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古书院 传承赣文化

2020-05-19周东华陈亮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书院江西活动

周东华 陈亮

一、活动策划背景

当我们回眸历史、感受丰厚的赣文化时,在意识中呈现的首先是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豫章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却可能忽略了一支推动中国思想和学术前进的重要力量——它使中国古代的各种前沿思想通过固定的场所得以延续、发扬,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旧保存并昭示着一种文化形态的传承,它就是中国教育和思想史上赫赫有名的江西书院。

从孔子开私学之风,孔子弟子澹台灭明游学南昌,结草为堂,授徒讲学,东汉徐孺子倡导向学,教化豫章,到唐开元盛世,素有人杰地靈美誉的江西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桂岩书院。此后,白鹿李渤隐居庐山,江州苦读,创办了景星书院、李渤书堂,即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前身。在庐山北麓,理学的奠基人周敦颐建立濂溪书堂,更使理学与江西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称私淑孟子而又深受周敦颐理学思想影响的南宋著名教育家陆九渊也在贵溪开办了卓有影响的象山精舍。南宋淳熙二年,朱陆峰会,舌战三天,难分难解,理学门徒创立鹅湖书院以纪念。南宋淳祐元年,江万里创建了江西古代三大书院之一的白鹭洲书院,书院里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和仁人志士。元明两代,江西书院均有添建,如元邑人夏友兰建乐安鳌溪书院,明中期大教育家王守仁巡抚赣南时建的阳明书院……

由于书院之兴,江西学风至盛,历代人才辈出,才子灿若繁星。吉州的吉水就有“一门三进士,三里五状元,十里九布政,隔河两宰相”的科场佳话。而乐安流坑董氏大族也立起了高高的状元楼和纪念一门五进士的“五桂坊”。明代,更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说。江西书院千年沉浮,塑造出了周敦颐、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等一代大家,也造就了江万里、文天祥、谢叠山、刘辰翁等历史众星。难怪作为江西人的欧阳修骄傲而又不乏深情地吟出了“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才贤”的感叹。

江西书院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自宋代到明代,江西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重地。遥想古代圣贤们,为了寻找中国儒学的真谛,从五湖四海汇于江西,名师鸿儒们在各家书院立经著说,传道授业,传承思想,用不朽的篇章激荡着整个中国。

凝视历史,逝者如斯,岁月沉淀,洗尽铅华。那一座座散落山间乡野的江西书院,在江南的和风细雨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那昔日的辉煌。风流才俊终作古,但他们的芳踪妙影,却始终飘荡在书院上空,而他们的思想智慧,更是通过物化后的文化载体,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薪火相传。

二、活动策划动机

江西人杰地灵,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勤奋朴实的江西老俵创造了内蕴丰富的赣文化,包括铜文化、瓷文化、名山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社会日益变革进步的今天,江西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省人民正在“为中部地区崛起”而努力奋斗。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省青少年对江西本土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对生养自己的家乡缺乏深厚的情感,缺乏作为一个江西人的自豪,缺乏为江西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缺乏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责任感。因此,让我省青少年进一步了解江西的历史、文化和省情,特别是对江西的古书院和孕育其中的社会人文内涵进行抵近观察和体验,增强他们身为江西人的自豪感,强化他们为“富民兴赣”而努力学习的信念,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江西是一片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赣鄱大地造就了秀美山川,历史的长河则为这片土地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江西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布着鹅湖书院、叠山书院、白鹭州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古代著名书院。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江西的省情和历史文化,特别是对江西的古代书院文化进行更深入地考察和体验,进一步宣传江西历史文化特色,我们语文组和团委一起策划和组织“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子传承赣文化——‘书院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去寻访江西的古书院,了解书院的历史和文化,探寻孕育其中的精神和灵魂,追寻先贤足迹,传承文明薪火,同时,与沿途的省内兄弟学校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学习,并借此机会向全省青少年发出“努力学习,振兴江西”的倡议。

三、策划方案概要

活动主题:寻访古书院传承赣文化

活动名称: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传承赣文化”系列之“书院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宗旨:让附中学子走出校园,走出南昌,走进兄弟学校,走访赣鄱古代文化书院,追寻先贤足迹,实地了解江西书院文化的形成过程、历史影响及其思想内涵,传承书院及赣文化的优良品质,增强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增进省内优秀中学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四、活动方式及内容

1.活动前:通过广播站、校园橱窗、晨会主题讲话等形式在全校师生中做好“书院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同时印制好书院文化知识手册,分发给参与活动的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次活动和古代书院文化知识;对参加每次活动的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好指导老师,每个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书院文化选定好一个研究方向,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写一篇小论文。

2.活动中:在每个活动地点,由附中同学与当地联谊的优秀学校(铅山一中、弋阳三中、吉安白鹭州中学、九江一中)的同学共同选取一定的有代表性的书院文化遗迹进行实地考察,访谈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听取书院文化专题讲座,了解当地书院的历史概况、书院教学体制及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成就等内容,共同探寻书院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将依据当地书院的历史文化特色,分别拟定互动式的联谊活动,如有关书院文化的知识竞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摄影比赛、素质拓展等活动,以加深对书院文化的了解,传承书院及赣文化的优良品质,增进兄弟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五、活动地点简介

