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法律社会化的实现途径

2020-05-20于倬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7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途径

摘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我国实现“法律社会化”的基础工程。当前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仅停留在法制教育层面,以致中国的法律社会化滞留于条文层面的法律社会化。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学校法治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法治元素、建设高素质的法治教师队伍、广泛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转变,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法律社会化路径选择之不足。

关键词:法律社会化;法治教育;途径

“法律社会化”是法社会学中的重要的概念,它指通过主体与法律的交互作用,使个体的法律共性与个性共同形成的统一过程。通过法律教化,使主体在法律环境的作用下,掌握法律文化,造就法律共性;通过个体内化,使主体积极作用于法律环境,选择法律文化,塑造法律个性。它的内涵包括:①法律知识的习得;②法律规范的内化;③法律观念的树立;④法律角色的培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名青少年都是未来的中国公民,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法律社会化的基础工程。然而当前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仅停留在法制教育层面,以致中国的法律社会化滞留于条文层面的法律社会化。笔者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对青少年法治教育进行完善,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法律社会化路径选择之不足。

一、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

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不够健全是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的首要原因。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首先要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法治教育的理念,原则开展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确定各学段法治教育的内容,形成必要的理论支撑,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明确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涵,法治教育的开展也有章可循;其次,鼓励师范院校、政法院校等高等学校设立法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位,以满足中小学对法治教育专职教师的需求;最后,丰富青少年法治教育资源。加强以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为核心的网络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青少年法育》专业期刊,以建立法治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二、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学校法治教育活动

法治教育应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不能仅仅依托思想政治课进行,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首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这些活动也是锻炼学生提高法治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自己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亲身实践,能得到更加真切的体会;根据青少年的需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国防和防止学生欺凌等专题教育,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增强学生法治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服务活动和社会公共事务,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其次,可以依托法治教育培训基地,注重与法治教育的相关专业单位合作,如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法律环境内培养法律意识,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最终能够做到将内化于心的法治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守法用法行为体现。最后,在科技与信息技术不断发达前进的今天,搭建法治教育网络平台也可以作为一个有效途径,有效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法治视频、法治在线等栏目,以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法治意识培育学习的兴趣,在快乐学习中逐步提高法治意识。

三、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法治元素

美国重视在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所定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却不为法治教育单独设课,而是放在社会科中,以综合课程形式实施。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既包括法治知识内容的教育,又包括法治精神,法律价值的教育。其实,在各学科课程中都存在法治教育因素。所以,法治教育不止于一个科目,应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法治元素,在有关学科課程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理念和法治教育内容。比如语文学科教学中充满大量的法治教育契机。例如,在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鲁提辖尽管嫉恶如仇、仗义相助,惩恶扬善的行为在宋朝值得赞颂,但这种快意恩仇、打人致死的行为在今天则是犯罪,是否还值得提倡。同样,法治发展史本身就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特别关注法治发展史的教育,要重点讲述依法治国的历史范例;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史,体会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领略法治精神与时俱进的特点。甚至在生物学课程中,有很多与环境保护、动物保护、食品安全等相关的内容。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教育;讲授“人类遗传病”时,也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条款。

四、建设高素质的法治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自身的法治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学生的培育方法及成效。我国人治传统历史悠久、人治思维比较浓厚,传播法治理念和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比讲习法律知识更为重要。因此,由受过专业训练、精通法治理论的教师对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显得更为迫切。当前法治教育师资队伍解决途径,应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在新教师招聘用时就应当从源头上做好把关,适当加入一些有关法治知识考核的内容;创新机制吸引法学专业毕业生到中学任教,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录用法学专业毕业生担任法治教育专任教师;并可以尝试开辟一条法学专业毕业生经由一定的教师资格考核程序就任专业法治课程教师的就业路径,选拔专业法学人才从事中学法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师资,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组织或鼓励各法学专业院校开设专门针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师资培养课程,通过国家和地方分级培训的方式确保其接受一定的法治课程培训,使教师获得理论知识上的进步;利用寒暑假有计划组织教师到有关法学专业院校、司法机关等进行法治知识培训和实务观摩;学校组织开展一些法治教育教师座谈会,通过专家的讲解和指导,积极探索法治意识培育的新路径。

五、广泛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等方面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法治文化凝结了人们在与法律有关的物质世界和精神领域取得的成果,反映了一个民族法律制度、法律思维水平在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高度。广泛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在有关学校活动和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法育理念和法治教育内容是有效开展学校法治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比如,丰富校园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师生创作法治文化精品,运用校园文化景观、教室外的走廊、宿舍等地方悬挂法治意识宣传标语,在图书室建立法治宣传图书角等方式,营造法治学习氛围;以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消费者权益日等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板报评比、法治故事演讲、法治文艺演出和法治电影展映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育学生法治精神;此外,营造校园法治文化要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法治文化的特有功效,以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育法治精神,使青少年在受到法治的启迪和感悟,提高法律素养,树立法治精神。

六、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教学活动总是围绕考试这一指挥棒展开,与考试内容无关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往往不予理会。为了确保法治教育教学效果落到实处,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对法治教育成效的考核与评价应从三个层面来把握。从学生层面说,以考促学,基于《大纲》确定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将必要的法治知识纳入学生学业评价范畴,在考试中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将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改变过去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学生的各项法治实践活动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机制,以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积极性。从教师层面说,应将教师自身的法治意识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在每学期末要求教师提交与法治教育相关的调研项目课题,并组织相关的考试与评价计入教师的成长记录册。从學校层面说,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学校法治教育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把学生法治教育综合情况作为对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将学校法治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帮助学校推进法治教育工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成绩突出的学校、法治副校长等单位和个人,加大表彰奖励的力度,以助青少年学校法治教育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王敏慧.关于法律社会化的思考[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05).

[2]秦岩、代志鹏.解读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3).

[3]任颖、李晓惠、刘建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性研究[J].中国司法,2016年(02).

[4]王振亚.为学生点亮法治明灯--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解读[J].湖南教育,2016(08).

作者简介:

于倬,女,安徽财经大学2018级法学院法律(非法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法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开展形式与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