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典型地区村庄绿化供需关系研究

2020-05-20余玉磊陈家齐黄丽莎徐程扬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古树名绿化村庄

余玉磊,崔 义,陈家齐,黄丽莎,曹 然,徐程扬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和生态系统研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城市林业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村庄绿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村庄绿化对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乡村[1]、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2]、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3-4]、提高乡村生态文明意识[5]、推动乡村绿色发展[6-7]等具有积极的作用。村庄绿化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开展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乡村振兴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8]。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旁绿化、农村环境整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活动的大力推动下,近些年来我国的村庄绿化得到飞速发展。但是,村庄绿化是否与其社会经济发展相符、是否符合当地居民需求、能否体现区域植被与文化特点,不同发展类型村庄应该采用何种绿化模式等,这些问题均未得到妥善解决,而这些问题恰恰是集成村庄绿化技术中的核心因素,并成为我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村庄绿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庭院植物绿化规划与空间结构布局[9-10]、村庄绿化的基本原则与植物配置模式[11-12]、村庄绿化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13-15]、树种选择原则[16-17]、从绿化林景观质量提升和绿化功能定位角度总结村庄绿化的总体建设经验[18-19]等方面。这些成果主要来自于实地调研、管理经验、基本认识、理论研究等。然而,在我国的村庄绿化研究中,有关公众参与的报道极少。公众参与是国际上开展城乡绿化决策、规划设计、建设工作等的主要依据和手段[20-23]。实现公众参与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公众对村庄绿化有充分的认知需求。现有研究表明,公众的认知需求对推动村庄绿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乡村景观服务提升[24]、乡村农场及其周围景观质量提升[25]、乡村景观管理政策的制定[26]等,且村民的需求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27-28]。目前有关我国乡村居民对村庄绿化的认知需求情况的研究较为缺乏,不同群体村民对村庄绿化的认知需求是否有所差异,他们的认知需求是否受村庄所处的地理位置、建设类型及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

因此,笔者以山东省中东部的潍坊市、临沂市村庄为研究点,从村庄绿化的供需关系角度出发,分析村庄的地形地貌、与城镇距离、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类型及村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村民绿化满意度、绿化林类型需求、绿化总体需求及认为当前绿化存在的主要困难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乡村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北纬34°23"~38°17",东经 114°48"~ 122°42",陆地面积为 15.58万km2,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年均降水量为550~950 mm,年均温度为11~14℃,森林覆盖率为17.95%。省内自然地貌有山地、平原、丘陵、沿海、盆地等;其中中部地区山地突起,西北、西南地区较为平坦,东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也有小部分平原、盆地。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3位,常住人口10 047.24万人,人均GDP 7.63万元[29-30]。依据地理位置可分为4大经济板块,半岛经济板块的经济实力较强,其次是黄河三角洲经济板块、鲁中经济板块,而鲁西经济板块相对较弱[31]。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村庄抽样

调查于2018年8月在山东潍坊市与临沂市进行,调查范围包括潍坊市的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昌乐县、青州市、临朐县、昌邑市、高密市和临沂市的郯城县、沂南县、费县、蒙阴县、兰山区共13个县级行政区[32],每个县级行政区随机确定2~8个行政村,共涉及40个村庄(图1)。选择原则是依据地貌从潍坊市北部到临沂市南部呈现沿海、平原、丘陵、山地的样带状分布。在抽样村庄实地调查绿化状况,重点开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是面对面访问式调查,样本总数为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25份,有效问卷占比为98.5%(表1~2)。

图1 抽样村庄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sampled villages in investigated area

2.2 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了调查问卷的内容。调查内容包括村民对村庄绿化的满意度、不满意的原因、喜欢的居住区绿化林类型、对村庄绿化的总体需求等(表3),每项调查内容提供对应的几个选项供受访者选择,并注明可多选。同时,记录受访者所处村庄的地貌类型、与城镇距离、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类型及受访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信息。

