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产业视角的供应链金融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2020-05-21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物流产业,以便在市场发展早期阶段抢占市场占有率。随着供应链金融竞争格局日益复杂,国内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及其他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相应提升。为探索新的盈利空间,核心大企业、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对融资模式进行了多方面尝试,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得到一定改善,但融资效率低下仍然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对传统物流企业而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急需扩展新的盈利点,突破发展瓶颈。物流产业的优势在于其业务贯穿了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且现有客户及潜在客户规模较大,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无疑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无论是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还是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进入供应链金融业务都是在未来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
1 物流产业视角下供应链金融
1.1 国外的研究现状
从整个物流产业发展金融业务的历史看,国外的内容研究较早,主要围绕与物流金融类似的概念如仓单融资、库存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方面。国外的物流金融最早起源于库存商品融资业务。Friedman DM 梳理了库存商品和应收账款业务的融资形式和特征,并分别进行了阐述和界定[1]。Hartley-Urquhart WR 首次对预付账款融资进行分析,提出企业预先获取贷款,并通过业务营收还贷的形式[2]。Fenmore E 提出订单融资可以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3]。Lamoureux M 对供应链金融做出分析,提出核心企业再供应链金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Alea F 运用智能匹配法构建了供应链金融沟通与决策机制[5]。Group A 认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和降低风险,由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共同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可实现交易信息的供应链管理[6]。
1.2 国内的研究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整个过程和“物资银行”到“物流银行”再到“物流金融”发展轨迹基本吻合。陈淮等学者首次论述了物质银行的概念,旨在以此为中介机构,缓解物质紧张和物资积压的时空矛盾[7];邹小芃在2004 年首次提出物流金融的概念,并指出物流金融是物流行业和金融行业的深度结合,通过将保险、融通等金融工具引入物流行业,推动物流企业的持续发展[8];陈祥锋等系统论述融通仓的发展进程,并就运行模式、发展结构以及现存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9]。至此,融通仓理论成为早期国内物流金融创新服务的标志性成果;冯耕中界定了物流企业金融化业务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以权利进行质押,和以动产进行质押的形式[10];马晓霞通过博弈模型分析了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以及金融企业间的博弈困境[11];任泽娟分析了物流金融的几种基本模式,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12]。
以上专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动产融资的相关概念、业务模式以及风险管理等领域。对物流金融现阶段的研究缺乏深度,尚无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的研究。鉴于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加强物流金融协同发展的研究对物流产业的业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3 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的首次为经济学家Commons JR 在1943 年提出,他首次将“限制因子”的概念运用到管理和谈判运作中。1961 年管理学者Danial DW 提出大部分产业在运营过程中均具有3 至6 个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成功因素[13]。关键成功因素被广泛运用到各类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同时也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Cheung E 通过分析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关键成功因素的相关性和匹配性,对该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进行判断[14]。Barkhatov V 指出,不成功的企业通常是由于缺少某几项关键成功因素,因而无法发挥出其竞争优势[15]。Merkert R 则认为成功关键因素会伴随企业经营的状况变化而会发生改变,动态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企业经营能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16]。
2 物流产业金融业务可行性分析
2.1 博弈模型
对金融机构而言,满足预期收益超过损失,业务才具有可行性,根据博弈模型,可以对比分析在物流金融业务中,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获益情况。首先,将单个大型企业贷款利息收益假定为30,预期贷款损失假定为6,监督成本假定为4,则金融机构可以获得利息收益为20,这表明金融机构通过物流金融可以获取收益;将单个中小企业的贷款利息收益假定为10,预期贷款损失假定为6,审查监督成本假定为4,则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可以获得预期收益为0,因此,金融机构不管向中小企业提供多大规模的贷款,都注定不会获得收益,甚至可能由于贷款成本的增加而发生亏损,该业务便不具有可行性。而在物流产业的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将全程参与融资业务的各个环节,并和金融机构共同承担资金风险,从而减少金融机构的预期损失。对金融机构而言,物流企业分担的风险越多,可以获得的预期收益将更多,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金融机构没有提供物流产业金融相关业务,而是直接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并承担全部风险。根据上文分析,其获得的预期收益为0;第二种情况,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且不承担风险,则其可获得的收益为10;第三种情况,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并承担50%的风险,则其可获得的收益为5,如果承担25%的风险,则其预期收益为7.5。
2.2 纳什矩阵
对第三方企业而言,其参与物流融资业务的附加服务费用假定为10,风险损失为6,监管成本为4,则物流企业也存在三种选择:第一,不参与物流金融服务,风险为0,其预期收益为0;第二,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并承担全部风险,其预期收益为0;第三,参与物流金融业务,并承担一部分风险,如果承担75%的风险,则收益为2.5;如果承担50%的风险,则其预期收益为5。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列出纳什矩阵,如下表1 所示。
