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5-19许湛伦
许湛伦
摘 要 数学学科知识相对其他学科较为抽象复杂难以理解,这就要求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时需要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了解,而后能合理的运用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思考,从而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独立思考;策略分析
小学教育是人一生学习的开端,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引起多方的讨论,但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下,学生依然更在乎学习成绩,而不是关心学习本身,将学习作为乐趣。
一、小学数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1)独立思考是小学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一个能力,只有学生们能够独立思考才能发散自己的思维,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为了使学生更早的掌握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从小学就开始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领,让小学生锻炼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数学。
(2)在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它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而是偏向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独立思考是综合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使自己的思维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和数学知识。
二、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原因
(一)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的形式主要是以老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味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很难对该门学科产生兴趣,导致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疲于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没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很难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生主动性较差
由于小学生成长条件过于优越,大多都是在家长及爷爷奶奶的溺爱中长大,在生活中很少需要自己做很多事情,遇到问题难以解决的事情,就寻求家长帮助,长此以往导致很多小学生养成了不好的习惯,缺乏自主思考的锻炼,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小学生很难形成独立思考习惯。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一般较其他学科来说相对抽象具有逻辑性,学生难以理解,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对其厌倦,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凸显数学学科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对学生们进行提问“大家早上一般都几点起床呢?”“那晚上一般都是几点睡觉的呢?”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将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中,再把教学模具钟表拿出来让学生上讲台上调出自己的起床时间。而后老师就学生所调的时间,对钟表进一步分析,分析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和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独立思维得到锻炼。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只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老师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很多学生体会不到课堂的乐趣,甚至难以参与其中。所以,为改变这一问题,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身做好辅导作用,引领着学生去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测量单位”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问题“同学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我们的教室有多少米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进行回答,面对不同的答案教师在进行指导,引出我们测量所用的工具将测量工具展示给学生看,并示范其规范的测量操作。
(三)鼓励学生产生学科自信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习惯后,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产生学科自信,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敢于展现自我,对遇到的问题自己主动思考,迎难而上让学生体会到解决了困难问题的荣誉感和满足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中设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使学生的信心不断增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重大,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才更容易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对此教师要不断提升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并鼓励学生不断自主思考,树立学生的数学自信,不断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使学生更主動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淑兰.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49.
[2]曲立君.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29):283-284.
[3]周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