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校本化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与思
2020-05-19陈静
陈静
摘 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因此,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一年多来,在学校校本课程理念要求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先学”通过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后教”教师转变成为倾听者、引导者,成为教学的主导。
关键词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导学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本文围绕“导学、展学、研学、问学”四个环节,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搭配的规律》为例,谈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思考。
一、导学——营造合适的环境
导学是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创设适当的自主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和谐、自由、安全、舒适的学习氛围,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指导学生对新知进行预习。教师通过设计自主学习导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行讨论、学习,使自主学习的结果更加有效。
《搭配的规律》一课,教者设计了如下的自主学习导学问题:
小红有2件上衣(1件黄色、1件白色),3件下装(1条短裤、1条短裙和1条长裤)。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穿在一起算一种穿法,那么小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1.我是这样想的:
2.我的疑问是:
3.我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现象还有:
教师在课前了解预习作业情况时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用文字来表达所找到的搭配方式,画实物图连线的有小部分,只有个别孩子想到用符号、图形及直接列算式的方法寻找到搭配的种类。在仔细分析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细节,使得所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这样的设计意义在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先尝试解决问题,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
二、展学——激发学习主动性
展学,即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自主学习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成果。教师在倾听过程中给予引导、协调。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形成对话,达到教学相长。
在《搭配的规律》一课中,学生通过预习、讨论、交流后,课堂上组与组之间派代表上台分享各自的智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预习中的思维过程将全面展示出来,同时数学语言的表达,数学符号的运用能力也将得以提高。这一过程可以互相质疑,相互影响,由此学生必将获得经验和智慧的提升。
三、研学——发现本质和源头
研学,也就是在“展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不同的方法,存异的思维等此时可以互相碰撞,不断优化,帮助更多的学生理清概念本质,透彻的理解知识内容。
本节课上,学生出现了很多种方法,这时教师采取比较的手段,让学生体会简洁明了。在所有的方法在台上展示之后,请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洁方便?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得到上衣的件数乘裤子的条数等于搭配方法的种数。同时还有学生找到了搭配问题中的规律,想到几个几,就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帮助孩子们及时构建起数学模型。
当然研究还没有在这一环节结束。在得到规律后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只能在2件上衣和3件下装的情况下才有6种不同的搭配?在学生小组交流完成后,追问:为什么想到积是6的乘法口诀就行了?经过思考孩子们又有了自己的见解:原来既可以顺用规律找到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也可以用规律逆推出上衣和下装的件数,规律要灵活应用。
四、问学——深入反思和总结
问学,是在基础知识已掌握、基本技能能运用、基本数学思想已渗透、已有了基本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梳理、自我回顧反思,从而产生新的问题和困惑。“问学”能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使其结构化、系统化和概括化。
当然,除了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反思,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并解答,还可以利用检测的手段、数学日记这一载体等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总结、反思。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帮助老师更好的了解教学实际。
通过尝试实践后发现,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与以往的课堂相比,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更多的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而不仅仅是从自己的视角着眼。课堂上不仅有师生间的对话,更能看到学生之间的讨论甚至是争论的场面,这一过程必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如何有效的开展好自主学习,让其真正发挥最大的效用,还要不断去实践、思考、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树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