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并利用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研究
2020-05-20刘如龙
刘如龙
摘 要:社会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于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必须结合时代特征,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深层次开发,建立起拥有文化基础和文化辐射圈的少数民族档案品牌,加强少数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联系性,通过充分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独特的文化特色,展示其内涵,为少数云南少数民族乃至中华文化的弘扬提供帮助。因此针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将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如何建立起具备深厚文化特色,可以高效进行文化输出的民族档案文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档案资源;开发及利用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特征鲜明且地位突出的一支文化体系,它代表了我国文化所具备的文化兼容性和民族多元化性。因此对于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特别重视,通过积极开发和利用来弘扬文化特色,加深文化连接,实现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的大目标。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汉晋之时,彼时已有大量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史料记载、档册谱牒、信札笔记和方志图谱。因此,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档案资源实现文化输出。
1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开发境况
我国对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可追溯到1949年,在新中国首次大规模少数民族的文化、社会、历史脉络调查中就云南省的少数民族调查资料整理出版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由此可见我国对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和整理颇为关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少数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展开,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重视文化遗产和记忆遗产保护,加强档案文献保护和利用”为根本方针,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汇总和整合工作[1]。
2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问题
1)缺乏档案機构。缺乏档案机构是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开发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云南省的民族档案整理开发到公布的一系列流程,其负责处理的主体都是非档案机构,具体的成果结晶是科研院所或地方高校的研究项目所产出,比如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的《清代云南稿本史料》、《民国时期云南边疆开发方案汇编》等档案资料都是由云南大学负责整理和汇编,档案部门的参与度不高,大部分时候只是负责为这些学校或者出版社的研究项目提供需要的原材料,或者进行简单的粗加工,更深入的资源开发及利用行为几乎没
有[2]。更不谈精加工和深加工的文化产品,基本都是来自各云南大学或者地方出版社,档案机构在其中的作用发挥几近于无。
2)汇编的刻板性。云南地区的档案开发仍然存在很大的刻板性,档案资料的整理还停留在史料编纂的阶段,对于手中的资源,更多是作为一种对过去事件的资料记录予以保存。对少数民族档案资料中涉及的边疆民族地区重大事件,少数民族的民俗及活动,还有云南各族的民族关系,是否存在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民族冲突和民族矛盾体现在什么地方,以上种种问题,在档案资料汇编过程中都未有提及,这使得档案资料缺乏时代性和先进性,本身只起到历史事件记录的功能,除少部分需要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外,这些档案文化产品并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多元形态发展。
3)档案的传播形式单一。尽管云南地区的档案编研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编研成果的种类还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很多重要的档案编研成果没有对应的电子档案,如前文所提的《清代云南稿本史料》和《民国时期云南边疆开发方案汇编》,这些民族档案只有纸质档案资料,因此其传播方式也只局限在传统的借阅和出版上。此外,在官方的专题数据库和档案网站也只有实体档案的购买索引和内容简介,没有实质内容,网络用户难以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了解这些精品档案,文档传播的效力也大打折扣。
4)档案的内容单一。档案文化产品的内容大都局限在傣族、彝族、纳西族这几个人口较多,且文献丰富的少数民族上,一些文献资料少,人口基数小的少小民族和跨境民族却鲜有档案编纂,且档案的记录内容也局限于图文资料,对于无文字民族档案遗产、声像文献、口述历史或者非遗档案的开发力度要薄弱不少。
5)网络架构落后。在进入信息时代后,相关部门也建立起了关于少数民族档案数据记录和查阅的档案网站,但是因为缺乏设计经验和运营经验,这些网站的开发并不尽如人意,比如网站界面不美观、UI设计粗糙简陋、相关档案界面的文字说明存在明显的错误、介绍和展示档案资料的图像照片分辨率不高、视频制作不专业、网站缺少更新和维护等等。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少数民族档案资料的网上查询率,对于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输出,还有其他地区学者对边疆少数民族问题的深入研究形成了制约。
3 加强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法
1)增强档案机构的参与度。档案机构应当作为档案资源开发的主体,在档案史料的汇编和选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云南省档案局馆便编辑并出版有《中国档案精粹·云南卷》和《云南省档案史料丛编·近代云南人口史料(1909-1982)》等刊物,档案机构不仅要做资料的保存者和保护者,还要做档案产品的开发者和生产者,档案机构要有完善的开发模板,云南地区在此方面做得较为出色的地方档案机构是保山市档案局,其创办了用于宣发和传播档案资料的季刊《记忆保山》,该刊物中设置了历史档案、文化档案、农耕档案、滇西抗战等多个版块,不同的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板块中进行展示,借助这种方式可以增强档案资料的可读性,培养受众群体,加强文化传播,使大众较好的了解到保山历史的发展轨迹[3]。因此保山市档案局对档案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作为其他地区档案机构的参考模板,以此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
2)加强汇编的多元性。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编纂应该有更强的针对性,更多地表现出边疆民族地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状态,通过图文配比的形式生动的展现少数民族的民俗和文化特点,让档案资料和时代保持连接,使档案资料更接地气,更易在民众间流通。
3)改善传播形式。档案编研要增强传播的方式和方法,发展多元的传播模式,借助多媒体、融媒体、互联网等新兴信息媒介,提高档案资料的传播力度,档案机构也要和地方图书馆或者出版社积极联动,以这些民营机构为端口,扩大少数民族档案的传播和传播力度,以此增强民族档案的资料传播。
4)扩大资料搜集范围。档案文化产品的内容应当更加全面,包括各种声像资料、口述资料都需要进行搜集和记录,征集的对象也不能局限在傣族、彝族之间,而应该既扩大范围,将地方的少小民族也作为资料征集对象予以记录和搜集,使档案文化产品更全面、更详细展示出云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5)完善网络构建。档案部门需要对线上运营投入更多的关注,对网站界面进行整改和重设,增强网站的美观度,界面的文字说明也要专门校对,体现出作为档案机构的专业性,同时要加强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在数据库中及时录入征集的档案文化成果,使网站真正成为能提供资料查阅的线上资料库,而不只是作为线下产品的索引,如此才能使网络发挥出宣传效果。
4 结语
云南的民俗文化、边屯文化、生态文化、传统村寨文化等档案资源丰富多彩,因此要加强民间工艺、民俗风情、口述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挖掘和弘扬,宽广文化视野,反映云南历史发展、民生需求,真实再现出云南多民族、多种社会形态并存共生的历史状况,努力彰显云南璀璨多姿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陈子丹,杨霞,黄洛锋少数民族濒危语档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档案管理,2019,06.37-40
[2]苏君华.档案信息资源规划实然价值取向及应然价值取向的培育途径[J].档案学通讯,2014(5):42.
[3]黄凤平.适应新常态创造新突破全力推动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在2015年全省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云南档案,2015(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