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蓟山纪程》中饮食记载下的清文人形象

2020-05-20杨雨婷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饮食

摘 要:中朝两国自古时起就频繁交往,明清时期尤甚,众多使节将其记录成册流传至今,《蓟山纪程》就是众多著述中的一部。该书根据使团的行程和内容共分为五卷,本文就以第三卷为研究蓝本,通过对清朝的民间文人举办的饮食招待和宴席的描写,来研究其背后所展现出的“清文人”形象。

关键词:《蓟山纪程》;清文人;饮食

1803年朝鲜冬至使书状官徐长辅作为三年节贡使书状官,带领使节团出使清朝,于清嘉庆八年十月二十一日出发,次年三月二十五日返回朝鲜王京汉阳,全程用时152天。期间几位使节将此行撰写成册,取名为《蓟山纪程》。《蓟山纪程》是《燕行录全集》里众多著述中的一本,全书共五卷,记录了朝鲜使节团在出使中国的旅途中的见闻。前四卷按照时间和行程划分,记载沿途见闻,最后一卷为附录,记载使行人员、行止里程、官衙、赏赐、食例等。

朝鲜使节团在使行期间会时常受到中国方面的宴席接待,除官方固定的宴席外,遇到重大节日也会受邀出席。此外还有非官方的宴席,这类记录的角度更为多样,或受邀参加宴席,或以旁观者来记述。这些宴席上的食物可以是珍馐,也可以是最普通的一碗面、一杯茶。席间各种人物的形象也因此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清代的文人就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被描述群体。本文以卷三为例,将其出行期间受到民间文人的款待时的所闻所感为切入点,根据他们的饮食及对话大体展现了三类文人形象,他们迥然不同却也有相似之处。

1 从商后仍风骨犹存的文人

王景文是这类文人较为典型的代表。据记载可知他是位清朝的眼镜商人:“王,山东人也,业造眼镜,门揭‘明鉴斋”。①在经他人介绍认识后,王景文便立刻欣然相邀对方入座,并设酒席热情款待,极具待客之道:“诸译中有与王素知者,王欣接延坐,办酒馔供之”。

同时王景文虽已从商,但也无法掩饰他依然具有文学底蕴:“遂略与笔谈,盖能文识多气节者也。”这是使臣在与他一同进餐交谈后的直接评价,可见其谈吐。对于其品味,从店内的陈设摆件也有直接体现:“椅上有称音乐水法者”“自底开錀则音乐出,其中自成调律……此乃西洋乐云”“字本书画古董笔墨等铺”。

有关这些的描写除去展示了拥有大量的文玩字画以外,甚至還出现有关西洋物件的描写,让人眼前一亮。宴席款待结束后,王景文得到了一个非常高的评价:“王生多气节,见客沽酒来。笑说山东里,春寒早见梅。”至此一位虽然已然从商,但是仍具文人风范,思想新潮与西洋文化接轨,待人热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2 拮据清贫仍践行君子之道的文人

副榜贡生王时斋是这类文人的典型代表。王时斋是一位在京流浪的副榜贡生,因此生活颇为拮据,境况并不太好。自从科举制度实施后,为大批的寒窗学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增加了副榜贡生,即除公布乡试和会试录取名单时,同时还有一个附加榜示称作副榜,能登上副榜的人即为“副榜贡生”②。虽然为更多的读书人提供了机会,但是在入仕之前生活终归是拮据而清贫的,因此这类文人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清贫的生活中仍保持着善心,奉行君子之道,对待远道而来的友人依然践行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王时斋与来访的使臣颇有渊源,二者并非第一次见面,此前曾因家事相约他日再叙,而今守信赴约再次相见,王时斋的一句“中孚者信也,君子不失信于人”将君子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是对待远道而来的友人真挚而热络“弟今奉约委近聊论抱柱之谊”。

真正让人看到其生活拮据清贫的地方,是从王时斋款待对方的早饭,及二者之间的对话中得知的,文献中有一阶段这样的记载:“王曰:‘用早饭么?弟处可用。虽疏食藜藿愿以奉献,岂有枵腹谈心者乎?余曰:‘姑舍是空洞无物已本分事,且姑不枵。王曰:‘吃面罢。……用一大碗劝吃曰:‘诗云:虽无嘉肴,式食庶几,食则必饱。”③

