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环保种子种在孩子心里

2020-05-19安扬

家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理念

安扬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儿子放寒假期间,我们一起看了一部动画电影《动物特工局》。影片中,性格迥异的“特工猫”张大威和“骇客鼠”阿丘为了破获一起“核电荷”丢失案,一起经历了一场既紧张刺激又妙趣横生的冒险之旅。张大威和阿丘在面对家园危机时,勇于坚守正义,誓死反抗敌人,通过锲而不舍的行动告诉大家,要时刻关注地球的生态环境。

从影城出来后,我带儿子吃过晚餐,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儿子突然对我说,这家商城离家不远,以后我们去看电影可以坐地铁。我不以为意地说,从家里出来要走20分钟到地铁站,有那工夫踩一脚油门就到了。

儿子却说,今天看的电影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这样才是对地球母亲负责。

我听后瞬间觉得儿子长大了,以前他看电影只是看个特效或者看个乐呵,现在他能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我进而去想,很多人生和生活的真理,如果直接讲给孩子听,难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难懂,或者老生常谈,但是通过电影让孩子去学习和领悟,他们反而更加容易认知和接受。就像保护生态环境这个话题,看似很大,但其实正像儿子说的,可以通过日常小事去做。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保护生态环境呢?

1.学会垃圾分类,养成环保习惯。

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掌握垃圾分类方法,从零开始学习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标准。家长可以从家庭生活垃圾着手,向孩子讲解垃圾分类的标准,让孩子重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鼓励孩子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自觉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

家长还可以通过让孩子观看垃圾分类小视频、参与垃圾分类小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将生活垃圾按标准分类。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性地将身边的生活垃圾分类存放,也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减少个人垃圾的制造就是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2.利用相关节日,宣传环保理念。

细心的家长其实不难发现,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有很多,比如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湿地日等等。家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节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观看纪录片、去湿地公园游玩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展相应的绿色知识教育。

比如,在每年的“爱鸟周”,家长可以提前上网搜集关于鸟类,特别是濒临灭绝鸟类的知识,引导孩子认识珍稀鸟类,了解保护鸟类的相关知识,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领孩子为鸟儿“建家”,让孩子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让孩子从小做起,保护小鸟。

3.多乘坐公共交通,或者以步代车。

家长平时带孩子外出,应尽量乘坐公交车、地铁,或者骑共享单车(特殊情况除外)。如果天气晴好,不赶时间,在孩子体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妨以步代车,一边走路一边带孩子认识路边的花草树木,或者给孩子讲讲看到的各种建筑物的年代和风格,让孩子了解城市和街道的历史。

另外,家长可以通过介绍新能源汽车,给孩子普及清洁能源相关知识,比如电力、太阳能、氢气等,让他们知道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4.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氣候变化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人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家长可以事先对孩子讲解这个活动的形式和意义,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度过这珍贵的一小时。

5.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环保理念。

环保理念和行动不应该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应该想起来才去做、想不起来就抛在脑后,而应该渗透于家长和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将环保理念践行到底。比如,家长不在室内吸烟;家长带孩子外出,自备筷子、水杯、免洗洗手液等;在超市购物自带环保购物袋,尽量不用超市的塑料袋等。

6.引导孩子巧动手,变废为宝。

每个家庭总有些废旧东西需要处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变废为宝,比如,告诉孩子旧报纸可以用来擦玻璃、包装易碎的物品、叠成小纸盒盛瓜子皮、揉成一团塞进长期不用的鞋子里,彩色的报纸还可以用来练习折纸。

希望每位家长都能让环保的种子扎根到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形成伴随孩子终生的环保理念。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责编 刘国栋)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垃圾去哪了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用心处事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