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备战经验的总结与反思
2020-05-20肖成林
内容摘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每年全省的学生技能大赛,是对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检验。该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成败得失,提出建立大赛长效机制,理顺大赛工作程序;立德树人,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比赛初心,以赛促改,岗证课赛深度融合等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 技能大赛 反思
在2019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共有两个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比赛,取得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其中,建筑装饰技术应用赛项的推荐队获得三等奖;学前教育技能赛项的推荐队获得三等奖一项,抽测队获得一等奖两项。另外,教育与艺术学院也参加了全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大赛,推薦队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抽测队获三等奖一项。
一.基本做法
学院坚持“以赛促训、训赛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促进技能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首次参加省赛。虽然两个专业均未取得预期理想成绩,但在长达半年的训练中仍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如下:
1.团队协作,分工明确
为保证赛前准备的工作的有效推进,学院采取项目负责人制,学前教育技能赛项的负责人是涂琳,建筑装饰技术应用赛项的负责人是蒋艳。两个赛项均包含多个分赛项,赛项负责人根据教师的专长选择最适合的老师担任分赛项的指导教师,组建了指导教师团队。学前教育技能赛项中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由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的涂琳担任指导教师;幼儿故事讲述、幼儿歌曲弹唱与歌表演赛项由陶建莉、彭余全、杨萍、屈婳四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其中陶建莉指导幼儿故事讲述、彭余全指导钢琴弹奏、杨萍指导幼儿歌曲演唱、屈婳指导幼儿舞蹈创编;幼儿园保教活动课件制作由王雪芳担任指导教师;幼儿园保教活动分析与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测评由朱萌萌担任指导教师。建筑装饰技术应用赛项中的建筑装饰施工图深化设计由王菲和蒋艳担任指导教师;建筑装饰工程量清单编制由谢勇担任指导教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由蒋艳担任指导教师。
2.慎重选人,科学培训
对于每一个赛项而言,选择参赛选手都是非常重要的。赛项指导团队严格按照赛项评分标准选人,采用教师推荐、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初选人员,然后进行模拟比赛,确定参加集训学生名单。学前教育专业共有6位同学参加集训,其中17级4人,18级2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共有8人参加集训。培训方案经赛项指导团队共同商议确定,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赛项评分标准解读及基础技能培训;第二阶段是技能提升与创新培训;第三阶段是模拟比赛及扬长补短培训。在第三阶段初期确定推荐参赛的人选。学前教育专业推荐2人参赛,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推荐3人组成一个团队参赛。
3.领导重视,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多次到学院了解学生备赛情况,并结合备赛进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为学生备赛提供了基本的训练和生活条件。学院班子成员定期检查学生备赛效果,解决备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尤其难得的是,我们针对第一天学前教育专业的比赛情况,及时收集信息,反省,补缺,赋能,终于在第二天上演绝地反击。尽管只是抽测队,但毕竟是人人翘首以盼的全省一等奖,这也说明我们有实力在推荐队中取得更好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1.选手文化综合素养偏低,基本功不够扎实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既是职业教育,也是师范教育。高考录取时,学生的分数不高,文化综合素养偏低。即使到了大二,文化课“边缘化”,学生热心技能,但技能又不等同于教育技能。虽然经过了层层选拔,但很难选出各项都比较出色的学生,往往理论水平高的学生技能偏弱,技能突出的学生理论水平偏弱。在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建议适度提高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要完善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培养机制,实现校内技能大赛“规范化、常态化、全员化”,从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选手。
2.全能型师资严重不足。一专多能有待培养,梯级团队有待形成。
学前赛项的比赛涉及领域广,涉及8项技能,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可以胜任全部项目的辅导,这也是与其他赛项截然不同所在。尤其是幼儿故事讲述、幼儿歌曲弹唱与歌表演赛项需要多位老师共同辅导,每位老师对评分标准的理解不一,在训练过程中各自以单项技能进行培训,学生很难自如地把单项技能融合为综合技能。
