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运营费用控制措施优化探析

2020-05-19肖璐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管控费用优化

肖璐

摘要:国有企业在经历了建国以来放权让利、政企分开以及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后的一系列股份制改造,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成为庞大而复杂的治理主体。作为中国经济的“脊梁”,在持续做大的同时,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暴露出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不够等问题。比如,费用管控粗放的问题就很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利润水平。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费用预算管理手段来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效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利润的稳步提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运营费用

一、国有企业费用预算管理的特点

1.经济性和社会责任性

国有企业的费用预算管理不仅要满足股东的需求,也要满足政府和人民的需求。不仅要以节约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为目标,也要满足社会管理职能所需要的资源。

2.合法合规性

国有企业法制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基石,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为落实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完善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首要遵循的原则即是合法合规。因此,在执行费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合法合规性应当贯穿始终,是最基本的守则。

3.强制性和灵活性

国企经营往往涉及众多领域,容易受到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预算的强制性有利于企业明确方向、把握大局,而灵活性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避险趋利。把握好预算的强制性与灵活性,才能更好的履行国企责任。

4.受控性

预算工作的组织设置、编制方法、责权划分、监控考核都要反映集团与业务板块、业务板块与成员单位、成员单位之间在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本质上讲,预算管理要与企业治理相适应,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及分配来实现内部管理与评价。因此,国有企业的预算是严格受控的。央企、地方国企的预算会受国资委监管,其子公司则由母公司综合平衡。

二、国有企业费用预算管理的问题和原因

近年来尽管企业管理者不断强调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没有发挥预算管理应当起到的作用。

1.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1)缺乏市场竞争和内外监管。

该现象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特别是管理级次较低的企业,和缺乏市场竞争的企业,费用预算管控的理念仍然落后,既没有外部和上级的有效监管,也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压力,预算管理形同虚设,仅是为了应付外部和上级的检查,往往束之高阁。

(2)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预算和实际偏离严重。

①市场环境波动。有一些国有企业处在高度市场竞争的行业,私营企业竞争力较强,市场环境恶劣,上下游波动幅度较大,或者是涉入新的行业领域,对市场环境缺乏判断经验,往往无法预测出具有参考价值的预算数据,导致预算管理和实际脱节。

②编制方法不科学。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形式工作,多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未能结合多方影响因素,从而导致预算目标和企业经济活动脱节,预算执行和考核无法开展,最终导致预算形同虚设。

③机构设置不合理,编制程序不科学。编制工作以财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积极性不大参与度不高,而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最终导致预算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2.预算设定不科学,导致部门突击消费或消极怠工

预算数据设置不科学时,会造成预算金额偏大或偏小。偏大时,各部门为给来年留有余地,年底突击消费,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偏小时,导致公司员工消极怠工,推卸责任,也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三、国有企业运营费用优化管控措施

为使运营费用得到高效使用,国有企业务必围绕企业治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费用管控各个节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务实措施,形成科学机制,推动链条部门统一认识,共同优化费用管控。

1.扎实做好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仍然是费用管理最为有效的基础手段,切不可忽视。做好预算管理要从根源上提供预算管理工作的土壤,通过机制保障预算工作的权威性和参与积极性,运用科学手段保障预算的适用性。

2.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企业一方面要向市场要效益,另一方面要向管理要效益。实现精细化管理一定能有效降低费用开支,压减非必要开支和浪费。较大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有时候是天文数字,会在很大程度上吃掉企业来自不易的市场盈利。但是究其对于市场盈利的贡献和关联性,往往很不匹配。这样就需要深入、精细化的管理来识别,最大程度的压缩费用水分,科学的体现市场收益与费用支撑之间的真实配比,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准确参考,同时增强企业产品、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3.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要充分发挥资金使用集中管控的优势,在不增加费用支出的情况下,将显著放大资金对业务的保障能力。一方面,运营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重复支出得到抑制,另一方面,可以横向平衡资金投出产出,推动资金向符合战略目标、投出产出高的领域倾斜。

4.优化融资结构。为了保障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资金约束的限制,企业要重点从融资方面进行有效优化,促使其融资渠道更为合理、多元,最大程度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财务费用支出,从而传导提升企业竞争力。

5.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对于国有企业运营费用的有效控制而言,还需要重点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资金利用效率方面的有效提升势必极大的降低相对费用率,从而提升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在确保流动資金安全的情况下,提高资金周转,无疑是降低费用占比的重要手段。

四 结语

综上,就国有企业的稳步发展来看,加强费用管控十分必要,而在众多控制措施中,预算管控作为最基础的管理手段,其意义和影响最为直接,因此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并配合采取上述优化措施,长久坚持定会有效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降本增效,推动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碧颖.当前国有企业管理费用控制措施优化探析[J].新经济,2016(32).

[2]刘为玮.国有企业成本费用管理途径探析——论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5(14).

[3]易青.国有企业财务费用控制措施浅析[J].会计师,2015(03).

[4]叶晓芳.基于内部控制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2).

[5]刘艳.探究会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5(21).[6]朱栋,李雪.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措施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

猜你喜欢

管控费用优化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国际奥委会将承担8亿美元东京奥运延期费用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浅析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管控
黑色星期五:英国零售商面临巨额退货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