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堂的序列化教学探索
2020-05-20尤凌蓥
尤凌蓥
摘 要:《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会计的基础。但是当前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普遍存在“无序可依”的现象,这与《会计基础》教学理念混乱等因素密切相关。《会计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无序的现象导致教学随意性强、重复工作、效率低下,教学效果较差。《会计基础》课堂教学序列化,遵循规律,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热情,实现高效教学。本文就此展开叙述,并以真实教学实践为例,议论叙述。
关键词:序列化教学;基础会计;课堂教学
序列化教学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要求教师课堂授课时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从专业角度来说,授课重点是呈螺旋状上升的,教学内容的主次分别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形成相符,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能够让学生充滿生气的去思考,能够激发他们对专业课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利于他们掌握相关知识点。
一、理论教学有序
三年制会计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基础会计》时,需要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这样能够为后来学习实训操作做好铺垫,但与实践操作相比,理论知识枯燥,知识点易混淆,这就加大了学生记忆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记忆,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序列化课堂教学。
理论教学的序列化,是需要由简入难,最好要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再上升到理论阶段。例如在讲授会计核算的基础时,我在教学时先从“收付实现制”入手,因为收付实现制的使用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近,对学生来说,越接近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越容易接受。所以我在授课前先让学生记录了自己一周的现金使用情况,明确自己每日的收入与支出,像流水账。在课堂上我先给出收付实现制的定义,通过解释让学生明白其实他们这一周所做的事情就是采用了收付实现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哪天收到钱就是哪天的收入,哪天付出的钱就是当天的费用,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再深入下一内容就是本节教学重点——权责发生制的理解,也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
其次,理论教学的序列化要能够通过举例使抽象的定义等具象化。承接上例,在讲授解权责发生制时从定义出发“无论收入是否收到,费用是否支出,都以收入和费用实际归属的期间作为它应该归属的期间”,即收入和费用本来是哪一期,那么我们就把它归属到哪一期。第二步通过举例来使定义更加具体化“某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9月经营较好,收入10万;10月份发放9月工资8万,那么这10万的收入和8万的费用应当属于哪个月?”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以得到,10万是9月份的收入,而8万支付的却不是10月工资而是9月的工资,应当归属于9月。从这个例子中学生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本期支付的不一定是本期的费用;属于本期的费用可能已付可能未付。
最后,理论教学序列化要能够对相似知识点进项比较,让学生一眼看清异同。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的区别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我在教学中就上一个例子进行了改变。在刚刚那个例子的基础上继续提问“那如果现在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呢?10万的收入和8万的支出应归属于哪一期?”学生通过比较能够较好的掌握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不同。
通过这样几个有序的步骤,从生活记录引出抽象知识点,再通过例子具体,最后进行比较,从而解决教学重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际操作序列化
会计的实践操作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极为广泛,学生毕业之后踏上工作岗位,除了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熟练地实践操作。但是实际操作远比理论知识的掌握要困难许多,所以实践操作的序列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践操作的序列化首先要求就是掌握好各个项目包含哪些内容,计算分录怎么进行等;然后学生自己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填写登记,这样做是为了鼓励他们犯错。教师若直接告知如何填写,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无益;最后和正确答案进行比较,能够加深学生对自己犯错的印象。这里我以实训中最基本的填写原始凭证来进行说明。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中首要环节就是登记并审核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有很多种,与银行往来的过程中,支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这就要求学生对它十分了解并能够正确填写。第一步出示支票,让学生观察这张支票缺失了哪些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张支票上缺失了出票日期、收款人、金额等相关内容。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已知内容自己尝试去填写票据。在这一步学生往往会不敢轻易的去填写,一是怕犯错被批评,二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多给学生犯错的机会,这样在进行校对的时候,他们会对自己犯错的地方印象深刻,不会再次在相同的问题上跌倒。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操作在日常工作中占的比重较大,若在工作中出现细微错误将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损,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讲究序列化,杜绝低级错误,为学生经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三、学生回答序列化
语言表达要言之有序,所谓学生回答序列化就是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表达时层次清楚,语言完整。中专学生要么是不愿回答教师问题,要么就是在回答问题时,东说一句西扯一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有难度,二是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三是学生不愿意去思考。所以要在课堂上构建学生回答序列化体系,培养学生序列化回答的好习惯。
学生回答序列化首先要求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中专学生由于基础不太好害怕回答或者不愿表现不愿思考等原因往往对课堂上的提问参与度不高。例如在《基础会计》第一堂课的时候,我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是会计啊?为什么要选择会计这个专业?”这些问题时,课堂往往是一片寂静。所以我从自己的事例出发,讲讲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一开始自己认为什么是会计,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和自己一样是在学习,是在和自己像朋友一样的交谈。
其次学生回答序列化需要学生表达有层次,清晰完整的回答问题。例如在第二部分实践操作序列化中,提问学生支票缺失哪些内容?学生往往会回答:没有出票日期,没有金额等不具体的回答或者干脆就回答没有日期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所以想要学生回答有序完整就要给学生一个回答的较为清晰的模板,所以在学生回答时,我会要求学生这样回答“左边部分从上到下缺失……内容,右边部分从上到下缺失……内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回答“图片缺失什么”这样的问题时有一个明了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至下来进行观察和回答的。
最后想要学生回答序列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考虑到问题的序列化,是能够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的。比如我在复习《基础会计》会计账簿时,设计的问题:
1.“会计账簿的分类有哪些”;
2.“其中按用途分类的三种账簿的定义是什么”;
3.“按外形特征分类的订本账和活页账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这三个围绕会计账簿分类展开,将相关考点紧紧围绕,学生在回答时能够思路清晰,表达全面,能较好的让学生思考回答,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
课堂教学目前是中专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展示才能和智慧的舞台,一旦课堂教学无序,那么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也会大受干扰,学生不易集中注意力,将心思投入到学习中。会计这个专业理实一体,无法分割,对于中专学生来说,相当于高中学习大学知识,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强度的,只有教师能够将课堂教学序列化,让学生在心中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轮廓才能让他们对专业知识记得更牢,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的更好,在经后的继续教育中能更有序的思考。
总之,理论教学序列化、实际操作序列化、学生回答序列化,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有助于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