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20-05-20马芸芸
内容摘要:文学作品是人思想付诸笔墨的产物,它们既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产物,又是时代的产物,而日本的文学作品亦是如此,可以说是思想与时代的精彩汇聚。日本文学作品丰富多彩,蔚为大观,其中的女性形象刻画得更是出神传奇,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女性地位也在不断变化中。笔者以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切入点,首先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介绍,其次以芥川龙之介和樋口一叶为例,分析日本文学作品对女性人物的塑造,最后阐述女性形象刻画对我国文学作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日本 时代特征 女性形象 芥川龙之介 樋口一叶
日本属于中国的邻邦,受中国文化影响甚重,其中“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也传入日本。“明治维新”对于整个日本历史来说是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促使日本步入现代社会。之后,西方文化开始渗透到日本社会,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的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此种冲击也使日本“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男女平等、女性自由的西方新思想逐渐被日本开明作者接受,在自己的作品中逐步提升女性的地位。“二战”后,日本女性开始作为独立的文学形象登上历史舞台。
一.不同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具体介绍
(一)战后伊始的女性文学
“二战”日本军事上的战败直接导致的是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和对日本政治的改革,其中战后日本政治的最大变革表现为日本由法西斯军事统治转变为民主共和制。这种政治的变革也推动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其中具体表现在西方男女平等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但是男女平等思想传播的功效并不是太明显,因为当时有相当大比例的社会大众对西方男女平等思想抱有强烈的排斥态度。但总体来看,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毕竟成为社会风气中的一股清流,许多人受到这种平等思想的感化,开始对传统的男女地位进行思考。这种思考在战后日本作家和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一部分日本女性作家开始以西方男女平等思想作为灵感进行文学创作。最有名的经典作品当推作家宫本白百合子的《歌声呦,响起来吧》,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的经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战争中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这种以战争为题材诉说女性普遍悲惨遭遇的文学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传统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不满与抨击。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现代作家村上春树曾写过一部名为《背带短裤》的短篇小说,该作品中女主人公在一次帮丈夫买背带裤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是非常痛恨自己的丈夫的,从此,她就离开了她丈夫。但是这个简单的故事反映出“二战”以后女性对悲惨婚姻的厌恶,并开始反抗。从一定角度上反映了女性开始独立思考,不再完全依附于男性,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社会现实,也反映了在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已普遍提高的现象。
(二)20世纪60年代左右的女性文学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中的许多岗位开始对女性开放,因此到了20世纪60年代,大批日本妇女开始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工作岗位。这种社会客观现实自然反映到了文学创作中,因此日本文学中诞生了一个新的流派,即“新女性文学”。“新女性文学”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作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诉说女性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在日本文学的“新女性文学”中,一方面女性形象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女性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在“新女性文学”的著名作品《伸子》中,作者通过展示女主人公恋爱、结婚、離婚的经历,表现了她在恋爱中充满理性并且渴望独立,并且希望成为一个有成就的职业女性。女主人的“婚后继续工作”“不要孩子”的内心自我表达,反映出日本女性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日本女性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当时距“二战”结束时间还不长,许多女性失去了丈夫和亲人,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女性必须独自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再加上“二战”以后民主意识和女权主义迅速传播,在这种合力推动下女性独立意识增强并且独自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
