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2020-05-19王妍
王妍
摘 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指的是国有企业将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有企业中剥离出去,交给社会专业企业实施管理。本文针对目前“三供一业”移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做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历史遗留问题;措施
2016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19号)、《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45号)文件,标志着“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由试点变为在在全国全面推开,文件要求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三供一业”分离职能移交,2019年起不得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2020年5月进行清算,并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纳入对中央企业的目标考核任务,面对压力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紧的局面,目前,“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和收尾阶段。该如何科学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既使企业轻装上阵,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做出贡献,又使各方切身权益得到保障呢?笔者就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重要意义
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承担办社会职能,对促进企业生产、保障职工生活、支持地方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有企业自办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系统,由于缺乏改造资金,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动力管网和设备设施老化,技术落后,存在危险隐患,国有企业主业不是“三供一业”,很难像专业公司那样提供更为专业、更为高效的保障服务;基础设施未完全和市政接轨,居民无法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影响居民生活质量。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的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有利于整合资源改造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职工居住环境。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重要内容,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的历史遗留问题,意义十分重大,有利于国有企业减轻负担、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整合中央财政,当地政府和企业资源改造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职工家属居住环境,通过“三供一业”的分离移交,可使得国有企业现存的一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总体要求
(1)工作目标
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
(2)工作要求
坚持政策引导与企业自主相结合,推进公共服务专业化运营,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国有企业不再承担与主业发展方向不符的公共服务职能。
(3)明确责任主体
分离移交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移交企业和接收单位要根据“三供一业”设备设施的现状,共同协商维修改造标准及组织实施方案等事项。
(4)规范责任主体
对分离移交涉及的资产实行无偿划转,由企业集团公司审核批准,报主管财政部门、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5)严格移交程序
移交企业要做好移交资产清查、财务清查、审计评估、产权变更及登记等工作。
三、“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1、政策的详细研读和准确阐释
针对“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国家和地方国资委、财政部会加强调研工作力度,会大力推进分离移交进度,会加快出台分离移交实施细则、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解读,指导国有企业更加合规、有效地开展分离移交工作。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45号)文件,要求国有企业将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职能从企业剥离,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从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能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各主办企业应组织“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小组成员贯彻学习相关政策,要做好移交资产的清查、审计评估、财务清理、产权变更及登记等工作。并按照相关規定进行财务处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政策规定,不能含糊其辞,不能拖泥带水。如遇概念模糊或不理解之处,应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咨询,这样才能真正落地。
2、确定接收单位和协议签订
国有企业作为移交单位,承担主体责任,在移交过程中应主动出击、主动策划、主动作为,积极对接符合政策的接收单位,尽快开展“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比如北京市相继出台了指导意见和维修改造标准,移交企业可选择整体移交还是分项移交,整体移交则需要连土地等全部打包移交,分项移交则需要移交企业逐一调研符合条件的接收单位,并分别进行艰苦谈判,择优选择,前者不适用于所有移交企业,后者适用于所有移交企业,但会增加谈判难度,减慢推进速度。待条件成熟时,及时签订分离移交框架协议/分离移交协议,移交企业应立即成立“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领导小组、分离移交办公室和分离移交实施工作组,各专业明确分工,专人负责。
3、做好分离移交过程中职工队伍的稳定
企业办社会化职能的转变,势必导致企业一些原有工作岗位的变动,而很多员工此前长期工作于一个岗位,无论从感情上还是职责技能上都已完全适应,分离移交后,他们必须离开原有工作岗位,这对他们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大部分接收单位都不愿意接收移交企业的员工,以致于接收企业需要做大量地安抚解释工作,面对面与员工交谈,这使本就对分离移交工作感到排斥的员工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极易引起不稳定因素,造成群体上访事件。这就需要企业加强职工对政策和思想的引导,及时纠偏,人力资源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人员安置方案,召开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方可进行安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及切身利益。
4、维修改造工作有序推进
民生工程无小事,群众利益是大事。“三供一业”维修改造是攸关职工家属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更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维修改造工程大、项目多,如何改,怎么改,才能真正做到便民少扰民、利民不烦民?把“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作为践行为民初心的具体体现,上下齐心,多部门联动,聚全企业之力,多点发力,坚决打赢维修改造攻坚战,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幸福感。一是要工作“交底”明责,醒目的“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公告、宣传牌版、安全作业警示语、安全防护栏等必不可少,为确保“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社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维修改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各级各类责任落实到现场;二是宣传“入户”贴心,对居民做足做好政策宣传,通过对居民家属的信息掌握程度,告知住户改造事宜,保证入户施工不受影响,随时跟进掌握施工进度,解答住户疑问,协调解决各类诉求,保证工程推进,专门设立服务热线和专线电话,24小时专人值班,受理居民的投诉,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对所有问题,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满意职工家属;三是安全改造“用心”, 安全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把安全改造作为工程推进的第一要务,实施了联合安全大检查、为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体检”,及时消除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改造安全。工作中采取多部门联动的方式,组织开展安全联合大检查,为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把脉”,每到一处都对照安全规程措施、安全设施、现场管理、安全隐患等进行详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全部落实责任、明确措施、限期整改,针对联合检查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有各专业组织开展专业安全检查,对整改落實情况进行监督把关,完成一项消一项,确保各类隐患整改的闭合,保障“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作安全有序推进。
5、接受国家清算审计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补助资金通过中央财政通过预算安排,用于支持中央下放企业对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维修改造等方面支出的专项资金,遵循“分项核定、因素测算、分年预拨、据实清算”的原则。对2016年10月1日后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补助资金使用范围限定用于“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费用,具体包括相关设施维修维护费用,基建和改造工程项目的科研费用、设计费用、旧设备设施拆除费用、施工费用、监理费等。“三供一业”供给保障水平和维修改造标准执行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标准。补助资金按照“三供一业”分项目户均改造费用补助标准、改造居民户数、补助比例等因素测算。
每年4月份,省财政厅向财政部报送我省当年“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计划及补助资金预拨和清算申请文件。根据财政部审核意见,对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任务的项目按相关办法进行清算资金拨付,同时对未完成任务的项目相应扣回预拨的补助资金。
四、结束语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优化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减轻国有企业负担、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不仅减轻企业负担,更是体制机制创新。当前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最有利时机,也是最后的机会,我们把“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估计困难和风险,积极努力推动,在广大居民和职工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下,主办单位需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认真做好分离移交的改造和善后工作,确保平稳过渡,认真研究和用好用足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努力推动,必将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莉.企业“三供一业”移交中做好队伍稳定工作的对策.《智富时代》2018年第12期
[2]中央下放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资〔2016〕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