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X”法掌握自主阅读
2020-05-19茅秀媛
茅秀媛
在学好课内文本“1”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閱读课外文章或片段(即“X”),实现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掌握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
语文“1+X”主题阅读方法,是指把优秀的课外文章或片段引入课内,由一篇文本走向多篇文本的阅读方法。也就是说,在学好课内文本“1”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课外文章或片段(即“X”),实现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掌握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
那么,所加的“X”可以是哪些内容、多少分量呢?笔者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女娲补天》为例,谈谈“1+X”主题阅读法。
一、课前“+”
课前“+”,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铺垫,激发兴趣,打好基础,积累词汇。“+”的内容可以选择与本文议题相关的四字词语、名言警句、优美句段等,也可以是背景资料和音视频。这是“铺垫式加”。
如教学《女娲补天》时,课前3分钟可以安排诵读神话故事成语。像嫦娥奔月、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点石成金、南柯一梦、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后羿射日,为学习神话故事做好铺垫,营造氛围。
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你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
出示课件:
(1)他开辟了天地,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
(2)他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为民除害(后羿)。
(3)她化作小鸟,衔石子填大海(精卫)。
(4)她创造人类,让天下充满欢乐(女娲)。
“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新课导入时结合图片,回顾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神话的兴趣,积累课外知识,也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中“+”
课中“+”,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补充阅读,深入解读文本。“+”的内容要选择有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文本、图片、表格、音像等相关材料,并要对材料进行加工,篇幅不能太长,这是“补充式加”。“+”的次数不能太多,要结合理解文章需要而定,切忌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理解文章才是重点,所以无论拓展到课外哪里,都要回归教材文本。把学生牵引到课外后,必须把学生牵引回来。
如,在体会女娲形象时,我们可以补充阅读另外的文章助力理解,补充说明,加深体会,以文解文。
1.品读女娲的善良。作为人类的母亲看到人类遭受灾难的心情时,可以补充阅读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传说女娲用泥土创造了人。她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些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样子与女娲很像,有五官,也有双手双脚。捏好后放地上,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欢喜至极,又捏了许多。她想让人间到处都有她亲手捏出来的东西,于是,就从附近拿下一条藤蔓,在泥潭一沾,随后向地上一挥。结果泥浆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小东西,她把这些小东西叫做‘人。”
通过补充阅读女娲造人的故事,学生对作为人类创造者的女娲,看到人类遭受苦难难过的心情会体会得更深入,朗读起来必然情深至极。
2.品读女娲的勇敢。想象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会碰到什么困难,将如何解决困难,可以补充阅读女娲战胜困难的故事。
“女娲来到昆仑山下。抬头一看,到处是荆棘、乱石,上山无路,山顶更高不可攀。然而她不怕险阻,披荆斩棘,攀越乱石,脸、手脚伤痕累累,但仍不分昼夜往上爬。就在她爬得筋疲力尽时,荆棘丛中突然钻出一只猛虎,对她大吼,一把抓住她,张开大口,要咬她的头。女娲冷静地说:‘老虎,你先听我说,我的头可以给你吃,但能不能等我找到宝石,补好天上的缺口,你再来吃?
老虎听了女娲的话,就放她走了。女娲继续往上爬,累得走不动了。她一跌一撞,滚滚爬爬,但始终一步不停。忽然吹来一阵狂风,一只金毛雄狮从树林中跳出,咬住女娲的头发不放。这时,老虎从后面追上来,大吼道:‘这是我先抓到的!
说着老虎和狮子打了起来。结果狮子不敌,跑了。老虎怕女娲再让狮子抢去,就跟着女娲,一直到山顶。
女娲终于到了山顶,找到了五色宝石。”
这里拓展女娲寻找五彩石路遇老虎的故事,让学生补充阅读,结合教材中的文本,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加深印象,体会女娲补天的执著和勇敢。
三、课末“+”
课末“+”,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好文本“1”的基础上,把从文本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X”文本中,它是“延伸式加”。这样“先扶后放”,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由指导阅读到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女娲补天》课末,引导学生总结女娲是怎样的人,然后告诉学生,其实故事结局还没有完,设置悬念,学生立刻就会产生疑问,引起阅读期待,于是继续阅读女娲后面的故事,更加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女娲把天补好,为了履行诺言,就对老虎说:‘现在你可以吃我了!说着,她闭上眼睛,伸长颈项,等老虎来吃。说也奇怪,老虎并没吃,反而温和地说:‘你是一个善良、为民造福的姑娘,我怎么能吃你呢?只是你还有剩余熔浆,多补一些,不是更牢固吗?
女娲听了,觉得老虎的话有道理,于是把剩下的熔浆全捧起来,举起双手,准备将缺口再填补。哪知突然刮来一阵狂风,女娲手中捧着的熔浆被吹掉了。
老虎背着女娲向光彩夺目的熔浆追去,哪知色彩斑斓的熔浆又慢慢向茫茫的大地落下去,熔浆落到湖里,霎时间霞光万道,照得湖水通明透亮,不久熔浆就变成了七十二座形态不同的山峰,为白玉盘似的洞庭湖,添上了迷人的景致。
女娲站在还没有凝固的山峰上,脚下踩的是绿宝石熔浆,留下了一双深深的脚印。她再走几步,山峰就凝结了,成为一个小岛,这就是后人说的‘君山。”
在学生对女娲的形象很敬佩的情况下,出示赞美女娲的小诗,师生共同诵读,引导学生用诗歌赞美女娲,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女娲,你是伟大的女神!善良的女娲,你创造了人类,让大地有了欢歌笑语。神奇的女娲,你炼石补天,杀龟撑天,杀死黑龙,堵住洪水,让百姓免遭灾难。勇敢的女娲,你日夜奔波补天,不辞辛劳为人类。啊,女娲——一位伟大的女神!”
四、课后“+”
学完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后,学生已对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课后可以延伸推荐阅读整本书《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并结合阅读课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以此扩大阅读量,真正架起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桥梁。
综上所述,运用“1+X”主题阅读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责编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