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开发
2020-05-20许琼
摘 要: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的开发目的是培养专业的设计人才进入设计行业。本文提出了在产业应用需求驱动下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开发新模式,从而解决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推动数字媒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产业应用需求;课程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部分高职院校积极开设数字媒体专业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但是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配套课程相应不足,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分析和解决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认知需求、情感需求、技术需求、经验需求和业务需求提出相应科学的课程设置,更好地满足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需要。
1 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开发需求
基于对数字媒体专业的产业需求分析,传播艺术设计类需求最高,包括摄影师、电影制作技师及多媒体动画设计师。从能力需求来看,一般可分为情感、认知、技术、经验和行业导向五个方面。其中,经验和行业导向两个方面更符合课程结构的特点。其中一个是部门特色的延伸,另一个是行业业务导向的需要。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情感可以培养学生的态度,技术是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各高职院校应改变现行的教育课程结构,培养具有行业技术实践经验的设计人才,从产业需求上提高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的开发质量。
2 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课程定位模糊,体系设置不科学
數字媒体专业是一个多学科关联的专业,课程体系涉及的学科也很宽泛。因此很多高职学校只是简单地将计算机操作课程与动漫艺术课程进行结合。导致课程体系的设置不科学,专业特色不突出。如果不改革课程设置会存在培养的学生涉猎广但每一项都不精通的现象。
2.2 专业课程内容单一,难以适应技术需求
数字媒体相关课程很少将教育目标的三大领域作为课程规划的核心,造成课程各方面的不平衡,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在多媒体设计方面,课程设计以技术性为主,导致课程分布不均衡,课程名称混乱,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认同。因此,必须回归认知、情感、技能三大教育目标作为课程的核心属性,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他创新性、发展性课程可根据各校特点设计开发。
2.3 专业课程内容陈旧,滞后产业技术发展
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置对于工科类院校常会以数字原理和计算机程序作为主干;对于艺术类院校常会以传统电视拍摄,动漫制作作为主干。缺乏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的鲜明特点,课程内容过于陈旧,对于人才培养中创新知识的掌握存在相应的不足。
3 产业需求下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
3.1 对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进行“三位一体”的科学定位
数字媒体专业课程应立足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认知方面”的领域知识,“情感方面”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技术方面”的基本专业技能和高级专业技能。建立起以“基础课、核心课、拓展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素养的课程,它能为学生以后学习核心课程起到铺垫的作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可以根据涉及的相关产业方向,例如动漫、影视制作、网络多媒体等制定出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拓展课程旨在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方向培养学生数媒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
3.2 加大实践类课程比例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课程
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兼具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数字媒体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在原有课程中增加大量实践性课程,调整实验课和生产性实践课的比例,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建立以学生动手实践为重心的教学模式。
3.3 创设特色课程与行业建立紧密联系促进专业创新发展
数字媒体专业要培养出有专业技能同时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一定要能够带学生走出去,还要能够将企业专家请进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可制定周密计划定期开设技术专题课程。能够让学生通过此类专题课程开阔眼界,了解目前数字媒体专业最前沿的技术以及社会中急需何种技术人才。便于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
4 结语
数字媒体产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渐强烈,只有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设计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使学生不仅具有专业技能,而且还能够具有敏锐的艺术感,有助于促进我国数字媒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玉清.浅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与教学[J].艺术教育,2014(10):178-178.
[2]刘瑞江,韩英倩.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考试:教研版,2012,7(9):35.
[3]丁艳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操作技能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福建电脑,2016,32(8):170-171.
[4]黄丹凤,冯晖,胡恺真.“多元化”与“国际化”:高等教育及其质量保障新进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4):1-5.
作者简介
许琼,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艺术系,专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