表1 纳什矩阵Table 1 Nash matrix
2.3 结论分析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之间存在四种博弈组合:(0.0),(10.0),(5,5),(7.5,2.5)。在(10.0)组合中,为双方劣势选择,双方都没有从中获得收益,双方均没有参与,可不予考虑;在(5,5)组合中,物流企业的预期收益为0,且不符合物流企业的双赢原则,可不予考虑;(5,5),(7.5,2.5)两种博弈组合中,既满足双方对利益的诉求,也和纳什均衡条件相匹配,其中(5,5)组合是金融机构的最佳组合;(7.5,2.5)组合是物流企业的最佳选择。而最终方案的确定则取决于双方博弈,就国内市场的现阶段环境而言,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主导地位,而物流企业则相对被动,因此,理论上的博弈结果是选择利于金融机构的方案,即(5,5)博弈组合,金融机构承担25%的风险,而物流企业则承担75%的风险。在这种博弈组合中,双方都有利可图,均会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综上所述,金融机构、物流企业都可以通过物流金融获益,因此,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具有可行性。
3 物流产业视角下供应链金融的关键成功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传统物流企业介入供应链金融业务后,其面临的供应链上下游客户企业的业务内容和形式,在供应链条中所承担的角色,以及可能面对的风险都发生了极大变化。鉴于物流企业所面临的影响供应链金融运行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将该链条上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分析,在前期数据调研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的方法,将性质相似的归成大类,结合物流企业的重点关注点,主要体现为财务状况、经营管理、企业展望等三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对应的15 个二级指标。如下图1 所示:(1)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财务结构、获利能力、现金流量、成长力;(2)经营管理:融资企业如果出现管理不善现象,信息问题、货物问题等就会导致整条链崩溃和瓦解的可能性加剧;经济规模、负责人信用、平均成长、担保物质量、保证人信用;(3)企业展望:设备及技术、产业环境、市场竞争、营收趋势、行业前景。
4 物流产业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关键成功因素实证分析
4.1 关键成功因素的权重
图1 物流产业视角下供应链金融关键成功因素Fig.1 Key success factor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gistics industry
表2 物流产业供应链金融关键成功因素权重表Table 2 Weight of key success factor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in logistics industry
通过对山东省内20 家物流企业进行调研,以发放的250 份问卷作为研究样本,回收有效问卷207 份,回收率83%。结合对关键岗位代表员工及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分析,完成所有的因素的层级权重。在此基础上,依据各层级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比例进行分配,可表明各层级因素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从而产生物流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影响因素的整体权重(表2)。
4.2 统计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可获得以下结论:
在第1层级关键成功因素中,影响供应链金融运行的最重要的因素为经营管理,其权重为0.355,占整体权重35.5%。其次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关键成功因素分别为企业展望(权重为0.337)、财务状况(权重为0.308)。因此,在物流业进行金融服务增值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对增强其担保的能力尤为重要。同时,对融资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密切关注,以增强其监管的水平,降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在第2层级关键成功因素中,层级权重排序分别如下:
(1)财务状况层级下的评估指标排序:财务结构、获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
(2)经营管理层级下的评估指标排序:负责人信用、保证人信用、平均成长、担保物质量、经济规模;
(3)企业展望层级下的评估指标排序:营收趋势、行业前景、技术等级、市场竞争、产业环境。
通过对问卷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物流产业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影响因素产生的整体权重中,最重视的前五项指标分别依序为:负责人信用、营收趋势、保证人信用、行业前景和财务结构。
5 结论及建议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承担的角色更具多元化、业务操作更具复杂化,利润空间也更具成长性。为了突破传统物流业务的局限,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在供应链上的独特角色和优势,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
5.1 参与信用评估系统
由上述分析可知,结合负责人信用、保证人信用在成功关键因素中的重要程度,体现出供应链金融参与各方的主体信用对供应链金融的成功运作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物流企业需密切配合金融机构,针对供应链上下游各参与主体的信用信息作出评估,尤其是融资企业方信用以及担保企业方的信用。
5.2 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
营收趋势、财务结构显示了一个企业的整体盈利状况和发展态势,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上信息流的重要推动者,定期核查相关上下游企业的财务状况,对融资企业和担保核心企业的仓储、运输、订单信息及时统计、分析规律,将有利于供应链金融资本的良性循环。
5.3 分析融资链条各主体的行业前景
从行业前景看,物流企业要作为主导企业介入供应链金融,需要将融资成功的可能性与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链上核心企业的行业前景进行捆绑。行业的发展前景会影响到整个融资行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尽可能选择那些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选择其中的融资方或担保方进行合作,避免短视行为,才能更好的促进融资行为的成功产生和完成。
5.4 采用供应链多方共赢模式
物流企业参与到供应链金融,因其物流业务的迅速发展、业务参与方的多方共赢模式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参与业务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业务的参与获得更多的仓储客户,可以通过协助金融机构控制业务获得相应的监管和信息咨询收益,还可以直接参与借贷获得一部分利差;通过配合金融机构,需要融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上下游关系产生的存货、应收帐款和订单等来获得相应的资金,因而解决了整个供应链上的资金瓶颈,保证了供应链条的畅通。而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扩展新的融资业务,获得丰厚的利差,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供应链上交易关系提供的担保以及物流企业的评估和监控有效地降低贷款风险,使金融行为的成功可能性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