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开生“面”的指尖艺术

2020-05-20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面人介子白面

面塑,民间俗称“面人”“面羊”“花馍”等,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捏面艺人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别上发饰、披上衣裳,顷刻间,栩栩如生的面塑便脱手而成。

面塑祖师爷

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兵南方,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经过泸水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诸葛亮召来孟获询问原因,孟获说,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怨鬼本来是人死不满而产生,怎么能再杀活人呢?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唤行厨宰杀牛马,和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馒头”。并亲写祭文,将馒头等祭物投入江中,顿时云开雾散,风波平静。

“馒”同“蛮”,“馒头”即为“蛮头”——代替活蛮人之头;另一说法则是“瞒头”——瞒过鬼神的假头。由于诸葛亮发明了馒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

心香一瓣

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起源很多都来自于人们的一种祈愿。传说诸葛亮之后,又多了一种祭拜的载体,人们用面人去祭拜神圣,祈求神圣能帮助他们达成心愿。

节日风俗

春节面塑

春节的祭祀活动显得尤其隆重,精美的面塑随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应运而生,并成为节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春节民间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人们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春节的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态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山西晋南传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作的。祖灵前摆一只面羊为牲祭之俗,以表虔诚之意。长辈送儿孙后辈“钱龙”意在引钱龙入府、招财进宝……另有各种点彩的带花馍馍,便是酬宾待客、访亲探友的讲究礼物。

子推燕

在山西代县,每逢寒食节,家家户户都要捏制形态各异的寒燕,挂在柳树上,以表达对先贤的怀念。寒燕也称作“子推燕”。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割股奉君”。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无果。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事实上据考证,按山西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春燕凌空正是万物新生的季节,乡村巧妇感自然之变而为之,借柔软的面团、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个鲜灵活物,一片片盎然生机,展示出一个美妙神奇的汉族民间艺术世界。将普通的白面发好,经过一番揉搓捏制,一个个造型生动的寒燕作品渐渐显出雏形;再用梳子、剪刀等简单工具稍作加工美化;最后再用红豆、绿豆等画龙点睛,惟妙惟肖的寒燕便大功告成了。

心香一瓣

在岁时节令风俗中,面塑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人们表达祝福的主要手段和心灵表现天地。面塑使习俗成为一种充实的文化,习俗又为面塑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土壤和空气,最终使民艺和民俗融合为一种文化整体。

面塑达人

在湖南长沙河西世茂铂翠湾,面塑达人陈威和他的几个90后小伙伴租了一间房作为工作室。面对很多人初见面塑时发出的“耶,橡皮泥”的感叹,陈威说,现在他和小伙伴们说的最多的是橡皮泥塑和面塑的区别。其实面塑的材料和橡皮泥、超轻黏土有很大区别。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于收藏,一是食用。尤其是食用面塑的材料都来自于食物,真可谓是“食物的馈赠”。面塑材料从开始制作到最后可使用至少需一个月。先将糯米、面粉、蜂蜜、盐、白糖加水合制,和面后搁置8小时,醒面。然后蒸制面团,蒸熟后进行揉面。之后包起来在常温下醒面两星期,这样制作时才不易开裂。因为面粉会发酵出水,因此要反复拿出来揉面、醒面,想要像橡皮泥那样大规模生产很难。最后再用食用色素调色(要吃的话也可选用蔬菜汁、水果汁,这就不需要再醒面)。面放得越久就越细腻。没有防腐剂,却能永久保存,秘诀就在于各部分原料的比例,这经过了好几代面塑艺人的探索。“我师父现在还有他爷爷那时和好的面。”陈威说。

心香一瓣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户。他们的作品虽深受群众喜爱,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难登大雅之堂。而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经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发扬光大,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有面人陪伴的童年

昔日的乡村,人们安闲地在简朴的岁月里度时光,捏面人的师傅一到,孩子们就像炸了锅,一个个揣着甜蜜的心思一下子围拢过来,宁静的村庄顿时卷起一层热浪。捏面人的师傅在村子里停住脚步,一个个生动的小面人直往孩子们眼里钻。红红绿绿的小面人色彩明快,逼真传神,姿态逗人。有的腾空,有的威凛,有的亭亭玉立,还有的特搞笑。一群顽皮的小孩子看得心里直痒痒。一个个爱玩的小孩子目光扫上几眼,一个转身便跑回家中。他们向大人要了零钱,一蹦一跳地又跑回来,围成一团,叽叽喳喳,指指点点。有的说“关公”好玩,有的却要个丑态猪八戒,我小时候让师傅捏了一个白面猴。只见师傅麻利地打开工具包,取出一根竹签摆在那里,又取下一小块面团作头部,然后在眼部贴两块白色面片,用拨子(即雕刀)压出眼窝,点上两个黑眼珠,白面猴的小眼睛就做好了。接着师傅在面部贴一块白色面片做嘴脸,用剪刀剪出口形,用拨子灵巧地将上下唇分开,用小磙子压出个大嘴角,贴上尖尖的小舌头,再用拨子扎出翘鼻,白面猴头就成形了。师傅取一小块圆形面球开始做耳朵,技法娴熟的他再从侧面用小磙子压出耳蜗贴在头上,白面猴頭就做好了。最后师傅做猴子身体,捏出腿腰和尾巴,作腾空状,白面猴做得栩栩如生,似在腾云驾雾呢。我捧在手里,在人群里跑过来跑过去,不停地向小朋友炫耀,别提有多高兴了,说起来真是件忘不掉的事。捏面人的师傅还给我捏了一个飞天的仙女,我天天拿着玩,上学的时候也带在身上,下课时就玩上一阵子。那段时间,有传神的面人伴着我,生活充满了色彩和甜蜜。

(节选自董国宾《捏面人》,题目为编者加)

心香一瓣

捏面人的师傅本事真大,不管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师傅一使手法,一个个抓心的小面人都能捏出来,“我”和小朋友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色彩。

猜你喜欢

面人介子白面
清明节与介子推
“古币”会挖沙
胡须
孙空空 捏面人
脑筋急转弯
师徒恩怨
面人王
面人王
白面
介子推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