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燮林与邓亚萍的师徒情

2020-05-19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邓亚萍恩师世界冠军

2019年冬,在《中国体育英雄联盟》节目中,一对国乒冠军师徒再度聚首,他们是被称为乒坛“魔术师”的功勋教头张燮林和被誉为国乒“大魔王”的邓亚萍。现场,46岁的邓亚萍对80岁高龄的恩师张燮林说:“谢谢您,张指导。没有您就没有邓亚萍。您是我一生的教练,祝您健康幸福!”

力排众议,慧眼识珠

张燮林球员时期,曾4次获得世界冠军,退役之后成为中国女乒主教练,他有“点石成金”的魔术,麾下的弟子36次问鼎世界冠军;他还有一双慧眼,能看到队员身上的巨大潜力。

邓亚萍身高只有1.55米,这是竞技的先天缺陷,但她从小训练不怕吃苦,成绩非常棒。她9岁获得全国少年赛单打冠军,13岁在全国锦标赛中击败成年选手,夺得冠军。按照惯例,全国锦标赛个人冠军可以入选国家队,但因身材矮小让许多国乒教练对她有了争议。教练组前后开了3次会,所有人都认为她不行,只有张燮林一个人投了赞成票。有人不耐烦地说:“张指导,你总说邓亚萍,你找一个身材好、条件好、漂亮的不好吗?邓亚萍有损形象啊!”张燮林却再三坚持,他力排众议:“打球,又不是看人!你们都认为个子矮是她的缺点,我不这么看。因为她个矮,所以她看球都是高的,个个都敢攻。她每天都比其他人多练45分钟。我帮她算过,一天正常训练5小时,每天她多练45分钟,相当于一年比别人多練40天。我还问过当时曾与邓亚萍比赛的对手,为何在邓亚萍失误11分情况下还会输,那名队员告诉我,她总是进攻,我想控制她,所以也有失误。邓亚萍是个进攻很有特点的运动员,我相信,经过教练组的调教,我们完全有能力帮助她将失误控制在5分之内,这样她就能轻松战胜任何一名对手了。”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终于说服了其他教练,邓亚萍这才获批进入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倍加珍惜机会,训练更加刻苦,对自己要求非常高,一天要打掉200个一筐的训练用球十几筐,此外,她每天还要自我加压,坚持加练40分钟。张燮林对邓亚萍的指示常常不是练习哪项技术,而是“要注意休息,别练过了”。在张燮林的调教下,邓亚萍16岁就拿下了首个世界冠军,成为乒乓球世界中最年轻的世界冠军。

不仅教打球,更教做人

张燮林不仅教邓亚萍如何打球,更是教她如何做人。1988年,邓亚萍在第6届亚洲杯赛战胜同胞李惠芬,赢得冠军。但比赛中有个擦边球裁判误判,邓亚萍也没吭声。事后张燮林严厉批评了邓亚萍,他说:“要想做一名真正的优秀运动员,凡事要从难从严要求自己。要想当冠军,既要靠实力,又要保持良好的体育道德,只有这样,才能赢就赢得光彩,输也输得大度。”这句话,让邓亚萍铭记在心。当时她向张燮林承认错误后,又向李惠芳赔礼道歉,并写出了书面检查,深刻反思了自己不该赖一个擦边球的错误。待到北京亚运会时,邓亚萍和乔红与韩国的玄静和、洪次玉争夺女双冠军,对方打了一个擦边球,裁判没看见,乔红也没注意,对方指出来以后,邓亚萍马上承认确实擦边。虽然最后女双冠军丢了,从成绩来说有些遗憾,但张燮林对邓亚萍很满意,觉得她成熟了。

邓亚萍一直是张燮林的座下高徒,称霸乒坛长达8年之久,一共拿下18个世界冠军,其中有4枚奥运金牌,是当之无愧的初代“乒乓女皇”。邓亚萍不止一次感激道:“没有恩师张燮林,就没有邓亚萍的成功!”

从冠军到“学霸”,恩师鼓励相随

1997年,邓亚萍退役,何去何从?她想去清华读书,可一想到自己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就不免自卑,没了信心。邓亚萍找张燮林商量,征询意见,张燮林鼓励说:“去清华读书,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大家都说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你可以给现在的运动员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要嫌自己基础差,我相信凭你的拼搏劲儿,一定能读到最好。”就这样,邓亚萍鼓起勇气,以本科生身份进入清华大学英语系。赴清华读书那一天,张燮林亲自去送她。

邓亚萍在求学之路上,同样没有让恩师失望,她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她告诉恩师,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每天早晨醒来,能看见枕头下一把把掉下的头发。功夫不负有心人,邓亚萍顺利完成学业,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后来,邓亚萍又赴英国留学,取得诺丁汉大学女子体育硕士学位,直至获得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邓亚萍曾对自己11年的求学生涯总结说:“当时是有读书这样一个梦想,但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多亏恩师张燮林的鼓励,让我有了一种使命、一种自信。我自己也确实付出了非常多的代价。回过头来想,是非常值得的。我觉得只要敢想,并且脚踏实地去做,你还是可以成功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

猜你喜欢

邓亚萍恩师世界冠军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漫话“戴高帽”
黄济恩师,您听我说
邓亚萍的“哭笑不得”
我的团长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