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人工造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020-05-20吴卓伟
吴卓伟
摘 要:合理地利用人工造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可以保护原生态、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探讨了人工造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工造林;环境保护;关系
义县地处辽西走廊锦州北部,属辽西低山丘陵区,一般海拔50~800 m,地处中温带,主要土壤类型有棕壤土、草甸土、水稻土3种,适合植树种草。该地区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7.8 ℃,>10 ℃以上的活动积温为3 401 ℃,无霜期平均为149 d,年降水量550 mm,该地区植被类型属于华北植物区系,木质植被种类以荆条、山枣等为主,草类有白皮草、黄皮草和狗尾草,土壤有棕土、壤土、褐土、黏土、沙壤土。全县总面积24.8万hm2,在册耕地面积6.5万hm2,林业用地10.5万hm2,其中有林面积5.4万hm2、宜林荒山荒滩3.7万hm2。党的十八大以来,义县造林绿化进程快速发展,每年完成造林任务都在0.2万hm2以上,大大地改善了义县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义县非常注重人工造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1 选择造林地块时必须注重原生态保护
(1)选择造林地时,首先选择符合条件的宜林荒山荒地,其次是疏林地(郁闭度0.2以下)以及需改造的低产林(年生长量小于3 m3/hm2)和残次林(森林经多次破坏、林相残败、经济价值与环境效益均等)。注意保护好造林地周围的天然次生林,不得砍伐有保留价值的天然林来发展人工林。
(2)在设计新造林地时,对造林范围内一切具有价值的人类历史文物遗产、珍稀植物、野生动物栖息地,都要加以保护,不得破坏。
2 保持水土,防止土壤肥力退化
(1)造林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整地,呈“品”字形布局。
(2)在疏林地清理时,要保留原有的天然阔叶林,不要因为人工造林而对天然阔叶林进行砍伐。
(3)荒山整地时不能进行全垦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整地,带间保留原有植被,因原有植被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全垦整地造林只允许在平原或15°以下的缓坡地带进行。16°~24°的山坡,采用带垦或局部全垦的整地方法。全垦整地不得集中连片,坡长超过200 m时,每隔100 m保留3 m左右的植被带。25°以上的坡地实行穴垦或带状整地。
(4)整地时要严格保留山顶、山脊和山脚的天然植被,不得砍伐。不能为了植树造林而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人为的水土流失。
(5)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不论坡度大小都应采用反坡梯田、鱼鳞坑或水平沟等整地方式,栽植水土保持能力强的灌木和草本作物,以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6)在坡地上进行林农间作时,间作活动不宜顺坡作业,以防止水土流失。农林间作中,农作物与幼树距离不应小于40 cm,以确保中耕和收获时不损伤幼树,幼树栽植穴内不允许种植农作物。
(7)提倡使用有机肥料,如农家肥。推广表土还穴、抚育埋青作肥技术,增加林地有机质。合理使用化肥,根据土壤的缺肥状况确定使用化肥的品种和数量。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通过土壤和叶面营养诊断来确定施肥的品种和数量。为了避免肥料流失及污染环境,严禁撒肥。
(8)为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应注意保留林下植被,对人工林内的枯枝落叶要加以保护,以增强林地涵水能力。林分郁闭后,为利于林内植物生长,形成对地表的多层植被覆盖,应通过卫生伐,伐除被压木和病腐木,使上层林木郁闭度控制在0.6左右。
(9)经济林幼林期间提倡间作农作物,以耕代抚有利于幼林生长,同时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在坡度较大的地段上(15°以上)不宜间作以地下部分为收获量的农作物,如马铃薯、花生等。任何情况下林内不允许间作攀缘性农作物,如扁豆等。平原地区在经济林周围要营造防护能力强的乔木和灌木,以提高经济林产量。
(10)采伐时严格执行《森林法》中有关木材采伐的规定。主伐时一般采用块状采伐方式。一次采伐的最大块状面积为:坡度大于15°时,不得超过5 hm2;坡度小于15°时,不得超过20 hm2。采伐时要注意保护林下植被,采伐后及时进行更新。严格按采伐规程,设计和修建集材道,防止水土流失。对容易引起水土冲刷的集材主道,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根据《森林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11)修建灌溉设施时,应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3 在造林树种选择上要适地适树,提倡混交林
(1)造林树种必须适地适树,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气候条件选择配置树种。不要盲目地引进外地树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引进新品种,要在当地进行引种试验,试验成功后方可引进。
(2)提倡营造混交林。根据不同树种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混交方式。义县一般进行针阔混交林,造林面积超过33.3 hm2时,都要超过3个树种进行混交,混交树种为山杏、刺槐、油松、侧柏。多树种进行混交,可以避免大面积发生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
4 防治森林病虫害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則。经济林病虫害防治方针是:以防为主、以早防为主、以生物防治为主,原则上不使用农药,严禁使用剧毒、残留期长的农药。
(2)造林时应采取科学的造林经营措施,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协调使用各种防治方法,以维护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严禁使用单一无性系品种营造大面积集中连片的人工林,应选择多个无性系品种进行株混或块混。
(4)对施用农药人员和林农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农药性能及使用技术。严格选用低毒、高效、残留期短的品种,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减少杀伤有益生物。
5 结论
人工造林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因为人工造林就破坏环境,也不能因为保护环境就不进行人工造林。合理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