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闻中隐喻及翻译——以《中国日报》为例
2020-05-19鲍楚玥
【摘要】隐喻,作为一种有独特信息传递效果的修辞,在新闻的导语,标题和正文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英语新闻中的隐喻进行翻译时,译者不仅要精准地把握其含义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及其所处语境,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本文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网上的新闻为例,分析隐喻在新闻中的应用及其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新闻翻译水平。
【关键词】英语新闻;隐喻;新闻翻译
1. 隐喻与英语新闻
1.1 隐喻
隐喻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由莱可夫(Lakoff) 和约翰逊(Johnson)于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书中提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超越语言本身。因其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性,彰显思维的独特性,隐喻深受翻译学者和语言学者的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隐喻翻译研究产生了兴趣,研究领域也不断深入多样化。从最初的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讨论隐喻可译性;从隐喻的修辞特性提高到讨论和研究隐喻翻译的价值; 从泛泛地讨论隐喻翻译,进入对不同文化、不同语境、不同语篇如何翻译的深入分析和讨论。
1.2 隐喻在英语新闻中的应用
(1)经济新闻中的隐喻,有助于人们用具体且易理解的事物去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经济理论和现象。在经济新闻中,为了更加简单通俗地表达一些经济现象,常常运用空间隐喻。正如Zelinsky-Wibbelt和Cornelia在The Semantics of Preposition中所说,“所有的抽象概念都是从语义上将具体的空间位置隐喻的结果”。经济新闻中常用“slump”,“grow”等表示“上涨”,“下跌”含义的词来表示价格,比例,股票等的数据变化。比如 Tourism sector lawmaker Yiu Si-wing forecast that occupancy rate of Hong Kong hotels could drop by 10 percent and their revenue could slump by 20 percent.(China Daily, August 10, 2019)
(2)政治新闻中隐喻的使用能够促进政治导向、文化现象和宗教观念的传达,进入到读者的内心世界,便于人们的理解。政治新闻中隐喻的表现形式多为特色政治词汇的运用,比如"Eight Do's" And "Eight Don't s" (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 、 “South -South Cooperation”(南南合作 ) 、 “bring in” and “going out”(“引进来”和“走出去”政策)等。
(3)体育新闻标题中隐喻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标题上。与明喻相比,使用隐喻可以使标题更加简洁凝练(暗喻没有喻体),感情更加鲜明丰富。把赛事比作战场、参赛队喻为带有民族或地域特征的动物等,从而使报道语言更加。比如The lakers (湖人队),Chicago Bulls(芝加哥公牛队)
2. 新闻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对于隐喻的翻译,纽马克曾提出了七种具有先后顺序的隐喻翻译方法:1) 直译,即保留源语喻体;2)将源语的喻体“本地化”,用地道的目标语喻体代替源语; 3)把喻体翻译出来;4)明喻加释义5)将隐喻转换为意义;6)省略隐喻;7) 直译加解释本文以中国日报双语版新闻为语料,探究其中几种隐喻翻译方法在新闻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2.1 直译
直译是处理英语新闻中的隐喻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最优先使用的方法之一。英语国家虽和我国有诸多文化和语言差异,但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些意象在中英文中有着相同的内涵。
在使用直译法时,译者需对双语文化和语言都有着充分的了解,然后基于语篇特点和具体语境对原文中的意像进行转化。在兼顾原文风格和译文的可读性的前提下,保留原文隐喻。
例1:
The findings come from the latest well-being work barometer, carried out by Edenred-Ipsos, which questioned 14,400 employees in 15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found that 71 percent of people reported feeling positive about their work.(China Daily, July 7, 2016)
译文:
该调查结果来自最新的幸福工作晴雨表,该项目由艾登瑞德-益普索机构实施,对来自全球15个国家共14400名员工进行了调查,发现有71%的员工持有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
“晴雨表”原意指一种测量天气变化的工具。通过运用暗喻,“晴雨表”指的是能够显示某种变化的东西,在该例句中,这个比喻表示该项目能翻译员工工作幸福与否。因为“晴雨表”的汉语意思与英语相同,因此直译很容易被中国读者理解。
