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场理论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安全问题产生的解释

2020-05-21李雅敬

福建茶叶 2020年5期
关键词:异质旅游者目的地

李雅敬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文化会在时间的长河中随时代变迁而变化,但由于全民旅游时代到来,这样就像是时间加入了催化剂,加快了文化的变迁,让原本稳步变化的特色文化面临着骤变的安全隐患。旅游中的场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旅游研究的新角度,“场”的概念来源于物理学,具有异性相吸的特点,外来游客对于目的地居民来说便是一种异质性场[1]。当外来旅游者不断涌入,目的地居民被外来的异质性吸引潜在的传统文化认知被改变行为随之改变。旅游业带来的异质文化,导致目的地传统文化在冲击中面临危险。本文尝试从场理论的角度来探寻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安全问题。

1 旅游研究中的场

“场”在旅游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研究者提出的。“场”字最开始是物理学中的词,目前研究者多将场的连续性特点运用到学术研究中,场能够将周围的事物与现象联系起来,并且两者中还存在相互作用[2]。国内外旅游主要研究者对“场”的描述:

表1 旅游研究中场的描述总结

本文以往研究者所建立的场的概念为基础,文中提到的主、客生活场是个体或群体形成的独特的场,是非实体性的,在目的地环境中能够实现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因场强不同而实现的交互作用。本文将旅游目的地居民原本的生活环境界定为其为主生活场,旅游者涌入异质文化侵入原生态环境后的居民生活环境为其客生活场[10]。

2 旅游与文化安全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文化安全研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涉及学科的多元化,切入视角的多元化[11]。研究主题主要有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旅游发展与文化安全[12]、遗产保护与文化安全[13]等。研究中也存在多种问题,一是文化安全角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二是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的研究较多,聚焦某类旅游文化安全的研究成果较少。三是涉及旅游地文化的研究多注重旅游地的文化传承、管理及开发模式,对旅游地文化健康状态关注较少。四是旅游与文化安全的研究以定性描述居多,定量研究较少。本文将以旅游目的地居民的角度进行探索当地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路径,思考目的地文化健康状况的研究。

3 旅游目的地主、客生活场描述

前文提到的主生活场和客生活场,所谓主生活场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开展之前与周围生活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生活场;客生活城是指主生活场之外时空中旅游者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活场,也就是在旅游过程中与异地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活场。客生活场因为其相对异质性而对主生活场有正向吸引力,另外主生活场与客生活场是相对而立的,存在置换关系[2]。因此对于目的地居民来说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是他们一致生活的环境,因此是主生活场。

旅游业已经被列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产业,可见我国旅游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在讨论旅游目的地文化安全问题时具有鲜明特点的乡村旅游、民俗旅游、遗产地旅游更能有力的表现出文化的重要性。旅游的舞台不断丰富,旅游业已经成了很多地区的支柱型产业,政府部门借助旅游使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区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少不了量大力量的作用,一是旅游者精神生活的需求形成的推动力;二是旅游目的地本身具有的文化特色形成的拉力[14],这也是旅游目的地文化安全问题值得探讨的原因。文化安全问题之后随之产生的是同质化的问题,尤其是文化特色强的地区。同质化问题主要包括三种层面,首先是景区的同质化,景观、民俗演艺等千景一面;其次是旅游产品同质化,旅行社售卖的旅游产品没有创新性;旅游商品同质化,很多景区内卖的纪念品多相似,没有独特的文化底蕴;还有构建族群同质化,小聚居的模式也在逐渐弱化[14]。源源不断注入的外来旅游者成了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外来旅游者身上原本带有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形成的主生活场,此时从目的地居民的角度来看他们原本的主生活场因为旅游者的长期涌入已经发生变化,成了客生活场。

4 主、客生活场异质性引起的认知—行为变化

旅游者进入目的地居民的生活范围形成的客生活场与当地居民原有的主生活场相比具有异质性,且客生活场对主生活场有吸引力。因此在场的视角下可以解释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旅游者以异国他乡者的身份前往旅游目的地,未来满足精神生活,逃避紧张充满压力的工作和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旅游者在目的地会尽情的释放平日的压力,浑身上下散发着不同文化的气味会与当地文化形成反差[15]。旅游初期时,旅游目的地居民往往生活在经济环境相对较差的地方,现代化的浪潮还没来到。当地居民看到了旅游者带来的先进的现代化生活习惯、态度、消费观念,经济能力较弱的目的地居民开始对现代化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内心会开始产生崇拜感,羡慕油然而生,进而会产生模仿的心理和行为,甚至会产生盲目行为[16]。旅游活动中的主、客生活场的交互影响依然存在。赵建军曾在文章中提出旅游对目的地居民影响过程图(如图1),将整个过程描述的更加具体[17],与本文想要表达的主、客生活场交互引起的认知行为变化思想相契合。

图1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影响过程图

5 认知-行为变化与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

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带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涌入,形成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客生活场,随着时间的沉淀这种异质文化的冲击力在逐渐增强。这种冲击力主要表现在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开始变化,外来旅游者带来的现代文化有研究者成为异质文化。这种文化让当地居民开始认为传统文化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的生活需要,传统文化的信念减弱,随旅游者而来的异质文化逐渐占据优势,居民不断的开始效仿这种新文化[17]。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新文化的效仿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素质、道德水平等方面有不同的表现[18]。另外当地居民对待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及当地旅游政策的接受程度也会对异质文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年轻人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接受时间较短,思维活跃,更容易接受和崇尚旅游者带来的外来文化。当外来旅游者以优越感且带着放松愉悦的状态,在旅游目的地展现出一种与平常不同的夸张姿态时,比如夸张的言谈、随性的穿着,对目的地居民来说是非常新奇的事情而模仿学习,这便是以往研究中提到的旅游者“示范效应”[19]。

“场”理论分析中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分为两种。一是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主生活场引力减弱被旅游者涌入形成的引力强的客生活场融合而导致的目的地文化安全问题。旅游目的地居民发自内心对外来的异质文化模仿学习,居民内心的认知变化会产生破坏旅游地文化环境的行为[20]。二是带有异质文化的旅游者涌入产生的客生活场引力过强对目的地居民的主生活场破坏,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出现的过激性文化干涉行为使目的地文化环境被破坏而引起的文化安全问题[9]。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本文以“场”理论为基础,借鉴以往旅游研究者提出的主、客生活场概念,着重运用主生活场与客生活场的异性相吸特性及置换特点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路径进行分析。本文将旅游目的地居民原本的生活环境界定为其为主生活场,旅游者涌入异质文化侵入原生态环境后的居民生活环境为其客生活场。另外文中分析到旅游业开展旅游者的不断涌入引起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变化及对新文化的认知时,借助认知-行为理论分析认知对行为的影响。目的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开始产生怀疑,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生活的需要,另外对新文化的模仿会产生一系列反往常行为在潜移默化的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导致旅游目的地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文的理论逻辑式是“场-主、客生活场-认知-行为”主、客生活场在认知变化的过程中场强变化而产生的反常行为动摇了当地的传统文化根基而引起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安全问题。

6.2 不足

本文只是借助理论推理,缺少完整案例的证明及研究方法做补充研究。另外本文将场理论引入来解释传统文化的变化过程,参考的相关研究文献有限,结论的正确性需要阅读更多的文献来说明。

猜你喜欢

异质旅游者目的地
恋爱中的城市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迷宫弯弯绕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动物可笑堂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执政者应学习异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