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意向情况调查与分析
2020-05-21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较难的原因是因为体育专业自身具有较高要求的行业性和较高要求的专业性;并且毕业生不能全面清晰的认知自己专业的就业优势,对就业单位的选择过于理想;不能及时主动利用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以及社会提供的就业环境。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方面的研究,多为通过对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和择业现状进行研究,并且研究对象多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针对体育学院本科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本文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意向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影响就业意向的因素,提出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进而为我国政府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建立公平且有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人事代理制度,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以及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课程改革工作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阅读大量与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意向相关的学术文章,对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1.2、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采用现场发放并回收的方式对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87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3.5%。
1.3、数理统计法
针对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运用EXCEL等相关统计软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百分比计算、统计及检验等。
1.4、逻辑分析法
分析所得的数据,充分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调查中的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归纳分析和综合分析等分析方法充分研究课题。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毕业生就业地域意向调查
通过表1的数据看出,有89位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意向为在本省地区,占调查总人数的28.3%,所占比例在调查的人数中为最高,说明本省地区的就业地域为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就业地域意向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共有53位毕业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8.3%,经济发达地区对部分毕业生有较大吸引力,毕业生期望自身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就业地域意向为离家乡近的地区的共有45位毕业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4.1%,可见我国传统观念中的家庭因素在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意向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表1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意向情况(N=187)
2.2、毕业生就业单位意向调查与分析
图1 毕业生就业单位意向图(N=187)
根据图1可知,占比最高的为36.9%毕业生就业单位意向是事业单位,较为稳定的事业单位成为众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首选;其次24%毕业生选择继续读研深造,通过继续读研深造,可以使自己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有更高的平台;16.6%的毕业生就业单位意向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薪资与其他单位相比略高,在薪资的发放中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13.9%的毕业生就业单位意向为公务员,公务员一职在我国的行业发展史中一直被认为是铁饭碗的存在,公务员的稳定性高且毕业生的失业风险小,是很多毕业生与家长眼中的好岗位;还有5人在就业单位意向的选择中不明确,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没有积极主动挑选的心态。毕业生就业单位意向的选择最少的为普通企业占5.9%,我国的普通企业对于薪资以及保险等与职工的自身利益相关方面的保障力度不够,导致普通企业的就业单位意向选择不受青睐。
2.3、毕业生的就业工资待遇意向调查与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对就业工资待遇意向占比最高的是薪资在3000-3500元占总人数的26.7%;与其相差不多的为就业工资待遇意向在2500-3000元的毕业生,共有47人占25.1%;其次相差较多的为就业工资待遇意向在1500-2000元的毕业生,共有28人占15.0%;与就业工资待遇意向在1500-2000元相差不多的为就业工资待遇意向在2000-2500元的毕业生,共有24人占12.8%;其次为就业工资待遇意向在3500-4000元的毕业生,共有22人占11.8%;而就业工资待遇意向在4000元以上的毕业生,共有16人占8.6%。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的就业工资待遇意向表现为主要集中在2500-3500元,较高与较低就业工资待遇意向的毕业生较少。部分毕业生由于高房价等生活因素对于就业工资待遇意向期盼较高,但低待遇的实际情况与期盼产生矛盾,最终导致毕业生失业情况的发生。
表2 毕业生就业工资待遇意向调查表(N=187)
2.4、毕业生就业行业意向调查与分析
表3 是否愿意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行业意向调查表(N=187)
从表3的数据可以得知,愿意在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行业的共有81人,占43.3%;其次为在毕业后对从事和本专业相关与否表示无所谓的毕业生,共有59人占31.6%;而不愿意在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毕业生共有47人,占25.1%。如今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多逐渐加大,因此许多毕业生对于“专业对口”的要求程度下降,不再一味只追求和局限在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中。体育院校的毕业生与普通专业毕业生相比,由于自身专业提点较为明显,更加注重是否与本专业相关,并且由于体育学院的毕业生本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导致体育学院的毕业生的就业面较窄。
3、影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8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因素分析
3.1、毕业生自身因素对就业意向的影响
毕业生个人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面较窄且专业性较强,就业单位要求毕业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其他技能的良好掌握,所以毕业生的个人专业技能的掌握尤为重要。
相关资质证书的取得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相关资质证书是对毕业生的自身能力的反映以及对毕业生所具有的专业技能的肯定,当毕业生通过个人专业技能努力取得相关资质证书后,证明毕业生在此方面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影响毕业生就业意向的选择。
3.2、学校因素对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对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及所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关信息,对其就业意向的选择有较大影响。合理有效的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范围较大和选择较多的就业信息,从而促进毕业生获取就业岗位的信息,以及良好就业意向的产生。
学校的地理位置对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产生影响,在省会城市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意向的选择范围中较省内其他城市的毕业生而言更广,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提高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为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打造良好的声誉,从而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中起到积极影响。
3.3、社会环境对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我国的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进行转变的最直接影响是快速增长的高校毕业生总体数量,在高校毕业生总体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所能提供的人力资源以及工作岗位等并没有相应的增多,产生了高校毕业生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需要面对的就业竞争群体不只是同届毕业生,还有往年就业失败的毕业生,增大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再加上就业信息流通不通畅以及劳动市场中的不对等关系等问题,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3.4、家庭因素对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会减轻毕业生就业工资待遇上的压力,可以将就业意向放在今后就业岗位的喜好以及自我发展等方面上,而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毕业生需要迅速就业从而改善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
毕业生的家庭社会背景以及家庭社会地位等都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主要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意向以及就业单位意向的选择中。毕业生家长从事行政事业单位等,会希望毕业生向自己一样选择稳定性较高的就业岗位如公务员等;若毕业生为独生子女时,尤其毕业生为独生女时,毕业生家长较为希望毕业生在就业地域较近的地方如离家近以及本省地区,从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意向。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毕业生就业地域意向多为离家近以及本省地区,毕业生家长以及家庭社会背景和家庭地位等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地域意向的选择;
(2)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意向多为事业单位,在就业工资待遇意向中接受低工资待遇的毕业生较少,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没有较为全面清晰的认知;
(3)毕业生因其自身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技能较强但毕业生的就业面较窄,虽然大多数毕业生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就业工作岗位,但在愿意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毕业生中,男女比例相差悬殊。
4.2、建议
(1)毕业生应树立自主择业观,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心理,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就业竞争。对择业有自己独到见解,从当前就业形势和国家需要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岗位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就业意向;
(2)毕业生应该树立自己的就业目标,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有目的性的锻炼以及提升自身技能,对当前的就业形式正确清晰的看待,认清当前就业市场中对于专业人才以及自身就业机会的社会定位,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人生观;
(3)毕业生应积极拓宽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采取主动和积极的态度对待就业机会,充分把握好就业中的每一环节,以良好的积极心态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就业工作岗位,提升就业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