1.鹅湖书院——国学碰撞之地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铅山县鹅湖山北麓,山为武夷支脉,因山上有鹅湖得名。书院占地8000平方米。鹅湖书院之所以以“鹅湖”命名,是因为该地原有鹅湖寺的缘故。鹅湖寺创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初名仁寿院,后因山名而改称鹅湖寺。然而,鹅湖山最早原名荷湖山。传说山上原有一湖,多生荷,夏日荷花盛开,故名荷湖。相传东晋时,荷湖山上居住着一户龚姓人家,畜有红鹅一对,常年在荷湖里觅食嬉水,后来育子数百只,这对红鹅便带着这批小鹅腾云飞去,终不复返。虽然鹅去湖空,但人们却认为是仙鹅升天,鹅湖之名便因此而在。

“南宋时期,儒家学者风行讲学,书院发达。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当时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等会讲鹅湖寺,后人在他们聚会的地方建祠纪念,因名‘四贤祠。淳祐十年,改名为‘文宗书院。至元代又增建‘会元堂。待到明代景泰年间,正式定名‘鹅湖书院。清代进行了工程规模最大的整修和扩建,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门额题为‘穷理居敬,联语为‘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1]

“鹅湖书院之所以誉满江南,乃至闻名全国,主要是因为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陆九渊等曾在这里讲过学,进行过学术辩论之故。南宋淳熙二年,吕祖谦因鉴于朱熹、陆九渊两派学说论点不同,各持己见,常引起争论,故而发起约会,邀请朱、陆两家集会于鹅湖寺,‘相与讲其所闻之学。当时,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皆应邀赴约。在这里,发生了朱、陆两派学说问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朱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陆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熹认为陆学太简易;陆九渊则认为朱学太支离。这次争论,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由于朱熹持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此,这次乃是唯心主义阵营内部两种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论。争论的实质,都是为了互争正宗教主地位。但是,这次‘鹅湖之会并没有解决他们两派学说之间的分歧,故以后还有更加激烈的关于世界观问题的争论。尽管如此,‘鹅湖之会对当时学术界却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次辩论中所显现出来的思想火花照亮了理学发展的前途,鹅湖书院之所以能几百年来永留胜迹,誉满江南,正与朱、陆诸子的‘鹅湖之会有关。”[2]

“鹅湖胜迹,名闻天下。宋代的陆游、辛弃疾,明代的杨廷麟,清代的蒋土铨等,都曾有鹅湖之行,并留下了他们的文词和诗篇。”[3]今日的鹅湖书院,保留着清代康熙年间的规模。至今牌坊、泮池、后殿、厢房等建筑保留尚完好;泮池两侧的厢房内,尚存明、清两代古碑十三块,是研究这座书院历史的珍贵资料。

2.叠山书院——文章节义之碑

“叠山书院似一座气象森严的古堡,高高屹立在江西弋阳县城东的信江之滨。它是元朝弋阳人民不顾当时统治者的重重阻挠,为纪念本邑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抵抗侵略的坚强战士谢叠山而建造的”[4],占地近7000平方米,原是南宋学者谢枋得早年读书学习的地方。

“谢枋得,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元25年(1288年)因抗拒元朝政府而被押至大都,后绝食而死。他的诗沉痛苍凉,悲愤感伤。辑有《叠山集》。”[5]元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当地民众不顾官府的阻挠,建成这座书院,以纪念谢枋得的民族精神和气节。“院址原为文庙,日久倾圯,明嘉宗天启年间重建。书院俯瞰信江,依山而建,由低到高,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建筑古朴宏伟,大门高悬‘叠山书院匾额,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来此瞻仰时留下的手迹。主体建筑有明伦堂、文昌阁、桂花园、望江楼。礼堂中木质楼台、巨大石柱均保持旧貌。礼堂后文昌阁,是当年书院祭圣的地方。青石墙壁上留下的‘八仙过海‘嫦娥奔月浮雕,为明代原物。望江楼四周为精美壁画,书院四处依山势变化,由回廊连接,曲折迂回,缀以花木,如入精美花园。登楼远望,信江、龟峰尽收眼底。”[6]

叠山书院自元、明、清以来,一直是赣东信江流域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培育了大批民族英才。“叠山书院也是革命先烈方志敏、革命前辈邵式平等的母校,望江楼便是他们的读书之处。在‘五四,并发动了声震江西的弋阳人民抵制日货的运动。为叠山书院增添了新的光辉。它已成为信江流域人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7]

3.白鹭洲书院——闹市中的“隐士”

白鹭洲书院位于吉安市东的赣江中白鹭洲上。白鹭洲方圆数十里,因形似白鹭得名。据文献记载,白鸳洲的得名,渊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诗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名句。由于白鷺洲屹立于浩阔的赣江之中,双水夹流,情景正与李白之诗句相合,所以被用作洲名,而书院则依洲而定名。

