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小村有个瘟疫博物馆

2020-05-19陈履生纪双城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黑死病标牌瘟疫

陈履生 纪双城

位于英国曼彻斯特东南约50公里的亚姆村是一个典型的居民生活区,外围都是农场。走进村庄,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一块块标牌,标记着曾惨遭黑死病毒手的村民家庭,很多标牌上还列出了当年死于黑死病的各个家庭成员的名单。这里有个亚姆博物馆,讲述的是当年席卷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令人心悸的黑死病传播史。

13世纪至17世纪,黑死病在欧洲间歇性暴发,先后夺走了1.5亿人的生命。其中1664年至1666年疫情尤其严重。黑死病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暴发是在英格兰,仅伦敦就有约10万人死亡,占当时伦敦总人口的1/4。

亚姆博物馆规模不大,但里面别有洞天。在可以同时容纳30名听众的博物馆中心大厅,你可以看到有关当年那场黑死病的文史资料。1665年夏天,一位伦敦商人寄给当地裁缝亚历山大·哈德菲尔德一些布料样品,其中裹有携带病菌的跳蚤,瘟疫就此传播开来。不到一周时间,哈德菲尔德的助手乔治·维克斯便命丧黑死病,他的家人也相继染病身亡。

维克斯及其家人的死讯令亚姆人意识到灾难已经临头。不过村民们想到的不是四散逃命,而是自我隔离,避免疫情波及更多的村落。亚姆博物馆记录的,就是当年那些村民与黑死病抗争的故事。

在教区牧师威廉·蒙佩森的指引下,村民们在村庄外围用石头垒起一圈围墙,并在岩石上钻了孔,把用醋泡过的硬币放在孔里—當时的人们认为,醋可以给硬币消毒。周围村庄的商人会把钱取走,留下肉和粮食。在离村庄不到1公里的地方,参观者可以看到用石头垒起来的围墙。那些扁平而粗糙的岩石已成为历史的见证。因为总有人将手指戳到石孔里,所以石孔的内壁变得十分光滑。游客们为纪念黑死病受害者而投入石孔里的硬币闪闪发光。

正如村内的标牌上所言:“他们以勇敢的牺牲精神,拯救了后来的人们。”当地人说,让孩子们了解这段既恐怖又可敬的历史非常有必要。在瘟疫过去后大约 300年的1994年,瘟疫博物馆开馆。霍克希尔路上的卫理公会教堂为博物馆的主展馆,博物馆还整合了周围的其他遗迹,如第一个瘟疫受害者乔治·维克斯的“瘟疫小屋”。每年8月底的“守灵周”,当地都要举办各种社区活动。

(摘自《环球时报》2020年2月14日,甲骨文荐)

猜你喜欢

黑死病标牌瘟疫
暑假打工记
打工记
打工记
中医药,在战“疫”中前行
Bian Que
关于中世纪黑死病对欧洲医学发展的探析
“黑死病”与欧洲的至暗时刻
瘟疫算个啥
没有疫苗,古代大瘟疫有多恐怖
标牌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