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避免孩子受抑郁情绪侵袭

2020-05-19安扬

家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情绪家长孩子

安扬

孩子的童年应当是五彩缤纷,充满欢笑和快乐的,可是总有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却总是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并因此时时牵动着家长的心。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孩子时常被抑郁的情绪所困扰,严重的就会发展成抑郁症,这是一个令孩子和家长都倍感痛苦和困惑的问题。那么,究竟该如何帮助孩子抵御抑郁症的侵袭呢?

1.展现和睦的家庭关系。

在家庭中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氛围,即使家长之间有价值观或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更不能破口大骂或者动手。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不要一个扮白脸、一个扮红脸,而应该统一好想法再教育孩子;如果有家庭成员生病,家长要及时送去关心和问候。多让孩子感受家庭、家族的温暖和爱,并让孩子融入其中,明白“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孩子也能更有包容心,更乐观积极。

2.隔代教育不占主位。

很多老人本着“隔辈疼”的观念,对孙辈过分宠溺和骄纵,“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孙辈百般呵护。而孩子一旦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因为工作忙,对孩子不能像老人那般贴身照顾,孩子很容易感到失落;加之很多父母对孩子不像老人那样和颜悦色,孩子很容易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心里产生巨大的落差。

父母教育子女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能收获成就感,甚至得到成长。因此,要珍惜每一次教育孩子的机会,孩子上小学后,要尽量自己带孩子。但也不能忽略对老人的关心,平时多打电话给老人,节假日多带孩子去探望,让老人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样孩子才能尊重老人和感恩老人的付出,才能改善亲子关系。

3.教孩子合理宣泄情绪。

孩子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局限性,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在学习、生活上,以及与人交往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各种烦恼。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不愿意或不知道该向谁倾诉和求助,于是把各种压力憋在心里,很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

家长要让孩子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找出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家长还应该教孩子一些宣泄情绪的小方法,比如,学会深呼吸、在空旷的地方喊两嗓子、唱歌等,还可以通过跑步、骑自行车、做俯卧撑等方式让孩子感到疲惫,然后放空烦恼,睡上一觉,从而让抑郁的情绪清零。

4.多吃让人快乐的食物。

俗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如果孩子只是初步有些情绪低落,应该注意在日常饮食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吃动物肝脏、鱼、虾、豆制品、蛋类等保健食物。此外,香蕉、巧克力、坚果类食物等等,对改善或调节抑郁情绪很有帮助,可以当零食或者餐后甜点让孩子多吃。

如果孩子怕胖不愿意吃,可以将甜的水果或食品榨成果汁,买巧克力粉加进牛奶里,或者想其他巧妙的办法,让孩子合理摄入让人快乐的食物,让孩子每天从吃开始,吃得健康开心一些,孩子的心情自然能够更好。

5.适当让孩子受些苦。

很多孩子从小在蜜罐里长大,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吃一点儿苦,甚至连批评孩子都不敢,导致孩子上学后面对比自己更优秀的同学、面对老师正常的批评教育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最终因为心理脆弱和失衡而被抑郁症困扰。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心软,更不能给孩子的错误找借口。而应该做到赏罚分明、讓孩子勇于承担他(她)所犯下的错误的代价或者后果;在衣食住行方面,家长也不能一味给孩子最好的,使孩子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应该让孩子知道人间冷暖,知道艰苦朴素,这样孩子才能全面提高适应性和承受力,不被抑郁情绪击倒。

6.帮孩子找到精神寄托。

一些孩子性格内向,常年过着“家”“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看书学习之外,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或者因为学习任务日益繁重,被迫把自己仅有的兴趣爱好抛在一边。如果孩子的生活中只有学习和成绩,一旦成绩下滑,就很容易认死理、钻牛角尖,陷入悲伤绝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家长要鼓励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学书法、绣十字绣、养小狗、看漫画书……只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爱好,即使需要投入一定的金钱,家长也不要吝惜。既让孩子在学习之余通过兴趣爱好放松身心,舒缓心情,又能得到陶冶和享受,还能始终保持对生活的兴趣和热爱,何乐而不为呢?

7.认识孩子的好朋友。

现在的通讯手段非常发达,孩子和以前、现在的同学保持友情易如反掌,孩子在心理、情绪上的一些变化,也很有可能会即时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出去,孩子的朋友们都可以看到,而很多孩子对家长设置了不让家长看自己的某些动态。因此,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情绪上的微妙变化,还要想办法认识几个孩子的好朋友。

如果孩子一旦出现反常情况,比如孩子因为抑郁而情绪低落、厌学逃学,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家长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孩子的好朋友进行规劝、寻找,并和孩子取得联系,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孩子的情绪无小事,只有尽力让孩子开心,家长才能更舒心,家庭和社会才能更和谐!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情绪家长孩子
家长错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