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准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
2020-05-20肖志红袁有志
肖志红?袁有志
摘 要:准现代学徒制是遵循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在中职学校实践“现代学徒”的育人机制,本文就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开展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准现代学徒制 合作育人 课程实施
现代学徒制是源于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改革计划,将学校教育融入到传统的学徒培训中,使学徒制现代化。中职学生因年龄问题暂时不能成为现代学徒制培养对象,本文科学地提出了准现代学徒制的概念,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1 研究的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和方法提供了政策支撑。学校与旭东阪田电子有限公司深度融合,正式开启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准现代学徒制试点。
2 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就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实施与评价、试点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实践探索,为同类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提供借鉴。
3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参照《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制订《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现选择方案中较重要的就业岗位及课程设置介绍如下:
1)企业典型岗位及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为“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生产管理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合理开设课程,特对操作、技术、管理等典型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如表1所示。
2)课程计划。课程设置是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学校提供的课程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相近,校企课程融合在教学计划表中,企业提供的课程如表2所示。
4 课程实施与评价
按照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课程计划,学生以“双重身份”进入企业培养,课程包括企课程和岗位实习等。
1)企业课程及导师安排。如第二学期课程安排了《岗位认知》、《职业精神与文化》两门课程和跟岗实习;为了高质量落实企业课程,培养现代学徒,企业任部长为准现代学徒制课程负责人,相关的班、组长为企业导师。
2)过程管理。校企项目负责人常态对接,按課程安排细化培养过程;实践环节企业一对一配套师傅,学生跟岗实习,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身心问题及时辅导。布置学生填写实习日志,引导学生从工作过程、收获与感悟等层面进行总结。课程结束前组织学生和师傅完成问卷调研,为下阶段课程组织提供借鉴与指引。
3)阶段评价。结合岗位和课程内容,制订含“学习能力、岗位能力、社会能力、职业素养”等维度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表,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和校、企导师。
5 收获与反思
在尝试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机制过程中,为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等提供了实践案例,促进了师生成长、校企融合。学生对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岗位有了全面的认识;跟岗安装工、测试工、维修工等岗位,强化了“做好点检、合理选材、安全生产、质量保证、6S管理”等岗位意识;跟岗班组管理工作,实践4M1E(人/机/料/法/环)、QCDSM(品质/成本/进度/纪律/员工状态)等动态调控;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职业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培养。但也存在一些要重视的问题:
1)培养学生企业归属感。以生为本,以企业文化引领,升华学生情感,引导学生立足企业,在企业成就梦想;忠于企业,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为我用”。
2)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在岗位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铸就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学校、企业、院校建立多方合作关系,筑好准现代学徒制向现代学徒制过渡的立交桥,铺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
3)落实学生岗位轮动机制。在后续课程中,要落实“学徒”在操作、技术、管理岗位轮动,递进跟岗,对生产、研发、管理岗位都能深入实践,为顶岗、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在工作过程中,有学生不按规范操作;在日志的跟进中,学生文稿质量不高,书写潦草;在总结过程中,个别学生不敢开口表达……发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校企要落实学生“听、说、读、写”等关键能力的课程。
推进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历练跨界、双师型教师的阵地。校企将一如既往携手共进,谱写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陈俊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2]赵有生姜惠民.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S].(教职成2014年9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