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0-05-20方伟鉴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涌现出很多教育新资源、新形态、新模式。本文分析了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引入超星学习通平台,对课程教学和考核评价模式进行改革的方案,增加了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实现了教学由教师“怎么教”到学生“如何学”的转变,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程序设计;学习通平台;考核评价改革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GQN1804)。
1 引言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新工科涉及所有专业、开课学生人数较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科学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是实现高效教学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传统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加强对该类课程的建设,除了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外,还需要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探索,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通过灵活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传统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足之处
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学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比较落后,体系不够完整,存在以下问题:
2.1 无有效课前预习考核评价机制
课前预习是保证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学生的编程基础参差不齐,而程序设计类课程概念生涩、语法繁多、逻辑性强、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只能是口头布置预习任务,教师推送相关预习资料后只能靠学生自觉,无从知晓学生预习的情况,当然更无从谈起如何根据预习反馈结果适当调整教学方案。
2.2 无法进行课堂教学实时监控
传统课堂中教师考勤需占用一定课堂时间;课堂讲授内容学生能否理解,只能凭经验和观察学生表情来判断;点名回答问题无法顾及每个学生,无法精确记录学生互动、案例研讨等课堂教学行为数据,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学习效果评估工作量大
学生在课堂学习遇到问题,课后也不愿主动请教;缺少课后学习交流的机制,课后作业很难与教师沟通;教师在课后需逐个批改作业完成情况,占用时间多,又难以精确评价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学生有问题需寻求老师帮助,需要借助E-mail,微信或QQ等方式,学生无法与教师及时互动,讨论、交流效果不理想。
2.4 缺乏测试、考试数据分析总结
传统的测试、考试需要教师提前制作纸质材料,通过学生的现场测试、考试,经过教师人工评卷才能知晓成绩,对学生选题答案、正确率、错误率、排名、及知识点数据的分析粗糙,使得教学无法及时准确、动态的反应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不符合工程认证背景下的OBE理念。
3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
课题组于2019年3月-2019年5月对重庆三峡学院2018级学生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开展了的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课题组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环节都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力争探索出一种适用的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以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3.1 超星学习通平台介绍
学习通平台是超星公司针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充分整合课程资源、软件研发和数字图书馆等方面的优势,研发的一款智慧教学工具。教学设计实现了由“课程怎么教”到“学生如何学”的转变,教师更应思考如何帮助促进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云平台会对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学习通和智慧课堂系统时产生教学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经分析后,会在智慧教务管理端全面呈现,这给程序设计类课程基于学习通平台进行课程考核评价提供了可能。
3.2 课前预习考核评价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借助学习通平台将课程预习资料(PPT教案、微课视频、电子教材、案例分析、阅读资料、思考题等)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并在学习通平台教师端设置预习截止时间。学生根据老师推送的预习材料要求,自主预习,小组交流讨论,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预习后,参与学习通平台上的课前小测验,限时答题。学生完成预习情况和课前小测验成绩既可以作为学生预习成绩依据,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客观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
3.3 课中学习情况评价
学习通平台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各种支持服务,签到不再使用口头点名的方式,平台会自动生成本次课的二维码或者验证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維码或者输入验证码就能签到,通过学习通平台能实现精确考勤,对于之前无法记录学生迟到时间的问题也能顺利解决。
课程PPT可以直接通过同步课堂推送呈现学生手机上。教师可以在一个知识点讲完后设置随堂习题测试,推送到学生手机端, 学生在手机上直接作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设置答题时间,每道题目的完成时间约1分钟左右,可以随时检查同学们的上课表现,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量化处理,课堂上的小测验还能让同学保持头脑清醒,认真听课。测验完成后,系统会根据预设正确答案自动批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正确答案以及正确作答的学生比例。教师也可以设置课堂中的抢答题,抢答到的学生在抢答这一个单项的平时成绩会最高;参与抢答,但没有成功抢题的同学也会有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这些学习行为平台均会实时记录,可以作为平时成绩依据之一。这些功能的使用能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精神集中度,避免了用手机打游戏、看视频的情况,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实时掌握课堂的教学状态,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3.4 课后复习、作业效果评价
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讨论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后讨论。利用学习通平台,教师可以发布各种类型的课后作业,可以在平台教师端设置正确答案。课后作业都设置截止时间,用这种方式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平台可以自动判定学生答题的正确性,教师通过教师端查看后台数据,每一道作业题的正确率等数据一目了然。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复习,也可以通过平台向老师反馈课后复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及时互动。系统会实时记录学生的各种课后复习行为数据和作业成绩,进而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3.5 测试、考试数据分析总结
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可以开展无纸化测试。教师事先制作好测试题或期末考试试题,发布到对应的教学班级,设置测试、考试的开考、结束,考试时长,学生参与完成测试。学习平台自动判分,教师可通过教师端后台查看每位同学的测试、考试成绩,及每道题目的对错详细数据,针对阶段测试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讲解,开展精准辅导。平台会实时记录学生的测试、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实验课考核也可以通过平台发题,实现无纸化考试。
课题组基于学习通平台收集数据,对学生考核更加客观、准确,对各考核模块所占比例进行调整,各模块课程考核评价比例如下表所示:
4 结束语
课题研究通过引入学习通后台数据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并与同年级没有进行相关考核评价改革的班级及往年教学班进行了期末成绩的对比,结果表明,实施了改革的班级优于同年级未进行考核评价改革的班级,平均分高出6-11分,及格率高2-4个百分点。实践证明,这种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考核评价模式的不足,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的参与性和师生互动性,实现了教学由教师“怎么教”到学生“如何学”的转变,提升了課程教学质量,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同时也为其他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晶.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4):183.
[2]齐兴.基于雨课堂授课模式的探究[J].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8(21):245-247.
[3]聂茹.互联网+”背景下基于翻转课堂的《C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33):71-73.
[4]周嘉懿.基于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36(12):145-146.
[5]赵培培.智慧课堂:优化与创新传统课堂[J].教育现代化,2017,4(14):171-174.
[6]吴纪磊,占清华,黄沙.基于1+X+Y多维考核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0):89.
作者简介
方伟鉴(1983-),男,重庆万州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模式识别、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