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辽宁玉米产量的因素及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2020-05-20黄世慧
黄世慧
摘 要:玉米的高产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包括自然条件是否适合、施肥方法是否科学、种植的品种、田间管理水平等,都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影响辽宁玉米产量因素的分析,探讨适合辽宁地区应用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产量;影响因素;栽培技术
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提高玉米产量是解决粮食需求的重要途径。辽宁是玉米生产大省,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居于其他作物之首,玉米单产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是与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些年农民普遍期望通过种植新品种来提高玉米产量,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步提高玉米生产水平,推广配套的种植技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1 玉米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1.1 辽宁省玉米产量现状
辽宁省为北方春播玉米区,一年一熟制。据统计,1970—1979年间辽宁省的玉米单产为3 491.7 kg/hm2,
1980—1989年间辽宁省的玉米单产为4 848.6 kg/hm2,
1990—1999年间辽宁省的玉米单产水平为5 785.4 kg/hm2;
2019年辽宁省的玉米平均单产为6 315 kg/hm2,相当于美国玉米平均产量的60%(2019年美国玉米平均单产10 470 kg/hm2)[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玉米单产水平逐步增加,总产量也在逐年增加。2006—2008年辽宁玉米总产量为1 165.2万t,2018年辽宁总产量达1662.8万t。2019年东北地区高产纪录为20 209.5 kg/hm2(辽宁朝阳玉米高产田创建)。
1.2 温度、光照、水分条件
玉米是短日照喜光作物,对温度、光照反应敏感,玉米播种后的适宜发芽温度为10~12 ℃,随着温度升高发芽出苗速度加快,土壤耕层5~10 cm、温度10~12 ℃时是玉米适宜的播种期。辽宁省地处寒温带,无霜期短,平均在120~135 d,春季气温低,经常出现倒春寒,因此,辽西地区易出现春旱现象,影响玉米出苗。夏季东部、中部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在7—9月,也是全年最热的时期,经常出现风雨交加,造成玉米倒伏,影响产量和品质。另外开花期连续降雨,光照不足,或高温热害,也会影响玉米授粉、影响结实,造成穗粒数减少、产量下降。最后,水在玉米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取决于降水量。众多研究表明,土壤干旱缺水和土壤过于湿润都会造成玉米减产。
1.3 施肥方法不科学
施肥方法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都会造成耕地质量下降,进而导致减产。辽宁地区土地耕层浅,地力不足,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主要依靠化肥来维持地力,秸秆还田没有普及,土壤有机质缺乏,是制约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由于长期连作,施肥方法不科学,土壤氮、磷、钾含量未知,盲目凭经验施肥,会出现施肥过量和施肥不足的现象,有的地区农民用“一炮轰”方式进行一次性施肥,生育后期容易脱肥,即生殖生长期缺肥,影响产量。
1.4 种植密度影响
第一,由于当前农村播种质量低,大多数采用单粒播种,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限制,出苗率不高,苗不全,保苗株数不够,或者补苗后出现三类苗现象,从而影响玉米产量。第二,大部分地区采用播种器播种,种肥隔离不好,容易出现烧苗现象。另外,播种器播种还容易造成深浅不一致,出苗不齐。第三,辽宁地区农民习惯种植高秆大穗的晚熟品种,种植密度低,没有科学合理密植,影响产量的提高。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育优良品种
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是45%,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是40%,因此要在品种选育上取得新突破,培育更多区域化、个性化品种,以提高玉米生产的国际竞争力。未来气候变暖,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水分减少、病虫害加重,在选育新品种的方向上应加强选育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密植的品种,选育耐高温、耐干旱、抗病虫害的品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步推广,选育品种还要适应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的要求。
2.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采用地膜覆盖来增加土壤积温可以有效解决播种期和生育后期的低温危害,可以保墒、缓解播种期的干旱,同时促进出苗整齐、生长快,有利于產量的增加。
2.3 合理施肥
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科学施肥技术培训,发展培养职业农民和种粮大户,提高农民素质,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首先要根据不同地块的氮磷钾、微量元素以及有机质含量和玉米需肥规律,科学合理定量施肥,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施肥成本。其次要引导农民多用长效缓释肥料,在种子说明书上详细说明施肥用量方法等,实现增产增收。
2.4 科学合理密植
第一,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活力。单粒播种时,购买发芽率高的种子,根据保苗率计算播种量,按照种子说明书上的要求科学播种保全苗。第二,提高播种技术,采用播种器播种时,尽量深浅一致,注意种肥隔离,达到出苗整齐。第三,加强宣传,改变农民的种植习惯,种植矮秆密植品种,依靠群体力量增产。
2.5 改良土壤环境,培肥地力
有条件的地区要利用大型农机具将土地进行深翻,这样不仅能将地面的杂草和玉米根茬深埋地下,还能将土壤上层失去养分的土壤翻到下层,建立新的耕层,改善土壤环境。同时加强对秸秆还田的宣传推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土壤,在增加土壤保水能力的同时培肥地力。
2.6 精细田间管理
首先,苗期要及时查苗补苗,发现缺苗的地区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补苗,以达到合理的种植株数,防止缺苗影响产量。其次,抗旱排涝,有条件的地区建储水池或灌溉设施,以保证干旱发生时水分的供给。另外,田间要有排水沟,在雨季或洪涝灾害来临时可以排出多余的水分。再次,在玉米播种前后,喷洒化学除草剂;在生长发育阶段,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玉米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和除草剂,以保证不减产。
3 小结
总之,玉米产量的提高受到优良品种、栽培技术、自然条件等许多条件限制,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选育优良品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调动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辽宁省玉米产量提升还有较大潜力。
参考文献:
[ 1 ] 李少昆,王崇桃.玉米高产潜力.途径[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