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松下问童子”茶叶罐的刻绘艺术和文人雅趣
2020-05-21彭梦霞
彭梦霞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存在,在位于太湖西岸、天目山余脉之下的丁蜀镇,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蕴藏着丰富的紫砂原矿,但是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存在,更不知道紫砂还有着如此的迷人魅力。关于紫砂的来历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在过去的宜兴,普通劳动人民过着“晴耕雨陶”的生活,平时忙于农业生产,雨天闲暇才去做陶器等生活用品。有一天,一个奇怪的异地僧人出现在他们的镇上,他大声呼喊着说“这里底下埋藏着丰富的五色土,比金银财宝还珍贵”,人们就更加疑惑了,跟着他走到了黄龙山和青龙山。突然间,僧人消失了,在他经过的地方有好几个新开的洞穴,人们把里面各色各样的陶土带回家烧制,居然奇迹般地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紫砂制品,于是慢慢的紫砂烧制技艺就在丁山大地上传播开来,直到现在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链条。2003年1月,丁蜀镇黄龙山下的大水潭边耸立起一座将近3m高的紫砂雕塑“始陶异僧”,用来记录这段神奇的传说,更增添了紫砂的神秘色彩。
正是有着这样的传奇,紫砂在宜兴人民手中就变得格外珍惜。紫砂矿料经过多道工序和一定的陈腐,具备了可塑性强的优良特点。现在我们熟知的紫砂壶,其实仅仅是紫砂器中的一个大类,随着人们对于喝茶的不断普及和茶文化的逐渐完善,用紫砂材质精制而成的各种器物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历年的拍卖会上也颇有斩获。用紫砂制作而成的水盂、笔筒、赏瓶、茶叶罐等等,都成为现在文人雅士特别钟爱的紫砂雅器。从材质上来讲,紫砂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产生油润的包浆,让使用者有一种岁月积累的成就感,从工艺上面来看,紫砂制器特别适合用来进行陶刻装饰,从而表现出主人的闲情雅趣和审美观念,可以说是一种集实用器和艺术品为一身的完美器物。
图1
紫砂茶叶罐和紫砂壶一样,具有紫砂制品的所有优点,在充分保持茶叶的原来性质和本来滋味的同时,还可以用更加充分的陶刻等装饰艺术来表达其中的审美和情趣。这件“松下问童子”紫砂茶叶罐(见图1),采用青灰段泥精制而成,器型高古、色泽典雅。罐体呈四方造型,下面微收,置四足耸立,更加衬托了器型的挺拔,上面有兽形吉祥耳环装饰,增添了几分古穆庄严,盖口盖沿严丝合缝;凸起的盖顶上面置一宝塔小钮,更加便于拿捏取放。这件作品的诗词和画面都是围绕着唐代诗僧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妇孺皆知的五言律诗来展开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字迹秀美流畅、飘逸灵动,画面中远端的松树遒劲有力、松枝疏密有间,树下面访者手牵毛驴,衣冠高古、仙风道骨,正在和小童子问答。小童身背草药,用手指着远处进行回答,充满了生活的趣味和悠远的禅意,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寻访和对话之间,巧妙地道出了人生哲理。画面的刻绘布局层次鲜明、立体感强,在细腻老道的刀笔之间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其中的地点、人物、故事等等情节,可谓是精彩绝伦,充满了文人雅趣,表达出作者心中对于先贤高人的追慕和悠然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唐代的诗歌艺术史中,诗人贾岛可谓是一股清流,他对于诗词的精雕细琢令后来之人受益匪浅,其所创作的诗歌中自带的文人雅趣、清寒幽僻的艺术风格,不仅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工艺美术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就拿这首我们最为熟悉的诗来讲,短短的几句话描写了行至深山,寻友而只见门童,袅袅云雾环绕的山中,不知何处会传来老友的悠悠歌声。随意淡泊,意境悠远,朗朗上口,印象深刻,用来装饰工艺品是最合适不过的题材了。这件“松下问童子”紫砂罐就是把紫砂工艺的自然之美和诗歌画意的文人雅趣通过紫砂陶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在品茶雅赏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其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绝妙境地。
一件精美的器物,除了可以储存茶叶,还可以用来观赏把玩,对于爱茶之人和文人雅士来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选择。紫砂茶叶罐作为紫砂艺术中极其重要的一种门类,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上都展示出自己独具魅力的优势和文化韵味。作为宜兴紫砂艺人,除了继承和弘扬传统紫砂文化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创新,创作出令人回味无穷、耳目一新的紫砂器物,来丰富和拓展紫砂的形式和内容,共同完善紫砂文化的传播体系,为紫砂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