2.3 村庄绿化的供需水平

参考LY-T 2004—2012《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确定村庄绿化供给各项指标。实地调查抽样村庄的绿化供给水平,调查指标分为村庄内、村庄外、村庄内外兼有3种指标。其中,村庄内的指标有公园绿地数量、庭院绿化户数比、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村庄外的指标是宜林荒山荒滩绿化率、农田林网控制率等;村庄内外兼有的指标为道路绿化率、水岸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古树名木保护率、乡规民约制定率等。根据《山东省森林村居建设标准》(鲁自然资字[2019]36号)分析村民的绿化需求。

2.4 数据分析

调查内容以多选题形式为主,对每组调查内容分别按所处村庄地形地貌、与城镇距离、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类型及受访者背景等级分类,计算每个选项的选择人数占各类型村庄人数的百分比。使用SPSS 24.0和Origin Pro 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和制图,用二维频数表中的Chi-Square统计法分析各因素对绿化需求的影响[33],检验水平α=0.05。

表1 村庄类别基本信息Table 1 Basic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f village types

表2 受访者基本信息Table 2 Basic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f interviewees

表3 村庄绿化认知需求的调查内容Table 3 Contents of questionnaire for villagers"demand on village greening

3 结果与分析

3.1 村庄绿化供给水平

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公共游憩空间达2.83个,其中小公园、小广场和小花园分别占 25.90%、49.40%和24.70%;庭院绿化户数占比为64.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21.50 m2;图书资料室拥有率为87.50%。此外,宜林荒山荒滩绿化率达83.03%;总体农田林网控制率为51.03%,其中平原为53.05%。另外,道路和水岸绿化率分别为86.00%和79.09%;古树名木保护率为57.90%;乡规民约制定率达100%;总体森林覆盖率达44.21%,其中,山区为64.96%,平原为39.87%,丘陵为39.15%,沿海为28.73%;乔木树种有31科54属96种;年绿化投入资金为6.61万元。

3.2 村庄绿化需求特征分析

3.2.1 村庄绿化的总体需求标准

根据山东省森林村居建设标准,公园绿地达1处以上,庭院全部实行绿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7 m2以上。宜林荒山、滩绿化率达100%,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5%以上。另外,道路、水岸绿化率均达95%以上,古树名木全部要保护,并制定相应的乡规民约,生态科普知识宣传场所至少1处,山地、丘陵、平原的森林覆盖率分别达50%、40%、25%以上。

3.2.2 村民对村庄绿化的总体需求

村民对村庄绿化的总体需求极显著受村庄所处的城镇距离的影响(χ2=20.030,df=7,P=0.006),显著受村庄所处的建设类型的影响(χ2=24.175,df=14,P=0.044)。远郊村民对加强水岸、街道绿化的需求均显著高于近郊;新建型村庄村民对加强游园建设的需求显著高于改造型,而保护型村庄村民对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需求则显著高于新建型和改造型(表4)。

从总体水平看,相比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古树名木保护,村民认为需加强街道绿化、庭院绿化、乡村绿道建设、游园建设的比例明显较高,其次为加强水岸绿化、围村林建设,这意味着村民更关心与出行、居住、休闲游憩等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是否充分得到改善。

表4 村民认为需要加强的村庄绿化内容Table 4 Issues that the villagers think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for village greening

3.2.3 对村庄绿化供给现状的满意度

村民的绿化满意度极显著受村庄所处的地形地貌的影响(χ2=17.484,df=6,P=0.008),显著受村庄所处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χ2=15.556,df=6,P=0.016)。其中,平原村庄村民的满意度最高,显著高于山地;旅游型村庄村民的绿化满意度较高,明显高于林业型(表5)。

表5 村民对村庄绿化供给的总体满意度统计Table 5 Statistics of villagers"overall satisfaction degree with village greening status

总体上,有超过80%的村民对目前的绿化水平表示满意,仅有不到20%表示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此外,村民对村庄绿化不满意的6种原因间差异极显著(F=71.479,P<0.01),首要原因是缺乏本地树种景观,其次是绿化总量偏低、庭院花木太少(图2)。