“疏食藜藿”可见其生活之拮据,即便如此却也立刻邀请对方共餐,一句“岂有枵腹谈心者乎”“吃面罢”足见其真诚。粗茶淡饭又如何,让外国客人空着肚子聊天,亦非君子的待客之道。一大碗面端上后再次风雅的引用古诗“虽无嘉肴,式食庶儿,食则必饱”来白嘲白己生活的窘迫,但弥足可贵的心意却已向对方传达。“既饱以德,何必待此而后饱”是对方品尝到面时的回答,由此可见,即便是普通的食物,也能展现出待客之道令对方满意。至此,通过这顿简单的粗茶淡饭,已然展现出虽然生活拮据清贫,却依然有礼守信,对待远方而来的使者热情款待,并一直践行君子之道的文人形象。

3 礼数周全且风雅盛情的文人

这类文人最为典型的代表还要属以酒会友的王柘庭与刘绍叔。由于宴席十分丰盛且极具风雅之事,使臣在正月二十二日的日记中专门记录了一篇“柘庭酒席,与引泉刘绍叔共赋”,通过对宴席上的饮食记载及席间的对话,将二人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宴请的主人名为王柘庭,是位喜爱以文会友的文人,遇见使臣后便与其相约笔谈,同时邀约好友刘绍叔一同赴宴。有关这一餐可谓满是山珍海味、美酒佳酿甚是丰富:“此酒名绍兴,出自浙江酒,如嫌酸,逞换甜酒”、“荸荠味固佳,食可以当肉”、“又指鲸鱼羹曰:‘此鱼贵邦亦供烹馔乎?此间为罕物,幸试赏之”、“此名东坡肉,东坡所嗜故以名肉”等各式珍馐菜肴出现在记载中,不胜枚举。

与前两类文人相比,王柘庭可以说是更为纯粹的一类文人,他有自家的书斋,也有足够的财力去宴请他人一同品评美食。更重要的是,他身边的好友也都一些平时靠以文会友结识的风雅之人,谈吐不凡有见地且又为真性情之人。无论是“人定足以胜天,况以酒合欢,良友相聚,岂可小清酒百壶乎”还是“弟生平好饮酒,然,不对佳山水不饮;不遇良友不饮;不读好书不饮;今既得良友,既欲先醉”都彰显了对外来友人真挚的同时也展现了渊博的学识。宴席间几人惺惺相惜颇为投缘,而后更是饮到兴甚之时,便挥笔泼墨,“愿求即拈韵,砚已洗,墨已磨,可暂于内室一挥”④,整个宴席已不是“风雅”二字就能简单概括的了。可以说这类文人只有在遇到同样饱读诗书,懂礼仪识大体的同道中人时才会表露出自己盛情的一面,他们对外国友人礼数周全,却也不失身为文人的风雅。

4 结语

“每一个餐饮都包含着其他餐饮的一些意思,而每一个餐饮都是结构化的社会事件,也包含着自我形象中的他者形象”。饮食与人类的生物性及社会性是紧密联系着的,通过对宴席中饮食的记载描述,我们是可以发现其背后所展现的人物形象的。这些清朝的文人,虽然都是市井中最普通的小人物,且背景、生活经历、个人能力皆不同,或是开始从商,或是努力入仕摆脱拮据生活,或是常以文会友尽风雅之事,但是他们都用文人的身份以君子之礼待远方来客,以盛情款待异国的使臣,他们的真挚也得到了对方颇高的评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注释

①王道成.科举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

②③④林基中.燕行录全集卷66蓟山纪程[M].韩国:东国大学出版,2001:253;282-283;328-332.

参考文献

[1]杨昭全.中朝关系史论文集[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2]王道成.科举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林基中.燕行录全集[M].韩国:东国大学出版社,2001.

[4]彭兆荣.饮食人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张雨雪.朝鲜使臣笔下的饮食中国研究——以《燕行录》为中心[D].延边:延边大学,2016.

[6]吴莲姬.清朝时期中韩文化交流概况[J].当代韩国,2002(3).

作者简介

杨雨婷(1995-),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史专业。

猜你喜欢

饮食
健康饮食,从“盐”做起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夏季饮食三宜三不宜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美学中还乡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解读全球公认的“最佳饮食法”
把癌从饮食中赶走
何为清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