书院创建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吉州太守江万里为来此讲学的程大中、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颐、朱熹等6位儒学大师立祠建书院。白鹭洲书院名列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是古代吉安的著名学府。吉安古为庐陵郡地,自宋代以来,这里名人辈出,成为人文荟萃之区,素来享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盛誉。“书院的创始人江万里,为江西都昌县人,官至宰相。元兵南下进占江西,他在波阳家居,坚贞不屈,投水自尽,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贞节烈之士。书院的第一任山长(即校长)欧阳守道,是江西宋代知名的学者。《白鹭洲书院志》上有‘刘辰翁、文天祥、邓光荐皆出其门的记载。文天祥于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在白鹭洲书院读了一年书;至宝祐四年丙辰,登进士第一名,被理宗皇帝亲自提为状元。从此白鹭洲书院扬名天下。理宗皇帝亲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作为对白鹭洲书院的嘉奖。总之,白鹭洲书院自宋代创建,迄于清代,数百年来,造就了大批人才,尤其是培养了象文天祥这样出类拔萃的世代楷模,的确是这所书院的骄傲。清代曾在白鹭洲书院主持讲席的著名学者施闰章有诗赞道:‘鹅湖鹿洞寻常事,不信风流限古今。”[8]

书院兼为县学,经历代修葺扩大,古迹犹存。1965年夏,郭沫若同志路经吉安时,立于赣江西岸纵览这个美丽的绿洲,欣然命笔,写下了“面对白鹭洲,葱茏林木稠。无心寻古迹,有意浴中流”的诗句。近年来,原白鹭洲书院的两座主体建筑风月搂和云章阁已整修一新。洲上设有白鹭洲中学,正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造就人才。

4.白鹿洞书院——国学兴盛之地

“庐山五老峰南约十公里处的后屏山之阳,于群山绿树之中,掩映着一组楼阁庭院式的古建筑”[9],这就是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在唐代时,原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处。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至五代南唐升元年间,曾在此建立‘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学、这算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10]

“后书院历经沧桑,屡兴屡废。至南宋淳熙六年,著名的哲学家朱熹出任南康太守,他亲至书院废址踏勘考察后非常满意地说:‘观其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经朱熹的竭力倡导,才又重建了白鹿洞书院。”[11]“他曾亲订洞规,置田建屋,延请名师,充实图书;且又亲临讲课,与学生质疑问难。淳熙八年,著名哲学家陆象山也来到白鹿洞书院讲学,朱熹、陆象山又有‘白鹿洞之会,书院也因之而闻名天下,远近各省都有人来此求学,盛时有学生五百多人。”[12]

“白鹿洞书院坐落在贯道溪旁,有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等主要建筑。”[13“]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御书阁东侧的一栋平房,曾是刘少奇同志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年月里住过的地方。这不但给白鹿洞的历史增添了光荣的一页,而且也为庐山增加了一处令人敬仰的革命旧址。”[14]

白鹿洞书院,在儒家理学思想的指导下,凭借庐山这块风水宝地,并依靠历代文人学者和热心教育者们的精心耕耘,获得了一种精深文博的厚实,区别于庙堂式的州、府、县学,令人向往、探索和追求,这正是它一千余年来生命力的所在,精魂所在,魅力所在的缘由。

六、活动成果展示及总结

1.学生作品展示

对学生的作品、研究性学习论文进行评比,然后利用校园宣传橱窗分期分批展出,内容包括与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文化散文、摄影作品、山水游记、书法绘画作品和研究性学习论文等。

2.结集并印制“书院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集

①《“书院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文学作品集》

②《“书院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摄影作品集》

③《“书院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论文集》

④《“书院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宣传图册》

3.举行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子“书院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闭营暨总结仪式

①闭营仪式

——语文教研组组长就“书院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总结;

——指导教师代表展示、交流“书院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书院行”营员代表发言;

——各地市兄弟学校学生代表展演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节目;

——学校领导讲话。

②专家报告

——江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方志远教授作赣文化专题报告。

【备教手记】

山水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山水养育了文化,文化增添了山水的灵性。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里,有许多山水游记、文化散文之类的文章,第三册教材里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课题——山水与文化。据此,结合江西的省情,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主题定为“寻访古书院,传承赣文化”,策划并组织了本次“书院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去探访江西的古书院,感受自然之美,了解书院文化,探寻孕育其中的精神和靈魂,思考自然与文化的关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全校乃至全省的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红土地、建设江西的豪情,强化广大青少年学生“富民兴赣”的意识,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注释:

[1][2][3]参见江西省图书馆官网:《誉满江南鹅湖书院》,http://www.jxlibrary.net/jxrw/2003-03/28/con? tent_343650.htm.

[4][5][6][7]参见江西省图书馆官网:《叠山书院》,http://www.jxlibrary.net/jxrw/2003-03/28/content_ 343103.htm.

[8]参见江西省图书馆官网:《闻名遐迩的白鹭洲书院》,http://www.jxlibrary.net/jxrw/2003-03/28/con? tent_343716.htm.

[9][10][11][12][13][14]参见江西省图书馆官网:《影响世界的江西白鹿洞书院》,http://www.jxlibrary.net/ jxrw/2003-03/28/content_343938.htm.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书院江西活动
“活动随手拍”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金玉良言等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江西是个好地方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