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水灌溉项目管道穿越工程设计分析

2020-05-20陈顶柯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4期
关键词:沟渠粉质冲刷

□陈顶柯

(内乡县水利技术指导站)

0 引言

在引水灌溉项目中,管道穿越工程由于管线分布广、线路长,不可避免地要与河流、高地、交通路线等交叉,受条件限制无法采用开槽施工,,因此非开挖穿越施工技术因施工空间较小,不影响交通及河道行洪,应用越来越广泛。

1 工程概况

供水灌溉项目区降水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 056 mm。降水量的年际分配不均匀,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不均匀,雨量多集中于夏季,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其中7、8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38%。另一降水量较多的时段为4—5月,占全年降水量的16.70%,而降水量最小的12—2月三个月的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6.70%。

供水灌溉项目区无过境水补给,可供工、农业和生活用水资源,只有当地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市内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20 063万m3,全市人均630 m3,耕地亩均629 m3,水资源相对较贫乏,且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限制因素很多,实际利用还要做很多工作。

供水灌溉项目区多为管道埋设,穿越沟道施工时,采用上下游围堰,材料采用土围堰,尺寸为高1.50 m,顶宽2 m,边坡1:1。穿越道路施工时,采用破路直埋形式,完工后恢复原路面。

2 引水灌溉项目穿越工程设计

2.1 穿越道路设计

管线穿越公路段持力层主要为第⑤土层重粉质壤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130 kPa;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⑥土层粉质粘土层中,局部分布在第⑤土层重粉质壤土层中,地下水埋藏稍深,地下水对管线穿越公路施工基本不会产生影响。管线穿越道路施工时,建议增设护管。

灌溉管线共穿越道路33 处,多为村级公路,路面平均宽5 m。穿越道路均采用破路埋管施工,输水管道外套混凝土管2级管。混凝土管直径比输水管直径大0.60 m,然后用自密式C15混凝土填充,平均每处4根混凝土管8 m长。经统计Φ1 500混凝土管96 m,Φ1200 混凝土管88 m,Φ1000 混凝土管80 m,总长264 m。管顶覆盖厚度≥1.50 m。

施工时应修建临时铺道,待施工完毕后,按原规模恢复原道路,并拆除铺道。工程共有33条道路需要明挖直埋,破路面积660 m2。见表1。

表1 管线穿路统计表

2.2 穿越小型沟渠设计

管线沿线穿越沟渠段建议采用倒虹吸形式,所涉及到的地层岩性依次第⑤土层重粉质壤土和第⑥土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30和160 kPa。地基土地质结构为粘性土单一结构,均为中压缩性,无软弱夹层和不良地质现象。建议管线埋置深度在沟渠段埋深应≥1.50 m,且应采取护砌防止河水冲刷措施。

供水管线共穿越小型沟渠14处,沟渠底较窄,宽为3~40 m,边坡均<1∶2 m。经综合考虑,本次管线穿越沟渠段采用倒虹吸形式,埋深要大于沟道冲刷深度。

河床冲刷深度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hp—从河底算起的局部冲深(m);α—水流流向与岸坡交角,(°),取60°;m—防护建筑物迎水面边坡系数,取1.50;d—坡脚处土壤计算粒径(cm),取0.04;Vj—水流局部冲刷流速(m/s),取1.40 m/s。

经计算沟渠冲刷最大深度一般为0.50~1 m 之间,本次管顶覆土厚度按≥1.50 m进行设计,底管长度为8~40 m,管道纵坡≤1:3,回填后压实度≥0.90,对管道爬坡段及穿越河沟段,采用0.30 m 厚M7.5 浆砌石护体防护,以防止回填土被冲刷。见表2。

表2 管线穿沟渠统计表

2.3 穿越水库上游设计

管线穿越水库上游段(桩号0+400)持力层主要为第④土层砂砾石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150 kPa;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③土层淤积中粉质壤土层或第④土层砂砾石层中。勘察期间,水库上游段河槽内有水,地下水埋藏稍浅,对管线施工产生一定影响,综合考虑降水、排水及河槽段开挖具体方案及导流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由于该段位于水库溢洪道出口附近,应计算河水对砂砾石冲刷深度,管线在该河槽应有足够的埋深(不应<3.00 m),且应采取护砌防止河水冲刷措施。

管线进口段在0+400需穿越田岗水库上游,水库溢洪道出口,总长约50 m。穿越方案有两种,一是建支墩加高穿越,二是地埋穿越。方案1建支墩加高穿越,需建支墩8个,每个支墩宽1.20 m,高6.50 m,严重影响水库泄洪,且投资成本太高,不再考虑。本次穿水库上游段采用地埋形式。

2.3.1 冲刷计算

2.3.1.1 一般冲刷计算

采用《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中8.5.3-1式(式2-4)计算。

根据水库运行方式水库讯限水位为107.00 m,设计标准为20 a一遇,流量为500 m3/s。

经计算得:按20 a一遇水位,一般冲刷完成后,最大冲坑深为2.84 m。

2.3.1.2 桥墩局部冲刷计算

用《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中的8.5.3-4式

当V>V0,采用《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中8.5.3-6式:

按《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8.5.3-4 式计算,冲刷完成后墩前在一般冲刷的基础上局部冲坑深为0.78 m。

2.3.2 穿越设计穿越处地埋管采用倒虹吸形式,管顶埋深3 m,为防止河水冲刷,河底采用C25现浇混凝土护砌,厚3 m,管底采用粗砂垫层,10 cm厚。

根据水库用水要求,水库水位不得低于85.20 m,穿越处河底高程为83.20 m,相差2 m。考虑采用分段围堰进行施工,一期施工西侧30 m,二期施工东侧20 m,围堰采用袋装土围堰,外铺防渗膜,设计围堰高3.50 m,宽4 m,边坡1:2,为保证施工作业,两侧围堰间距20 m,围堰范围内设集水坑,采用水泵不停抽水。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引水灌溉项目管道穿越工程根据穿载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穿越方式,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可以节省工程投资,缩短工期,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沟渠粉质冲刷
洱海西部灌排沟渠水质特征及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农田建设项目中沟渠施工技术及受到破坏后的治理方法
自定义的浪
自定义的浪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粉质黏土地层泥水盾构泥浆脱水处理技术研究
四川盆地丘陵区不同类型自然沟渠植被分布特征
透射槽波探测技术对煤层冲刷带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