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中的意境提炼
——紫砂作品“蒸蒸日上”壶的创作感悟

2020-05-21张伟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壶把蒸笼竹编

张伟杰

紫砂壶的故乡毗邻竹海,在这里有一片广大的竹的海洋,在长久的生活中,人们用竹、爱竹,赏竹,将竹子融入到生活之中。紫砂壶制作成型所使用的工具中就有很多是竹制品,以竹入壶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艺术选择。同时在我国历代的经典文学著作中,也有许多关于竹子的段落,很多文学大家有影响力的人都对竹推崇有加,在这些描述中,竹子体现出高洁、正直,宁折不弯等等良好正面的形象,受到许许多多人的欢迎,这些描述的背后是竹子对我们生活中提供的种种帮助,我们借用赞美竹子来体现生活的希望,紫砂花货中有关于竹子的创造,便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提炼,就是通过紫砂创作者的双手塑造出生活中美好的意境。

一、作品“蒸蒸日上”壶创作来源

作品“蒸蒸日上”壶的创作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蒸笼”,蒸笼起源于汉代,是中原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用竹子制作的蒸笼最为原汁原味,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竹蒸笼直到今天依然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本身就象征着一种自然、健康、传承的理念,将蒸笼的外形特点融入紫砂壶之中,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这些文化生活上的优点嫁接到紫砂文化之中,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赞叹紫砂形体塑造的奥妙。

二、“蒸笼”这一形体的改造及装饰

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可能会对蒸笼这一日常所熟悉的物品的细节并不熟悉,作品“蒸蒸日上”壶即以紫砂轮廓和线条的形式将这些细节部分一一重现,其中最显著的便在于“竹编”的部分,常见的蒸笼竹编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中之一如壶钮顶部的塑造,常见于凉席,这也是蒸笼最顶端“罩盖”的部分所采用的竹编形式,而壶盖表面的竹编形式又有所不同,这实际上代表了现实中蒸笼制作的两种工艺方法,“去皮”和“带皮”蒸笼,从形体结构上就可以理解,壶钮的竹编更加扁平,壶盖的竹编则更为立体,两者的造型都是为突出竹编造型所特有的工艺感,并以圆的方式将其改造融入到壶钮和壶盖的造型表现之中,在制作这两种形式的竹编造型时主要采用了镂、刻、贴的形式其中最为繁难的就在于壶盖编码的竹编立体交错的纹理,借用线条引起的视觉变化,体现竹了竹制品那种扎实、有韧性的形体结构特点,还原了“蒸笼”这一造型最显著的外观特征。

除此之外,整个壶身亦参照大型蒸笼的外观以圈线作为分层,传统蒸笼那种层叠的工作结构在这把壶上亦间隔相等的三层圈线相互区隔,且在圈线之间加上只有现实竹制蒸笼中才有的拼接线条痕迹,这样细节化的装饰透露出足够的信息,那就是整个壶身身筒塑造的正是一个个堆叠而起的蒸笼。但是单纯的蒸笼只能构成紫砂壶的壶身,还有壶流和壶把需要融合进去,这个时候采用传统光素器流把的组合就会产生整体形象上的不谐感,这就如同将蒸笼的外形强行糅合进紫砂壶的结构,整体看来也就不会显得美观。所以在制作壶流和壶把的时候就需要利用文化内涵来形成主体的装饰,蒸笼即以竹子制作而成,那么壶流就可以制作成象征自然的竹节流,蒸笼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汽,形成大量白色的水汽,这就如同神话传说中缭绕的云雾,利用这一特性加以想象,升腾的氤氲就转化为了“腾龙”的具体形象,之所以选择腾龙作为壶把的形象塑造,在于两者都带有“升腾”之意,与蒸笼一样它们所带来的氤氲环绕都带有向上的意味,而我们是龙的子孙,传承的是龙的文化,两者相互结合龙形壶把搭配如意云纹,“蒸蒸日上”的内涵主题也就隐约诞生了。

三、内蕴和形体诞生之间的逻辑关系

紫砂花货外形和主题之间的关系要带有某种深层次的紧密联系,这可以是单纯的造型塑造上的延伸,也可以是文化意蕴上的延伸,在现实的创作中,由于紫砂壶形体结构的限制,很多现实事物的形象想要融入紫砂壶的结构,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形改造,这就让形体上的延伸变得很难,所以更多的作品会选择采用文化意蕴上的延伸来将两种不同的造型或装饰结合起来。

作品“蒸蒸日上”壶内涵本就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且这种行为与“吃”有关,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没有什么比吃更重要了,所以蒸笼这一主题本身就部分象征着生活,而我们对生活的期待无外乎活的更好,更舒适,这往往会产生一些形象的寄托,使用蒸笼时升腾的蒸汽显然是一种绝佳的艺术载体,将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与我们的文化意蕴相融合也就诞生了这把壶所要表达的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蒸蒸日上”。

结 语

创作一件全新造型的紫砂壶除了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扎实的基础功外,还要从文化意蕴上有着自身的解读和分析,单纯的形象塑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强行将这些形象加入到紫砂壶本身的结构而没有通过造型装饰的引导来进行解释,那作品必然是无法产生任何足够长久的吸引力,缺少底蕴和内涵也就缺少了从生活中获得感悟的路径,只有深刻的理解这一点,才能够以文化为外衣制作出充满生活气息,独具艺术魅力的游戏紫砂壶艺作品。

猜你喜欢

壶把蒸笼竹编
蒸甜粿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半自动升降蒸笼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趣味多音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