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光深邃见真知

2020-05-19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杨震吕布屏障

一篇议论文之所以称得上好,往往是因为做到了分析入木三分,见解高瞻远瞩。引用一句话来说作文的“深刻”就是要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才可以让人“一览众山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杨震心中始终有一道道德底线,那就是不义之财不可取。“底线”是一面盾牌,是人们心中的一道屏障,坚守道德的底线,应该作为我们对社会的承诺。

上面的文字使你想到了什么?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心中的一道屏障

◎高佳怡

“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杨震心中始终有一道道德底线,那就是不义之财不可取。

在五彩缤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准则,这就是“底线”。“底线”犹如人心中的一道屏障,时刻受到外界的冲击。守住“底线”,屏障屹立,一个人就能坦坦荡荡地活在世上;超越“底线”,屏障坍塌,一个人就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见微知著,分析了守住“底线”、超越“底线”会导致的不同结果。】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形容吕布的勇猛。但在做人方面,吕布足可以冠以“墙头草”之名。先事丁原,后在金钱、名马、侯爵的诱惑下,杀丁原而投董卓。后为一女子,杀董卓,投刘备。借刘备出兵在外之际,夺徐州独掌大权。“戎马一生,忠于一主。”吕布的所作所为,已超越了封建时代要求一个人忠诚的道德底线。在白门楼被俘后,曹操想起他的为人,便将他杀了。【举吕布的例子,并由果溯因,说理更加深刻透彻。】

吕布,三国时期的一名猛将,名噪一时,但终因守不住自己的道德底线,被人们冠以“不事其主”之名,遭到人们的唾骂,过早地走向了死亡。【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以求立意之深刻。】

而在同时期,被人们冠以美名的一名勇将——关羽,在被困土丘、身陷险境之际,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降汉不降曹”的决定。面对金钱与美女,他不为所动。当得知刘皇叔下落时,他辞别曹操,不远千里,投奔刘备。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俘,但关羽大义凛然,拒不投降,至今被人们所称道。

关羽,虽最终身首异处,但他却守住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始终忠于刘备,被人们称为“忠义之士”,被百姓当作神灵供奉,永远被后人称颂。【与上文的吕布构成对比,同时事理结合,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上升高度,使文章更加深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钱学森,一生坚守“淡泊名利,永不停滞”的精神底线。“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万页的手稿,可以用卡车运载的书籍与材料,充分证明了他是用实际行动来坚守自己的人生底线的。所以,当时的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道: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推因论果,步步深入,深刻透彻。】

由此可见,“底线”就是支撑人品格的一道屏障。而在如今的社会中,还存在许多尔虞我诈和为了利益不管不顾超越道德底线的现象。比如“红心鸭蛋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长春长生疫苗造假事件……这些食品、药品,已经严重侵犯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健康,的确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联系现实,对问题作深层的剖析,引人深思,促人反省。】

那么,人为什么会背弃自己所恪守的准则?是诱惑。当禁不住利益诱惑时,人性中那个小小的“我”便跳出来。因此,在这灯红酒绿、利欲熏心的现代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守住自己的品格。否则,就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观点具有启发性,由果溯因,升华了主题。】

学生点评

点评一:

我认为这篇议论文写得很深刻,一叶知秋,见微知著测趋向是其深刻性之一,如文章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分析了守住“底线”、超越“底线”会导致的两种后果,要人们坚守“底线”。不仅揭示了两种现象,而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揭示了事情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说理深刻,引人深思。

点评二:

我认为这篇议论文由果溯因探根源,也是其深刻性之一。如文章第三段在举吕布这一事例时就运用了因果推论法。因吕布是“墙头草”“先事丁原,后在金钱、名马、侯爵的诱惑下,杀丁原而投董卓。后为一女子,杀董卓,投刘备。”吕布的所作所为,已超越了封建时代要求一个人忠诚的道德底线。因此曹操俘获他后,想起他的为人,便将他给杀了。前因后果,事情了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点评三:

我认为这篇议论文运用事理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是其深刻性之一。文章在举了事例之后,进行分析,由现象到本质,使说理更加透彻深刻。如文章的第三、四段在列举了吕布被曹操所杀后,作者议论道:“吕布,三国时期的一名猛将,名噪一时,但终因守不住自己的道德底线,被人们冠以‘不事其主之名,遭到人们的唾骂,过早地走向了死亡。”围绕事例,上升到理论高度,揭示其本质,说理深刻而透彻。

點评四:

我认为这篇文章运用对比论证,也是其文章的深刻性之一。作者将吕布和关羽进行对比,这样,两者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便很容易地显露出来,具有极大的鲜明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议论文,诚如同学们点评的那样,观点鲜明,说理透彻。议论文是以一种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优秀之作与平庸之作的区别,就在于议论分析是否到位。因为议论文是分析说理的文章,不进行充分的分析、说理,就不能把观点阐述得深刻透彻,文章就会简单化,就会缺乏说服力。

提纯

这篇文章在内容深刻方面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

1.由果溯因探根源

文章为了更深刻地阐明中心论点,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其中有一种就是因果论证。如举钱学森这一事例时,就推因论果,步步深入,说理透彻。

2.事理结合,透过现象看本质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在举例时并不是简单地叙述事例,而是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分析,事理结合,水乳交融,使论点更加鲜明,说理更加深刻,如举了吕布、关羽的例子,对比鲜明,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

3.见微知著测趋向

“一叶知秋”这一成语,是说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写文章也需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了事情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这样的文章才说理深刻。这篇文章开头分析了“守住底线”和“超越底线”两种后果,要人们要坚守“底线”,说理深刻,引人深思。

4.观点具有启发性、思辨性

“观点具有启发性、思辨性”是指文章中的观点富含哲理,能引发读者联想,使人看后豁然开朗,加深或拓展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如这篇文章的结尾不仅是对全文总结,而且卒章显志,由果溯因,升华了主题。

猜你喜欢

杨震吕布屏障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屏障修护TOP10
一道屏障
史学家为何给吕布“差评”
大话三国志
防洪屏障
吕布其实有情义?
夜话三国之吕布致命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