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渗透阳江本土文化的探究
2020-05-19曾昭华
曾昭华
【摘要】本土文化是本土独特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传统文化不断整合发展的一种文化形式。在幼儿园,利用美术活动弘扬阳江本土文化,既可以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又可以使美术活动更具地方特色。本文以班级为试点,着重从绘画、手工制作和美术欣赏三方面入手,在小、中、大不同年龄班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究与运用。
【关键词】本土文化;活动;具体化;探究与应用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经过课题组讨论,筛选出最具代表性、最容易操作、孩子们能接受的阳江本土 “风筝文化”“漆艺文化”“海洋文化”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究。
一、创设本土文化氛围,让本土文化看得见
阳江本土的“风筝文化”“漆艺文化”“海洋文化”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也是难以“触摸”的。在开展“风筝文化”活动中,利用PPT课件让孩子知道风筝起源于中国,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子制造的。阳江有“纸鹞城”“中国风筝之乡”之称,目前全国最具规模的风筝放飞场——南国风筝竞赛场每年举办群众性风筝比赛。在“漆艺文化”“海洋文化”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坐车旅游去”“我给贝壳穿新衣”“螃蟹盛装”等活动,让“海洋文化”看得见。
在活动室环境创设上,通过主题墙,把“风筝文化”“海洋文化”的特点展示出来,给孩子一个欣赏美、感受美的平台,加深对“风筝文化”“海洋文化”的认识,让难以“触摸”的本土文化可以“看得见”。
二、亲近原生艺术生活环境,让本土文化具体化
幼儿年龄小,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生活经验较少,在他们当中开展阳江本土文化的认识有点困难。因此,在开展课题研究时,我们决定带孩子走向大自然,融入社会,让孩子亲自“接触”阳江本土文化,在生活中“寻找”本土文化,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如:在开展“风筝文化”时,重阳节当天,组织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一起参观了阳江风筝馆,观看现场阳江风筝传承人制作风筝,感受南国风筝竞赛场风筝竞赛的热闹场面,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让阳江的“风筝文化”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
阳江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与豆豉、小刀并称“阳江三宝”,2011年5月,阳江漆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漆艺文化”,既可以传承“漆艺文化”,又能让孩子们了解阳江漆艺的由来、漆艺的发展历程、漆艺品种及漆艺的制作过程等。从外国商人购买阳江漆器的故事开始,双休日组织班中的孩子和家长参观了阳江漆艺博物馆,观看了漆艺来源的录像,在馆长的专业讲解下了解漆艺的历史文化,了解漆艺的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及制作过程。
作为海滨城市,阳江“海洋文化”领域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双休日,课题组的老师、孩子和家长去山外西小码头,一起领略“海洋文化”的风采。在沙滩上拾贝壳、玩沙子,看渔民捕鱼,上渔船、玩拉大渔船的游戏,感受阳江渔民“拖地网”的乐趣。然后带孩子去“永新市场”海鲜摊档,看各种各样生猛的海鲜,让挡主给我们介绍各种海鲜,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贴近生活”的“海洋文化”课。最后,围成大桌一起吃海鲜大餐。在码头上、市场上、餐桌上 ,我们和孩子一起“寻找”本土的“海洋文化”。
三、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让幼儿美术教学活起来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和美术欣赏三方面,如何将阳江本土文化融入并应用到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1.让本土文化“美”起来
阳江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滨海城市,“风筝文化”“漆艺文化”“海洋文化”让人流连忘返。美术欣赏活动——《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史》《了解漆器的特点和历史》《各种各样的风筝》《各种各样的贝壳》,结合PPT课件教学视频,给孩子美的欣赏,各种美丽的图案、不同种类的风筝和色彩缤纷、斑纹千姿百态的贝类,给孩子美的享受,让孩子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美”。
2.把本土文化“画”下来
绘画,是美术活动另一个重要的、可看得见的表现形式。开展“风筝文化”时,为了让孩子了解并加深风筝对称的特点,开展了手指点画、棉签绘画、牙刷扫画、蔬菜拓印画等。在蔬菜拓印画——风筝活动中,利用莲藕、胡萝卜、马蹄、辣椒等蔬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进行拓印,孩子们兴趣非常高。“海洋文化”活动中,在贝壳和螃蟹壳上作画深受孩子们喜欢,海绵印拓画、线描画、沙画、水墨画又牢牢地抓住孩子创作的兴趣,他们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3.让本土文化“动”起来
在美术活动中,手工制作又是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既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在“风筝文化”活动中,利用塑料保鲜袋进行装饰,制作软体风筝,课后进行放飞,让风筝在天上舞动。挖掘阳江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展“虾壳粘贴画”“亲子贝壳粘贴画”“沙画”等活动,既让孩子的手“动”了起来,又让本土文化“动”了起来。
4.让本土文化“变”起来
把本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美术活动,让它来一个大“变身”。在主题墙上,我们发挥它的最大教育功能,让本土文化可以“看得见”。
区域活动使课堂活动得到延伸,把一些贝壳、螃蟹壳、虾壳、各种各样的印章投放进去,让本土文化来到美工区,孩子们在那里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两年来的探索和研究,收集了孩子的许多作品,在幼儿园的走廊、美术室、功能室、楼梯墙把孩子的作品挂起来或粘贴起来,美化环境。孩子的作品虽然粗糙、稚拙,却凝聚了孩子们纯真的心愿和创造力,难得可贵。
本着传承传统文化、互相学习的原则,希望本文能与同行们進行经验分享或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彪.文化阳江[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2]林丽云.将“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
[3]闫丽馨.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探究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