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背景下化学学科转专业现状分析及理性应对措施
2020-05-21李倩
李 倩
(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201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随着国家转专业政策再次放宽,各大高校相继修改转专业工作细则,降低转专业门槛,鼓励学生自由发展。高校转专业工作也随之走向一个新的阶段。申请人数逐年增加,成为高校中的“热门话题”之一。这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越来越多转专业申请人数与专业容纳量、教学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同时,所谓“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长此以往将会给传统基础学科,例如化学、物理学等带来冲击。尤其我校紧邻杭州,以龙井茶最为闻名,深受茶文化影响,此种背景下我们更要研究学生转专业的原因,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转专业。
1 转专业原因——化学学科为例
1.1 高考政策改革,存在学习困难
浙江省新高考政策实施以来,物理、化学等学科因难度较大,大部分同学选择全部避开,或者只选择其中一门作为选考科目。从而导致造成高校化学专业招生难度加大,不得不放宽招生政策,以我校化学专业来讲,凡浙江考生选考物理、化学、生物其中一门科目,并且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即可投档录取,甚至很多化学几乎“零基础”的同学都可被录取。同时我校大部分生源为浙江省考生,以2019级化学专业为例,录取新生总人数为170人,85人为浙江生源,因此许多同学无法适应大学化学专业课程的学习,选择转专业的学生越发增多。
尤其化学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较难的理工类科目,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概率统计、材料力学等;加之教育部倡导高校教育要摒弃“严进宽出”,适当给大学生增负,大学课程作业和测验相对增多,使得部分基础较差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更坚定了他们转入文科类专业的决心。
1.2 对专业了解不够
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学校和专业都不了解,一般会选择听从父母意见,家长倾向于考虑就业前景,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往往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部分同学片面理解化学学科就业方向,认为只局限于化工厂、制药厂等企业,因不想成为“蓝领”而选择转专业。
1.3 身体原因
个别同学因为色盲色弱,不能准确辨识化学反应现象;或因对化学试剂过敏,不能够直接接触化学类药品,无法继续学业而选择转专业。
1.4 其他原因
个别同学出于从众心理,身边的同学或好友转专业,自己也就选择一起转;历年以来化学化工学院招生录取分数线为全校最低,部分同学是抱着以化学专业为“跳板”的心态,想通过转专业到心仪专业就读。
2 转专业带来的挑战——化学学科为例
化学是传统也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甚至茶科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药物化学分离手段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茶叶中所含的药物成分;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愈加发达,我们越来越多了解到的都是化学品不当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困扰和隐患。部分源于食品安全问题,从最早鸭蛋中的“苏丹红”到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中“三聚氰胺”,2013年硫磺熏制的“毒生姜”和湖南“镉大米”事件等;部分源于各种重大的安全事故,最著名的莫过于2015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还有多不胜数的各大高校实验室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甚至清华大学化学系某博士也因此身亡。加之2018年12月震惊全国的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以上种种事件造成整个社会对化学学科的误解,此种形势下,化学学科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
一方面化学学科生源变差,CET-4作为全国性统一考试,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因此常常作为衡量学生生源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我们对化学化工学院近四年的CET-4考试通过率及转专业学生人数做了统计,详见表1:
表1 CET-4第一次通过率统计(按入学当年12月份统计)
表1中CET-4考试第一次通过率统计结果显示,我院学生CET-4通过率正在逐年下降。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各大高校CET-4的通过率逐渐提高,而我院CET-4考试的通过率不升反降,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化学学科的生源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学科申请转出的学生人数居高不下,转入学生逐渐减少。详见表2:
表2 近四年大一转专业情况统计表
2016级2017级2018级198 183 145 28 31 23 9 8 1 19 23 22 9.6%12.6%15.2%
由上表可知,化学化工学院新生转专业人数在逐年升高,转出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尤其2017学年化学师范专业停招,学生转出率进一步增加且居高不下,流失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化学专业也面临着学生只出不进的窘境。随着转专业条件放宽,学生转专业活跃度明显上升,化学专业历年来招生人数偏少,转出学生呈逐渐上升趋势,长此以往化学专业毕业学生越来越少,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尤其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的发展,对化学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2017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紧跟产业需求成为新工科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化学专业作为我校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尤其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积极寻找人才流失原因,避免不必要的学生流失,为地方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3 转专业应对措施
3.1 加强专业宣传教育
部分学生转专业时对原专业和所选专业的认识不清,盲目跟风选择,容易造成转专业之后学业压力增大,难以适应。尤其化学专业,学生不了解本专业所学知识究竟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学化学必须到化工厂就业的狭隘认知导致他们选择转入其他专业。我们应加强专业的宣传,特别是抓住新生入学的始业教育时机,普及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就业领域。
3.2 增加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的机会
结合学生“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增加学生见习、实习机会,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升他们对专业的认可度。同时利用好“业界精英进课堂”平台,请对口行业的优秀人才进入课堂,生动形象的展示化学专业之后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就业参考。
3.3 教师针对性指导
我院历年进行新生与教师结对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快的熟悉校园生活,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针对需要转专业的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帮助他们认识化学专业,避免不必要的转专业选择。
综上所述,较为宽松的转专业制度,给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的几率,加大了高校转专业管理工作的难度。以化学学科为代表的传统学科面临如何获得优质生源及防止学生过度流失等问题,针对化学学科转专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十分必要,意在减少本学科盲目转专业人数,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今后的转专业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加大力度做好专业建设和宣传,尤其知晓化学学科的优势和长处,有利于减少化学学科转专业人数,增加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生源,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到各行各业,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