3.2.4 对村庄绿化林类型的需求

村民对绿化林类型的需求受年龄的影响差异显著(χ2=15.61,df=8,P=0.048)。随着年龄的增加,对围村林带、经济林果的需求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对自然植被的需求却明显减弱(表6)。

总的来看,相比自然植被(36.7%)、经济林果(47.2%)、围村林带(42.9%),村民大多更倾向于构建休闲游憩型游园(61.1%)和有益于观光旅游(55.9%)的绿化景观,这说明通过绿化造林来提升村庄的休闲游憩舒适度与美感已成为村民的普遍共识。

图2 村民对村庄绿化供给不满意的原因Fig.2 Reasons for villgers"dissatisfaction with village

3.2.5 村庄绿化存在的困难

村庄绿化存在的困难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差异显著(χ2=17.509,df=9,P=0.041),受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差异显著(χ2=17.372,df=9,P=0.043)。沿海村庄造林绿化资金更为短缺;山地村庄明显更缺少总体规划;工业型村庄村民认为缺乏总体规划的比例显著高于农业型、林业型、旅游型。总的来说,相比缺少统一组织、绿化意识薄弱,村民认为造林绿化资金短缺是村庄绿化存在的主要困难,其次为缺乏总体规划(表7)。

表6 村民对村庄绿化林类型的需求统计Table 6 Statistics of villagers"demand on forest types of village greening

表7 村民认为村庄绿化存在的困难统计Table 7 Statistics of investigation on difficulties in village greening

4 讨论

4.1 村庄绿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分析

(1)村庄公共游憩空间有2.83个,但仍未满足村民的游憩需求,这主要起因于公共游憩空间以小广场为主,且绿化树木不多,所以还要大力提升小广场的绿化景观美感,并在一些缺乏公园绿地的村庄建设小公园。由于道路绿化率、庭院绿化户数比和水岸绿化率分别为86.00%、64.02%和79.09%,且街道树种单调、庭院花木较少、水岸绿化不太美观,均未达到森林村居建设标准,所以村民这几方面有比较强烈的改善需求。此外,古树名木保护率和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分别为57.90%和53.05%,均未达到森林村居建设标准。但仅有16.3%对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有需求,可见村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很弱;平原有20.1%认为需要加强农田林网建设,需求相对较弱,但仍有一些村民对此有抵触情绪。这是因为在村民的观念中,农田林网不仅会与农作物竞争光照、土壤养分、水分等[34],还不利于收割机对农作物的收割。但实际上,村庄绿化具有降温增湿、固碳释氧等调节功能,改善村庄生态环境[35],尤其是作为农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农田林网,既能够为益鸟等各种有益动物提供栖息场所,还能净化空气、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从而提升农作物产量[36]。因此,政府部门不仅要普及农田林网在降低风速、调节温度等方面的益处[37],还要宣传古树名木的生态文化价值,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农田林网建设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来。

(2)随着森林村居建设工作的开展,山东省村庄绿化逐渐走在了全国前列[38],所以村民绿化满意度较高,有81.8%的村民表示满意。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村民对绿化总量及绿化景观美感的需求却日趋强烈[39]。故建议在增加绿化总量的基础上,还要重点提升绿化景观的美感,尤其是游园、街道、庭院绿化景观的美感度。

(3)构建休闲游憩型游园和有益于观光旅游的绿化景观,既能满足村民的游憩需求,还能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旅游,获得较多的收益[40]。相比之下,围村林的主要用途是防风及获得用材林[41],但近几年杨树等用材林价格不高,并且经济林果的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所以村民明显更倾向于前者。

(4)山东省近些年开展了森林村居建设[42],使村民的绿化意识有了普遍提升。但是村庄年绿化资金投入仅6.61万元,还不足以用于购买苗木、支付劳务费和后期养护费等,且村庄绿化规划也不足,所以还非常需要政府部门提供造林绿化资金,进行绿化规划技术指导。

