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不是提前学”等
2020-05-19
“停课不停学”不是提前学
目前,教育部明确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暂停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活动。同时,教育部也提出,鼓励尽可能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统筹整合国家、有关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确保“停课不停学”。
但是,一些教育机构、学校或是老師已经开始通过网络推出春季学期校内课程或者直接布置额外的作业,这显然是会错了意。此外,一些学校把开展线上教学理解为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录课,做在线教学的准备。这种做法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完全没有必要,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又有形式主义之嫌。
突然爆发的疫情,让家长和孩子都不得不慢了下来。由于课堂教学和线下培训暂停,家长和孩子也获得了难得的闲暇时间,这也成为反思和改善家庭教育的一个契机。家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多了解孩子的兴趣,多审视过去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促进孩子健康地成长。
(摘自《光明日报》)
当心被“学业鸡汤”灌倒
每每到了假期,朋友圈中就会多出许多“学业鸡汤”——《寒假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反超的》《寒假学习遭遇“弯道超车”,要重视这些悄无声息的竞争》等类似的标题,刺激着家长们眼球的同时,也让他们神经紧绷。听到别家孩子已经开始“弯道超车”,“别人家的小孩”正在埋头苦读时,家长难免容易失了分寸,不管自家孩子是否需要,反正不能落后。家长应该看到,就孩子的成长而言,学习是必要的,但并非全部。“学业鸡汤”中以“保持学习习惯”为理由,强调假期学习的重要性,并非毫无道理。但难道一定要将平日高强度学习中的学习压力完全转移过来才足够吗?这样的话,孩子的天性、课外兴趣爱好、生活体验、户外拓展等习惯又该在何时发展呢?
家长在假期督促孩子学习进步,没有问题,但将学习恐慌带到寒假等假期休息时间,实在没有必要。奋斗的青春是精彩的,但奋斗不只是学习,青春不止于课堂——与家人朋友互动、发展兴趣爱好、去探索美好的大千世界,也都是培育孩子们成长成才、为孩子们构筑起多彩的课外生活的选择。何不让孩子们去感受假期特有的放松,去感受课堂上无法提供的丰富收获呢?
(摘自《广州日报》)
家和学校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主阵地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说:“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不管哪种方法都难以抵抗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带来的视觉负荷。这种视觉负荷会加重睫状肌的痉挛,使眼轴增长。随着眼轴增长,近视度数也会逐渐增加。”他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主阵地应该在学校和家里。医务工作者要加强科普与宣教,家长和学校要重视近视防控。“防”和“控”体现在两个方面: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重视其远视力储备;以筛查为切入点,提供有效的防控方案。
握笔姿势、坐姿、看书姿势都要正确;保证足够的睡眠和户外活动;营养均衡,少吃甜食;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儿童青少年“准确”“足量”“足时”做眼保健操,取穴要准确,按摩穴位要有力量,长期坚持按时完成;至少保证每天两个小时的运动,比如打乒乓球、爬山、打羽毛球等,多进行户外活动,一方面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在阳光沐浴下促进多巴胺的产生,预防近视。建立医教结合的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非常有必要。亢泽峰建议家长,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带近视的孩子去医学验光、科学配镜,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摘自《中国青年报》)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