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2020-05-20刘泉志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普通高校教学策略

刘泉志

摘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应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制定分层次教学策略,使策略设计注重阶梯式、系统化、层次性,注重循序渐进,最大限度提高艺术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的逐步提升。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策略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为了让学生科学系统地接受艺术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设置,注重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结构——“金字塔式”课程结构,即把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分为四类:基础理论课程、艺术拓展课程、地方特色课程、艺术实践课程。处在塔基的是基础理论课程,是针对全校大一学生开设的,主要普及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其余三类课程依次向塔尖递进,如大二、大三學生在具备一定艺术知识后,可开设艺术拓展课程和地方特色课程,有利于学生熟练运用艺术技能来表达艺术想象,以实现理论与体验的结合;大四学生则更加注重实践,可开设艺术实践课程,以便于将艺术能力转化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走向职场的一种有效方式。

课程需要分层次设置,注重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阶梯式、系统化、层次性的设计,注重循序渐进,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的逐步提升。

一、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策略

基础理论课程是面向全校低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强调艺术理论知识的普及,培养学生的艺术辨析能力,逐步构建艺术知识体系,因为学生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侧重于人文性、文化性、艺术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现教学特色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应从学生兴趣出发,注重艺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形式上,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采取大班授课方法进行教学,班级数控制在4-6个左右,总人数不超过200人。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投影、网络等媒介,以直观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避免过于传统、抽象的理论讲授;也可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授课,或者创设有趣的艺术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拓宽审美途径。

当然,艺术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艺术课程深度融合,通过网络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艺术,从而更好地完成艺术教育的教学工作。普通高校可充分利用优质MOOC課程资源,将其纳入学校公共选修课范畴,不但增加了艺术公选课的数量,丰富了课程种类,也实现了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满足学生自由选课的愿望,同时也解决师资少、选课学生多的窘境,可谓一举多得。

二、艺术拓展课程的教学策略

艺术素质拓展课程是为有一定艺术基础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再提高教育,学校根据艺术门类如绘画、音乐、书法、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等划分多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经过一定的基础素质测试,考核合格后方可选修。为了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采取分层级开课,如初级班、高级班。教学内容以各自的专业方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提高其艺术技能与技巧,并在思维与实践两方面都发挥出创造性,最终能够完成简单的艺术表现活动,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艺术拓展课程的教学形式也有别于基础理论课程,不能仅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因此,教学形式以“小班”授课为主,学生人数控制在30-50人左右,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三、地方特色课程的教学策略

地方特色课程是在基础理论课程与艺术拓展课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大学所在地域特色艺术,从深度和广度上探索艺术教育的新内容与新形式,从而拓展艺术教育的新领域。针对大学高年级学生开设的特色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本民族、民间手工艺、本土艺术、本土文化,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课程。教学形式以“小班”授课为主,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利用多媒体教室和工作室(绘画教室、琴房、练功房等)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教师既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探讨高校艺术教育与地方特色艺术的有机契合。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实现艺术实践课程与实践活动教学内容一体化,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实践活动优化整合,使课堂与活动建立直接联系,二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使实践活动更好服务于实践课程,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实现课内外教学实践内容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审美教育。其次,音乐实践教学的模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情境-陶冶模式、示范-模仿模式等,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艺术感悟能力。此外,还需要借助网络资源、数字技术等媒介,让学生通过观看学习,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以上课程的教学策略均是根据每一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每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均有其独特性,又有共同性,在制定教学策略时需依据课程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实效性的、层次性的策略调整,最大限度提高艺术课堂教学成果,保障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D·埃金等.课堂教学策略[M].王维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于丽燕,李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结构之探研[J].鸡西大学学报,2017(1).

[3]曾繁仁等.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徐振祥.地方理工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优化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普通高校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