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儒家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0-05-19杨富程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大学生教育

杨富程

摘要:泱泱华夏拥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文化底蕴最为厚重的国家。然而,在多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得迷茫和混乱,没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用中华优秀传统儒家文化来武装我们的思想,在复兴和创新儒家优秀国学文化方面迎头赶上世界文化传播的步伐。

关键词:大学生;优秀儒家文化;教育;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将中华优秀传文化中所内涵的人文理念、道德情操、思想内核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连,不断进行创新发展转化,让中华文化重现生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了文化育人的重要性,“文化是教育之根,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即文化,教育的实质是人与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1]

一、研究背景

儒家创立于春秋末年,创立者为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丘,距今已有两千多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一直处于我国文化的主流地位,其后历经千年传承发展,其仁义礼智信,中庸思想,人本意识等在我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价值内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上个一百年,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屡遭列强欺侮,人民多灾多难,国家分裂割据,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用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来武装思想,迈过一次次艰难险阻,最终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民族共和国,中华民族又重新矗立于世界的东方;而今,21世纪,又是一个新的一百年,中华民族又将迎来新的挑战,而文化也是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如何应对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如何武装我们的思想,如何增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最优的选择就是振兴中华優秀传统儒家文化。

二、研究意义

我国目前儒家文化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原因有这几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同大众文化传播的冲突。在进入21世纪这个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新时期,网络传媒的逐渐兴起,造成了纸质传媒的衰落,传媒业在现如今已经发展为大众传媒,社会大众成为了传播的主体,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成为传播的主体自由发声,强调了大众个体对于文化构建的作用。而大众传播的盛行,由此带来了享乐主义,奢靡主义,低俗文化的传播。新媒体世界当中的多元文化碰撞越发如火如荼,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一直以来的主流文化与大众传播之间的冲突也就难以避免。另一方面体现在同外来文化的冲突。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使国与国之间文化的交流拥有了更为高效而便捷的渠道,而有得必有失,必定会受到他国外来文化入侵的影响,不同国家间文化的矛盾也就难以避免。如美国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和文化创作能力在全世界推行其“民主”的价值观。反观我国,我国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与水平有限,也就弱化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文化市场环境中的优势。

三、传承与创新策略

大学生群体可以说是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适合的先行者。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大多为18—24岁左右的青年人,人生阅历不足。但大学生群体的学习,接受能力是比较成熟的。另一方面,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2]如果把人民看作一个国家的基础,而大学生群体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族群的未来。

那么,对于儒家文化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呢?那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毫无疑问的是,儒家文化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作为我国的主流文化,有着积极,美好的一面,也有着消极,丑恶的一面,儒家之所以作为官方文化能够传承两千多年,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陈腐的,被历史批判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世随时移,往日正确的,却未必适合现在。所以对于其精华部分我们要兼收并蓄,从中找到方便大学生群体学习,理解,对大学生群体有益处的部分,对于其糟粕我们也要毫不犹豫的摒弃,批判。

四、实现路径

在学校范围内,可以以学校为单位,加强对于儒家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入刨析儒家文化的时代和精神内核。可以说,儒家文化两千多年来是不断丰富的,董仲舒,程颢,朱熹等人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在对儒学缝缝补补。这也是儒学为什么能够历经千年,经久不衰的最根本原因,因为它能够迎合各个时代的发展特质而凸显出相对应的价值。所以,加强对于儒家文化的学术研究,让儒家文化去适合现在这个多元化的新时代,去展现出新的价值和内涵;学校可以开展传承与创新儒家文化的活动,举办讲座和比赛,开设课程,成立相关的团体和俱乐部,吸引有兴趣的同学们加入,去唤起同学们对于优秀儒家文化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利用好新媒体的力量。在网络等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媒体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各类媒体的融合给人带来的是视,听,光全方位的传播内容,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个体化大大增强。[3]新媒体的时代,让每个人成为信息接收者的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这就有利于我们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传播儒家文化,比如制作有关于儒家文化的动画和短片;其次,抖音,微博等新兴的自媒体对于大学生群体有着优秀的传播效果,更有助于宣传的开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所面临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我们应以大学生群体作为反击的阵地,吹起复兴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号角。做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稳定的根基,因此应当正视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借新媒体优势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再放光芒。

参考文献:

[1]刘献君.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育人的理想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1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王志远路翰鹏.论新媒体时代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A].山东建筑大学2016.

基金项目:

本文为山东工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儒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编号11688201909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新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