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教育迁移现象原因剖析

2020-05-20杨建勋

卷宗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育水平经济发展

摘 要: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以提高子女受教育水平为目的的城市化教育迁移现象,导致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大量流入城市。本文通过质性研究的方式,以中部地区一个传统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0名已经教育迁移的家长进行面对面访谈,探究教育迁移背后的一些原因。

关键词:经济发展;教育迁移;教育水平

1 农村地区教育迁移现象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农村地区各方面的发展,先后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惠农政策与措施,有效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加上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城市地区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农村地区与之相比,这种差距正呈现出逐渐拉大的趋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教育迁移现象逐渐呈现出上升的势头。

本文所论述的农村地区教育迁移,是指农村地区居民出于对子女获得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所进行的城市化迁移现象。必须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全国所有农村地区都存在着这种迁移现象。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小,教育迁移现象不是很突出。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教育迁移现象。

2 问题的提出

凤阳县板桥镇二铺社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淮河以南,农业人口占总人数比重为84%,本地企业多是小型民营企业,农业经济占主体,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村。

近五年以来,二铺社区的本地学校(小学和初级中学)的入学率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初级中学学生人数大量减少,大量教室和教学设施被闲置,师生比例越来越大。当地小学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减少,转学率逐年上升,小升初之后学生流失数量更大,教育迁移现象非常明显。

为了探究这种越发明显的教育迁移现象背后的原因,本文通过质性研究的方式,采用访谈的方法,通过对二铺社区当地10名已经教育迁移的家长(包括5名小学生家长和5名初中生家长)进行面对面访谈,探究部分农村地区家长选择教育迁移的原因。

3 农村地区教育迁移现象的原因

通过对10名样本访谈的内容材料进行类属分析,运用分析归纳法,初步得出一些教育迁移现象的原因。

由于访谈的样本人数不多,因此访谈的结果不是很全面,不能说明所有原因,但也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具体而言,农村地区教育迁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平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发展取得了较高成就,GDP总量逐年上升,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活跃度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累计约2.6亿人,基本上都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中西部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了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各种政策的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也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基础得以满足和提高的情况下,其必然也要朝着高层次高要求方面发展。根据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农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往往会加快城市化发展,大量的农民在城市购房,迁移至城市居住,成为城市居民。在购房之后,随之就要解决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因此农村地区有一些中小学生转学至城市就读,原因是部分农民家庭收入水平的增高从而在城市购房,而采取主动的教育迁移行为。

在10位受访者中,有4位家长(1位小学家长、3位初中家长)表示由于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在城市中买了房,将子女迁移至城市就读,有3位家长则表示是在城市中租房子居住,另外3位家长无租房无买房经历。在实际访谈中,可以感受到初中家长教育迁移的意愿比小学家长要强烈。

3.2 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优秀师资力量不断流失,教育水平较低

截止到2019年,我国现行的各省教师招聘统一考试对农村地区小学教师的学历放宽至专科层次,三年制专科以及五年制(3+2)专科均可报名参加考试。当然,各直辖市中心城市,各省会城市、各地级市和一些县城的城市小学教师学历要求为本科(仅为中东部大多数地区)。对初级中学教师的招聘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要求必须为本科学历。

从这个角度来说,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存在着学历较低的现状,限于学历等一些客观原因,教师总体知识储备较少,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思维不足,信息化和互联网教学技能不足,教学科研能力较低,甚至出现有一小部分教师道德素质低下的极端情况。还有部分农村地区一些年龄稍长的小学教师甚至是中专学历,或者是“民办教师”转正的高中学历的人员。

教师是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一个载体,更是各科知识直接的传播者,教师如果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全部作用,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抛开农村地区小学生是否认真学习先不提,从教师这个层面上来说,一些农村学生在小学阶段受困于农村教师的现状,没能学好各科的基础知识,让其家长产生了教育迁移的想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地区中小学也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存在,但由于家庭原因,子女教育的需要、对更高的工资待遇要求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近年来不少农村优秀教师大量进入城市工作,更加剧了农村地区的教育迁移。虽然国家對在农村工作的中小学教师每月都发放“基层教育补贴”,但依然没能阻止一些优秀教师进城。以二铺社区为例,自2015年至2019年9月,中学相继有8位教师通过调动或教师选调等方式离开进入县城从教,小学也有4位教师相继通过相似的方式离开,这更加促使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家庭加快了教育迁移的步伐。