(三)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女性文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到此时,日本再度成为经济大国,并且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男女平等思想和女权主义进一步广泛传播。这一时期日本女性参与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女性重拾信心,走向社会。《废除妇女歧视宣言》则把日本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推向了顶峰。在这种思潮之下,盐野七生则的《文艺复兴的女人们》有效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从女性的视觉勾勒出了女性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还是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在这一时期内创作了大量关于女性文学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性就是很好地将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确立体现出来。与此同时,川端康成还成功地通过利用日常叙事手法去描写女性,通过一些女性的平常琐事很好地把她们内心的欲望完美地展现。《千鹤》这一文学作品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千鹤》这一作品与作者一贯热衷描写纯情少女不同,作者在《千鹤》中通过采取截然不同的笔触与视角进行描写展现了成熟女性之美,并最终把这一成熟女性塑造成畸形且变态的美。可以确定的是川端康成在看待成熟女性时,呈现的是复杂多变的态度。
二.日本文学作品对女性人物的塑造——以芥川龙之介和樋口一叶为例
(一)芥川龙之介作品女性形象分析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有名的作家,在他早期作品中非常充分地表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例如他的经典作品《罗生门》,需要注意的是这部作品诞生于芥川龙之介失恋之时,换言之,这部作品倾注了作者对女性的特殊想法。这部作品设定的故事年代为日本平安时期的末期,故事情节大体上为一位奴隶被解雇后遇到一位老太婆,她在罗生门城楼上靠将死尸头发拔出而制成假发来变卖为生,这位老太婆还说女人是蛇肉伪装成鱼肉在世上生存,奴隶心生杀念便打昏老太婆将其衣服抢走并离开。奇怪的是在《罗生门》中,“老太婆”并非是主角,但芥川龙之介将老太婆的形象设计得肮脏丑陋,并用“瘦得像猴子”一样来对老太婆进行勾勒,老太婆靠拔死人头发为生并且为自己编造理由来使得自己的行为合理化。通过这些情节,作品淋漓尽致地暴露出老太婆的自私邪恶,这种女性形象在战后的日本文学界是非常独特的。
(二)樋口一叶作品女性形象分析
樋口一叶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形象主要定位在士族女性中,樋口一叶在《十三夜》这一作品中清晰地塑造了独特的士族女性形象。在该作品中,阿关是一身兼女儿、妻子以及母亲为一体的角色,她的这一角色表现出了士族女性悲惨的际遇。《十三夜》以阿关想摆脱家庭束缚而离家出走为故事的开始,虽然最后阿关以失败而告终,但这种创举体现了女主人公成长中追求真我的内心。阿关妻子这一角色深受日本传统思想及女主人公逆来顺受性格所影响,面对丈夫的嘲讽、谩骂、殴打以及拈花惹草,阿关也曾试着通过采取顺从丈夫的做法来获取一丝关爱,希望能够在家庭中找到一丝温暖,换来的却是丈夫无情的指责。
在这种残酷的现实下,阿关顾及到孩子、亲人以及家族,而忍受了夫家长年累月的折磨,但在七年之后阿关选择了逃亡。从相关年代的日本社会现实来看,《十三夜》这部作品中的确带有夸张、善恶矛盾突出的地方,但当时日本社会男尊女卑的现实状况确实是存在的,当时像阿关命运悲惨的士族女性是相当普遍的。《十三夜》中阿关在忍受七年之后选择出逃,也反映了日本当时士族女性群体的变化,这部作品更折射出了“二战”以后的女性反抗精神。
三.女性人物刻画对我国文学作品的借鉴意义
世界各国无论是在政治体制上,还是在经济社会领域,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就决定了文学创作的社会背景有着巨大的不同。但是从文学及文学创作本身来看,国家的差异并不会隔断文学上的想通之处。具体来说,无论是哪一国家的文学,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会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国的文学创作也对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构造思路有着诸多的借鉴。
(一)自然之美与女性之美的融合
日本文學中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女性形象,当代日本文学对传统女性柔美形象的塑造,更加细致、自然地描写出日本女性的古典、柔美气质,将自然之美和女性之美完美结合。我国当代的文学创造也应该积极吸收这一思路,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也应该把传统女性的优秀品格加入进去,积极在现代女性身上寻找古典美。
(二)利用时代特征突出女性形象
日本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着时代的气息,可以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能够折射出当时日本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因此我们在进行当代文学创作时应该将社会主流思想和文学人物形象塑造紧密结合起来,尤其在女性形象塑造上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冯时.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J].才智,2016(2).
[2]朱莉莎,陶明烨.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以《且听风吟》和《挪威的森林》为例[J].名作欣赏,2015(17).
[3]胡澎.中国における日本文学の伝播と影響(1978-2002)[A].//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世界中的日本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2004.
(作者介绍:马芸芸,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