用直译法对这些意象进行翻译,往往能带给译文汉语读者和英文读者一样的感受,同时还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修辞风格,简洁而忠实。 因此正如李长栓所言,“只要`直译'能让译语读者理解,且具有可读,与语篇和语境相符,就应优先考虑直译,在直译达不到以上效果的情况下,考虑意译、借用或其他折中的方法。”
2.2 替換喻体
直译虽然有诸多优势,但适用的范围有限,毕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两种语言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存在大量不同的表述。
替换喻体指把英语新闻中的喻体转换为一个和英语隐喻基本一致,汉语读者熟悉的意像,从而使汉语读者更好地领会原文隐喻的内涵。
例2:
China is gradually shedding its reputation as the worlds technology copycat. Some Chinese companies are also leading the way in new services and business models.(China Daily, September 14 )
译文:
中国正逐渐甩掉全世界最大科技山寨国的名声,一些中国公司在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在该译例中,“copycat”直译为“盲目模仿(的人或事物)”,而直译成中文没有对应的词汇,中文中的“山寨”一词也表示“模仿”,而且也含有贬义,因此将“copycat”译成“山寨”,既反映了原文的感情色彩,和后面“领先”的现状形成对比,又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当源语和目标语喻体差异较大时,往往需要采用这种“意似形不似”的翻译策略。但替换法对译者要求较高,译者必须双语文化背景及语言水平才能灵活运用。
2.3 意译
在处理新闻中的隐喻时采用意译法,即把隐喻翻译成喻底。
例3:
THE VERY FIRST CHERRY TREES TO ARRIVE IN AMERICA WERE A COMPLETE DISASTER.
譯文:
运到美国的第一批樱树惨不忍睹(China Daily, March 29,2019)
以上的例子是中国日报一则新闻的导语部分。译者并未对“A COMPLETE DISASTER”进行直译或者任何喻体的转换,而是根据语境将其处理为了“惨不忍睹”,形象地表现出了由于处理不当,樱树奄奄一息的状态。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看,这种意译法更多地 考虑到了意义上的对等,而难以兼顾形式上的对等。
2.4 省略
省略法是指,在处理新闻中的隐喻时,当原文中有与隐喻成分含义相同的内容时,译文可以选择省略隐喻部分。
例4:
Danish people would never expect that the oyster crisis confronting their country may turn into a food-lovers' bonanza in China.(China daily, December 27, 2017)
译文:
丹麦人从来没有想到,他们国家遭遇的生蚝危机可能成为中国吃货的口福。
在该句中,“bonanza”本意是“富矿脉”,但其本意和整句话的显得格格不入,因此译者省略了隐喻。
在汉英喻体难以对应时,省略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但省略法的不足在于难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流失了形象性和趣味性。
3. 结语
在新闻英语中,隐喻能为新闻的语言增色,增加读者阅读兴趣。首先,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使原本平实无华的新闻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第二、在新闻中使用隐喻能巧妙地传达新闻撰写者的情感倾向; 第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隐喻也蕴含着不同文化下人们的认知。所以,隐喻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隐喻这一广泛在新闻中出现的修辞手段,接着从《中国日报》中选例展现隐喻在新闻中的应用,最后在纽马克隐喻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七种隐喻翻译策略在新闻中的应用。
虽然今年来学者对英语新闻中的隐喻翻译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提出了很多针对不同情境的翻译策略,但“水无定形,文无定法”,我们仍需继续探究新闻中的隐喻翻译,以期找到更合适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Lakoff,George,Mark Johnson.The 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 and London[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4-32.
[2]胡壮麟.隐喻翻译的方法与理论[J].当代修辞学, 2019, 1.
[3]Zelinsky Wibbelt, Cornelia.The Semantics of Preposition[M]. Berlin: Moutonde Gruyter, 1993
[4]陈可. 谈英语政治新闻中的隐喻及其翻译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2017:14-15
[5]赵志勇.从语言功能看体育新闻中隐喻的翻译原则及策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146-148
[6]李长栓.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作者简介:鲍楚玥,河北唐山人,在读研究生,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