在10位受访者中,有7位家长(4位初中家长、3位小学家长)谈到迁移原因时,重点提到了教师因素以及对子女教育的担忧是他们选择教育迁移最重要的原因,只有其他3位家长谈到经济因素是他们进行教育迁移的最重要原因。

3.3 农村家长对子女综合素质教育要求强烈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这是一种与应试教育截然相反的教育模式,旨在提高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越来越被现代教育所接受与认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很多农村地区的家长所了解,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产生了对素质教育的需求心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发展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发现学生是否有艺术或体育方面的特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实施了“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和设施平等化”等一系列旨在促进农村和城市教育公平的举措,给广大农村地区学校新建了大量的教学硬件,如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等,也提供了很多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器材和设备。但现实是:大多数农村小学由于缺少相应专业教师,无法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活动;由于各小学之间面临着在地区内成绩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中学面临着中考等升学压力,对一些其他综合素质的课程往往不重视甚至是直接让位于语数英等主要考试课程,导致“素质教育”在农村地区学校成为摆设。

以二铺社区学校为例:小学虽然有舞蹈教室,但没有可以教授专业舞蹈的教师;虽然有各种体育器材,但平时体育课多数都是“散养”式教学,可以学到的专业体育技能很少;信息技术课在期末复习迎考阶段主动让位于其他考试课程;中学虽然有美术教室,但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有专业的音乐多媒体教室,但很多年都不开音乐课,因为没有音乐教师。

在家长看来,素质教育能有助于他们及时发现自家孩子是否具有一些“特长”,特别是对一些孩子成绩不算理想的家长来说,素质教育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的特长,拓宽其他成才之路,“而不是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可以走。”而城市学校由于具备一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往往可以开设相应的素质教育课程。在一些农村家长产生对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农村地区学校又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迁移至城市就读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在10位受访者中,5位家长(2位小学家长、3位初中家长)谈到了进入城市就读可以进行素质教育是他们进行教育迁移的原因之一。

3.4 城市公立学校数量的增多和私立学校招生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一些原因,农村地区学生不断涌入城市就读,导致城市里中小学教学资源紧张,学校人数爆满,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因此,一些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在城市里新建中小学校达到分流学生人数、保障教育质量的目的。

以二铺社区所在的凤阳县为例,从2015年至今,通过合并整合一些现有的教育资源,相继建立“东华路小学”、“凤阳辅仁学校”、“崇文中学”等新的中小学校,扩大了城市学校的招生规模,有效的应对了农村学生不断涌向城市的现状,使农村生源进入城市之后有学校就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城市的教育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凤陽县辅仁学校是公立学校,但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使用的是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

另外,凤阳县还存在着三所私立学校,这类学校全部采取小学+初中一贯制教育模式,采用军事化管理措施,得到了很多农村家长的青睐。原因有二:众所周知,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学生大多数为“留守的青少年儿童”,玩手机是当前中小学生非常难解决的不良习惯,而私立学校可以保证在校期间学生不使用手机,甚至不允许将手机带入校园,这为家长解决了担忧;其次,如非家长请假或其他特殊情况,私立学校不允许任何学生走出校园,这就大大减少了中小学生进入网吧或其他娱乐场所的可能性,保证了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家长分担了忧愁。虽然在私立学校就读费用较高,但在当前农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前提下,这显然不会影响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资。私立学校严格的学生管理措施也是引起农村地区教育迁移,造成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由于城市新建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在生源上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在私立学校加大对农村地区招生宣传的同时,城市中的公立学校也相继的加入了招生宣传,给予农村生源一定的学费、住宿费等优惠政策,吸引农村地区生源来校就读。

在10位受访者中,5位家长(3位初中家长、2位小学家长)将孩子送入县城的私立学校就读,其他5位家长选择的是公立学校。在实际访谈过程中,也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初中家长对私立学校可以控制学生不玩手机,不进入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措施表示支持。

4 结语

农村地区教育迁移现象的出现,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限于调查研究的客观条件,本文通过对凤阳县二铺社区10位已经教育迁移的农村学生家长进行访谈,面对面了解教育迁移的一些原因。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不能够全面反映其他地区教育迁移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在其他中西部存在教育迁移现象的农村地区也会有类似的原因存在。

从本质上来说,农村地区教育迁移是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朝发达国家转变所必然经历的一个趋势。如何合理的对教育迁移现象进行引导,这是摆在我国教育事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杨建勋(1989-),男,安徽凤阳人,法学硕士,任职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教育水平经济发展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
加快提升军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