3.选手现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学前教育技能大赛的四个赛项有两项需要单独面对评委进行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的表情不自然,表演性不足,幼儿意识有欠缺。今后要让学生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参与社会实践,增长见识,厚积薄发,丰富思维,锻炼大脑的活跃度,增强应变能力和即兴发挥的能力,应对不确定性。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周密的训练计划,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把各项比赛训练到极致,做的更好更快更熟练,全方位培养锻炼学生。
4.赛项指导团队对省赛评分标准的研究不够
教育与艺术学院人多事杂,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压力大,加之刚组建,许多工作还在磨合、摸清家底。省级大赛的指导工作基本是沿用原模式,少数人挑选,少数人参与,关心。指导团队对评分标准的研究不够深入,主要从自身原有经验出发,关门备赛,与外界沟通互动少,缺少专家权威解读和引领。总以为比赛来日方长,转眼迫在眉睫。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个选手在幼儿歌曲弹唱中因调性错误而与二等奖失之交臂。建筑装饰专业的比赛题型和训练模拟题型方式和侧重点不同,学生在赛场没有作好相应的分析去改变策略,缺乏灵活变通。按原计划分工绘图,所以导致头重脚轻。重点得分点失分较大。教育教学基础设施不够用,机房缺乏,假期选手住宿、生活用水不方便。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大赛长效机制,理顺大赛工作程序
分析各赛项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及考查的核心能力,确定选拔选手的评价体系,保障选手选拔的科学性。建立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通过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和选派指导老师参加校外培训的方式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水平。核心指导教师要做到技术、艺术和学术的高度融合。此外,指导教师应该在6个方面有所提高,即技能水平、指导水平、信息搜集能力、训练管理、创新创优、团队协作的提高。指導教师要在训练方法上下功夫,不断优化训练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巧”字上突破,做到事半功倍。优化培训方案,建立统一培训模式,按照统一要求,实行统一步调,根据每一培训阶段时间的要求如期完成培训任务。即第一阶段为核心技能训练,第二阶段为综合技能训练,第三阶段为疑难攻坚训练。同时构建训练和竞赛两种模式。积极和赞助商、主办学校联系,收集比赛信息,加强赛前辅导,有助于短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水平。
2.立德树人,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德才兼备、深度学习、擅长教学、长于育人的技能大赛指导团队。提前物色大赛的苗子选手,一年级发现,二年级培养,三年级冲刺。教育不是移植和复制,而是启迪和借鉴。要贯穿“生活即教育”、“游戏即教育”,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用“脑”和“心”训练,改变“笨”练和“盲”练,“问、想、做、评”四环同步指导。学前教育专业所有的参赛项目都是现场抽签,即兴表演,所以学生不能机械的去傻背、傻套。而且还要思考在所有参赛选手题目一致的情况下怎样出彩,才能避免评委的审美疲劳。
3.夯实比赛初心,以赛促改,岗证课赛深度融合
改版的院系网站增设“技能大赛”板块,进一步增强对技能大赛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把技能大赛的赛项、题型、评分规则让全院师生知晓,将比赛内容和评价标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赛项国赛均有题库,相关任课教师研究题库,将试题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将赛项评分标准和评价理念融入课程评价体系中。大赛是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教学的指挥棒,只有岗、证、课、赛深度融合,促进赛后资源转化与持续改进提高,才能达到以赛促训的目的,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最终目标。
总之,比赛,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霍力岩教授曾说:“一位参赛选手,背后是一位或几位指导教师,是一个或几个教学团队,更是一所学校。参赛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各个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理念的转变,办学实践的转型,课程方案的转型和师资队伍的提升,以及在这个转变、转型和提升过程中,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改革热情和持续的实践努力。技能大赛也是各参赛院校人才培养取向、结构、路径和评价标准的一次集中展示,赛后也会促进各院校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人生最难超越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教育与艺术学院将深刻反思、集中力量、科学筹划,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管理、学习与工作、技能与素质、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我们将以高度的热爱之心,探究之心,反思之心,进取之心,瞄准省赛、国赛,敢于追梦,勤于圆梦,志在所趋,一路前行。
(作者介绍:肖成林,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研究、学前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