4.2 不同类型村庄的绿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分析

(1)所处村庄的城镇距离、建设类型对绿化总体需求有极显著、显著影响。近郊村庄出于维护城市的需要,道路、水岸绿化的景观质量较高,而远郊村庄则较低,所以远郊村民对加强道路、水岸绿化的需求高于近郊[43]。柿子树、国槐、侧柏、银杏、黄柏等古树名木是乡村森林文化及乡愁的重要载体[44],由于保护型村庄多是古村落,古树名木较多,但古树名木保护率仅有51.14%,远未达到森林村居建设标准中的100%,还有大量的古树名木尚未得到保护,所以保护型村庄村民对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需求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2)地形地貌对绿化满意度、绿化存在的困难有极显著、显著影响。其中平原村庄村民表示满意的占86.5%,显著高于山区(71.9%),这归因于平原村庄不仅围村林较多,而且内部大多进行了统一绿化,树种种类也比较丰富,有70种,但山区村庄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居住区绿化水平较低。需要注意的是,山区村庄村民中有50%认为缺乏绿化总体规划,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山区村庄受当地经济水平的限制,更关注发展果树、用材林、苗木等产业,却忽视了居住区的总体绿化规划。

由于沿海村民生活水平较高,对绿化水平的期望也较高。但沿海村庄的绿化树种种类较少,仅有39种,年绿化资金投入为8.93万元,政府部门的绿化补贴也较少,还不足以改善当前的绿化水平,达到村民理想的景观效果,故相比山地、平原村庄,沿海村庄更缺乏造林绿化资金。可适当实行差别化补贴,增加对沿海村庄的绿化资金支持;重点向山区村庄提供绿化规划技术指导,提高其绿化水平及村民的绿化满意度。

(3)所处村庄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绿化满意度、绿化存在的困难均有显著影响。林业型村庄更关注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增收,但对林业产业与绿化的结合却不足[45],相比较而言,旅游型村庄为了吸引游客,营造了宜人的绿化景观[46],且后期养护也很到位,树木的健康比例较高,达61.28%,所以后者的绿化满意度显著高于前者。相比其他3种类型村庄,工业型村庄更重视发展工业生产,不够重视绿化总体规划。因此,要重点向工业型村庄提供绿化规划指导,促进林业型村庄的产业发展与绿化充分结合,进一步提升其绿化满意度。

(4)不同年龄阶段的村民对绿化林类型的需求有显著差异。由于毛白杨、侧柏、国槐、青杨等树种组成的围村林带代表着一种乡愁[47],且庭院及街道种植柿、梨、桃、枣、杏、石榴等经济林果是乡村的传统习俗,故受这两方面影响,村民对经济林果和围村林带的需求随年龄的增加也明显提高,但年轻人比较喜欢自然植被。

5 结论

对山东省中东部地区的村庄绿化供需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处于不同地形地貌、与城镇距离、经济模式、建设类型村庄及不同年龄的村民对于村庄绿化的需求均差异显著,一方面与所处村庄的绿化供给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是由村民的生活水平、乡愁情结等所致。综合以上研究结论,并针对当前村庄绿化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政策性建议。

(1)要加强街道、庭院、水岸绿化,改善公园游憩地的绿化景观质量,普及农田林网的益处以及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尤其是加强远郊村庄的道路及水岸绿化、保护型村庄的古树名木保护、新建型村庄的游园建设。

(2)在提高绿化总量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提升绿化景观的美感,重点构建休闲游憩型游园与有益于观光旅游的绿化景观,并结合不同年龄阶段村民的需求选择村庄绿化林类型,适当发展经济林果与围村林带。

(3)要着重解决村庄造林绿化资金短缺以及缺乏总体规划的困难,特别要重视沿海村庄的绿化资金问题;重点向山地区、工业型村庄提供绿化规划技术指导。此外,可通过发展庭院、街道、围村林经济等,促进林业型村庄的绿化与经济林、用材林等产业相结合。

猜你喜欢

古树名绿化村庄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朱屺瞻《绿化都市》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我爱绿化
村庄在哪里
永州GPS定位保护古树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