产平衡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瓶颈工序,瓶颈工序都在最后一个工位,甲站的瓶颈工序用时明显低于乙站,主要是因为甲站在该工位上比乙站多配备了一位员工和一套业务设备,业务可并行办理,使该工位办理时间大大缩短,从而降低了瓶颈工序对生产平衡的影响,提高整个业务系统的流畅度。

4 结语

本文基于生产线平衡理论提出了一种机动车检测站业务系统评价方法和指标,能够对业务系统运行的平衡性和业务办理顺畅度进行评价,通过采集一定时期的车辆检测业务办理数据,分析计算平衡效率和平滑性指数进行定量评价,找出制约工序并加以改进,使检测过程顺畅高效。目前各机动车检测站的业务办理流程基本类似,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便于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检测线检测站工位
请珍惜那个工位永远有零食的同事
地下汽车检测站建设的约束条件分析
机动车检测线实验室中信息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专 利名称:电池包及电动工具
精确WIP的盘点方法
工位大调整
汽车检测线远程智能诊断系统研究
高职道桥专业检测站管理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河南省超限检测站四级联网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