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
2020-05-19
知识就是力量 2020年2期
36次
2019年12月27日,中国的雪龙号南极科考船在罗斯海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后续任务时,考察队员首次开展生物拖网作业,获取了珍贵的浮游生物样品。采集所用的高速采集器长约2米,系有两个重50千克的“铅鱼”帮助下沉。采集时,考察队员将采集器下放到船尾后方海面,借助船舶航行来采集浮游生物。
采集上來的浮游生物将会被甲醛溶液固定保存,以便日后送回国内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此类考察,可以获取南大洋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的分布特征。此外,本次考察还将在阿蒙森海域开展对底栖生物、磷虾、鱼类、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等群体的调查。
南极海边的企鹅
5000年
在中国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种桑养蚕的技术。传说的具体内容难以考证,但近日在河南省荥阳市汪沟遗址出土的瓮棺中,遗骸头盖骨附着物和瓮底土样中的丝织物残存与此前青台遗址瓮棺中出土的织物为同类丝织物,结合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的骨雕家蚕,考古学家们确认中国先民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开始育蚕制丝。
出土残片中有一块就是“绫罗绸缎”中的“罗”,不但经过了染色处理,在织法上也采用了较为复杂的绞经结构。古人还对这块染色“罗”进行了脱胶,生丝经过脱胶成为熟丝,可以防止掉色,这块“罗”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最早的熟丝丝绸制品。
中国在5000年前已有了种桑养蚕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