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
2020-05-19王江云
王江云
摘要:家访,就是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通过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活动、交友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班主任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的过程。家访对于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家访有利于班主任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动因;家访亦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家访还有利于家庭学习“打假”。
关键词:家访;班级;管理
家访,就是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通过与学生及家长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活动、交友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班主任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的过程。虽然手机的普及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提供了便捷,但家访对于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利于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动因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是有阶段性的,特别是初中生,由于生理、心理环境、学习内容、人际关系的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复杂多变:有的学生在校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凡事抢在前面,在家则自私、懒惰,倒垃圾也得要“工资”;有的学生在班上少言寡语,以各种理由推辞集体活动,在家则性格开朗,喜好表现,活跃异常;有的学生在校循规蹈矩,是纪律标兵,在校外则以大欺小,打架斗殴。这些内外不一的表现,只通过成绩分析、个别谈话、课堂观察是不可能发现的,只有通过家访,深入到学生家庭和生活之中去,才有可能探究到其根源并做到对症下药。曾记得,在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一位名叫小林的学生。他平时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是教师眼中的乖乖学生、同学心中的崇拜偶像、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但对于小林的家庭情况,我的了解几乎为零。偶然的一次机会,约上几位科任教师到小林家进行家访,我们的突然到访让小林也有点措手不及,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另一个小林。小林是家里的独生子,爷爷奶奶的娇惯让他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懒惰成了小林在家里的代名词。当我们走进他脏乱的房间时,这种说法得到了证实。我们没有说什么,也不用说什么,但能感觉到,这位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已经有了改正的想法。家访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一个成长中的孩子。
二、家访亦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学生的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但需要家庭的大力配合,而学生家长是帮助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外在条件,因此争取家长积极配合是一项重要任务。而争取家长配合的最佳方式就是亲自到学生家中家访。通过家访,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家表现、个性成因,也能了解到家长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为下一步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提供了条件。有些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或一般经验教育子女,或严于管教或放任自流。通过家访可以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教给他们教育的规律,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以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小珂是我班的特殊学生,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的性格孤僻,行为自私,很难与同学相处,被同学直呼“傻子”。还听说,小林曾拿着棍子与自己的母亲打架,令人难以理解。这样的性格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形成的呢,我心存疑惑,决定家访。小珂的妈妈是位不问自说的人,从她的自说中,我找到了小珂性格怪异的原因——妈妈的性格有问题。“小珂那天迟到了,是我忘记叫他起床了”“小珂那天没有扫地,是我叫他早点回家”“小珂那天没有完成作业,是他爷爷过生日,没有时间做”……小珂的一切过错都有妈妈在承担着,小珂完全放下了因为犯错而被教师批评的心理包袱。家访后,我与小珂的妈妈又有了一次深刻的交流,也给小珂提供了一次历练的机会。
三、家访还有利于家庭学习“打假”
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极力支持,甚至承包了孩子力所能及的一切劳动,以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但部分学生本身的厌学或抵触情绪,导致了在家学习的虚假性。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一进门就做作业,还有完不成作业的时候?为什么孩子吃完饭,关上房门就背书,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其实,很多学生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或少听父母的唠叨,伪装成学习的样子,作业下面常常是手机、小说、玩具,在边玩边写中熬时间,而家长则误以为孩子一直在苦学,此类现象可称为“假学”。这种学习非但没有效果,反而助长了学生不诚信等坏习气的养成。班主任的家访可以拆穿这种假象,使家长正确地看待子女的学习动机和实质,施行有效的监督。正因如此,家访同其他班级管理措施一样,不可或缺。
四、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访是一种经常性的活动
应在开学初就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项措施公布出来,让学生通知家长,班主任应根据班级情况分批家访,而不能等到学生犯错误、出问题时才想起家访,要让家访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常态。
(二)家访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有的教师家访是学生白天出问题,晚上就家访,就事论事,这样的家访意义不大。在家访中,有些方面,如学生的各科学習情况,思想态度等,如果了解不细、准备不足,家长问起来只能支吾而过。更有甚者,班主任走后,学生在家长面前为自己翻案,班主任失去威信,家访失效。因此,在家访前要备好课,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了如指掌,想向家长反映什么心中要一清二楚。
(三)家访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学生怕教师家访,以为教师要告状;家长怕教师家访,以为孩子又犯了错,他们在心理上不自觉地树起一道屏障。基于这种心理,班主任家访时应讲求艺术性,万不能一进门就告状,可以先“细数”孩子的优点,后指出本次家访的原因、目的,这样的交流方式更易于被学生家长接受。
(四)时间要适宜
有的班主任想,一个学期一个学生一般只能访一次,就多坐会儿,有的内容谈了又谈,这样会使个别家长,特别是平时较生疏的家长,误以为你可能有求于他才不肯走。所以,为避嫌起见,有话则长,无语则短,讲求实效。
(五)提倡班科同访
一提家访,人们都认为这是班主任的事。其实,现代班级管理中已不容班主任唱独角戏了。班主任可以根据家访对象的情况,请某一科教师或多科教师共同家访,这样会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性,家访成了我做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环。但愿有更多的教师也试一试,我相信定会尝到甜头的。
(责编 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