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过渡环节的实施策略

2020-05-19顾美芳

家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

顾美芳

摘要: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追求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活动并充分地探索与成长。要充分发挥课程游戏化对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就要注意过渡环节的实施策略,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过渡环节;实施策略

课程游戏化作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提升,提倡幼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地学习,其核心是追求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活动并充分地探索与成长。本文所研究的过渡环节特指集体活动和游戏活动之间的过渡,是幼儿园各个过渡环节的中心轴。它以课程游戏化为指引,以教育实践为立足点,通过探寻幼儿心声、观察幼儿表现、理解幼儿的发展来探索鼓励他们自主学习的策略,从而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访教师、议困惑

教师在平时集体活动和游戏活动之间的这段过渡环节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如何解决的呢?

访谈小班组教师:给我们的困惑是教师组织的痕迹怎么样可以淡化。小班孩子年龄小,需要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才能完成。

访谈中班组教师:过渡环节的自然性无形中就否定了过多安排或指导,我们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在自然状态下,容许各种自由活动形式的存在。它可以是自然活泼,也可以是安静平和的;可以是喧闹幽默,也可以是闲趣静谧的。

分析:小班组教师侧重的是怎么样让过渡环节中没有教师组织的痕迹,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这点感觉非常好。但是通过与教师访谈,发現教师的儿童观、观察指导力不够,很多幼儿处于被动行动或者消极等待的状态。中班组教师明显意识到了过渡环节要体现自然性和自主性,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为孩子们提供自主的、独立发展的最适宜的环境。

二、明方向、创平台

(一)我的精彩我做主——变安排为自选

1.自发的游戏内容——我行我秀。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们要了解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游戏是什么,什么游戏是有价值的,哪些游戏仍有问题等。如来自幼儿自发的游戏内容“玩陀螺”比比谁转的最久,“挑小棒”看看谁挑的多。还有跳方格、玩魔尺、吹蛤蟆等等,都是孩子喜爱的内容。

2.父母小时候的民间游戏——凸显自主。向父母请教他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并一起讨论:“哪些游戏是我们想玩的,可以在集体活动后玩?”如有的孩子喜欢爸爸妈妈玩过的翻花绳游戏,变换出不同的花样,另一个人接过去,继续变换,谁最先弄坏即为输。这类游戏使幼儿觉得非常有趣,适合在集体活动后开展。

(二)我的地盘我做主——合理分布空间

我们把室内外空间结合起来,尽可能放大游戏场所。经讨论、实践后决定,室外走廊里可以玩“手拉飞碟”“跳方格”“踢毽子”“编花篮”“甩炮”“炒黄豆”等游戏;室内也可活动,如图书区幼儿独自或合作看图书,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桌子边,幼儿摆上一局棋盘,来上一个对弈,共同体验同伴游戏的快乐。此外,还有说悄悄话、翻花绳、玩魔尺、欣赏作品、照顾自然角等。

(三)我的规则我做主——人人参与

1.我是规则小主人。幼儿商讨出游戏规则后,分组制定一些规则示意图。如用一个手指放在嘴巴上表示轻轻说话;贴上“一双小手和爱心”的图示表示让孩子轻拿轻放玩具;贴上“圆点”图示,固定位置,提醒孩子不要拥挤等等。

2.我是管理小能手。幼儿喜欢当管理者,于是推选“我是小小管理员”来管理过渡自由环节。如管理游戏材料的区域要检查材料摆放是否分类有序;管理走廊区的孩子要监督走廊上玩耍的小朋友是不是有奔跑或推挤现象。有了小小“管理员”的督促,既锻炼了管理员的能力,也使其他小朋友在督促下养成自主遵守好规则的习惯。

3.我做文明小使者。每过几天孩子们会相互推选较好遵守游戏规则的小伙伴,于是我们给幼儿提供了“文明之星”的插牌,并授予较好遵守规则的幼儿“文明之星”称号。

(四)游戏经验齐分享——智慧游戏,自主交往

1.以点带面,创新游戏。幼儿在游戏时很少再听到“教师叫我跟你玩的、教师说是三个人一起玩”这样的话,还捕捉到一些“游戏智慧玩、创新玩”的镜头。幼儿能在这样的游戏中探索积极的自我体验和成功的乐趣,更大程度地收获快乐和自信。

2.把握时机,鼓励支持。有的幼儿沟通不畅使游戏玩不下去,我们抽出一点时间和幼儿分析讨论,“发生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尽可能鼓励幼儿自己面对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重自主、探策略

(一)树立儿童立场的观念是基石

课程游戏化再次强调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认识到:他们不仅仅是自主活动的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必须把幼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让他们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学习速度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倾听幼儿的心声、明辨幼儿的需要、理解幼儿的“理解”、相信幼儿的“相信”,只有树立科学的观念才能看见幼儿学习的力量,从他们的微笑和自信中找到真实的教育。

(二)整合多元化教育资源是关键

自主活动的实施应该追随幼儿的发展,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人、事、物,给予幼儿积累经验、增长阅历、交流信息的机会。以贴近幼儿生长动力的形式整合课程资源,调动幼儿学习的能动性。

(三)增强材料投放的价值是契机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载体,材料投放的机构性与幼儿自主学习的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提供具有经验背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并引发他们的主动思考。顺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有目的地投放多样的、分层的、适宜的材料很重要。只有打破预期的任务模式,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机会促进幼儿与材料和环境互动,放手让幼儿大胆操作、探究,才能真正激发起幼儿游戏的能动性,促进其在过渡自主环节中积累学习的关键l生经验。

(四)弹性的师幼互动是支架

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但是由于年龄小,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较为有限,导致了他们的探索更多地停留在浅层上。教师的观察与支持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弹性的师幼互动要求教师敏锐地观察并欣赏、了解幼儿,理解他们行为的具体意义,在分析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最近发展区”,把幼儿的想法、体验、认知、质疑、交流等置于自主游戏的主线索中,捕捉教育的最佳契机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是幼儿过渡环节自主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我们要学做一个善于观察幼儿、读懂幼儿、巧于实施指导、弹性互动的教师。愿孩子们都能自主地认知世界、主动地体验生活,愿优秀的意志品质伴随他们的一生。

(责编 张欣)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
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