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滴“清”香的执着坚守

2020-05-19

科学之友 2020年4期
关键词:酒坊酒业白酒

开疆拓土,从小作坊跃为大酒厂

位于山西汾阳杏花村汾河上游的吕梁市文水县,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更是黄河流域酿酒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酿造工艺世代相传。

据了解,文水县酿造的白酒品质优良,与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水源密切相关,这一带的高粱淀粉含量极高,酿酒用的泉水和汾酒集团所用泉水属同一水系,酿出的白酒味道自然绵甜丰润。

1983年,文水县刘胡兰村的四五个村民合伙开起了白酒小作坊,凭借传统的老工艺酿造和诚信经营,小酒坊很快成为周边村民买酒的好地方,一天能卖出百八十斤白酒。这几个合伙人中,便有中孚酒业董事长张耀武的父亲。

生意虽好,但小酒坊囿于规模小、经营粗放等弊端始终难以壮大,直到1988年张耀武的加入,才打破了发展瓶颈。张耀武从其余几个合伙人手中买下所有经营权,独自扛起了酒坊的生意,一改零散销售白酒的模式,主攻原浆酒供应。

“当时觉得白酒业前景好,所以决定放手一搏,贷了5万多元扩大规模。”张耀武说。

事实证明,张耀武的预感没有错。20世纪90年代,山西的酿造业风生水起。借白酒业发展势头,小酒坊仅仅用一年的时间便扩大了一倍规模,成了拥有30多名员工的小酒厂。1991年,更是拿下一家知名酒企的合作订单,成为当地有名的原酒供应商之一。

一滴“清”香,在三代人的传承中流淌

20世纪90年代末,文水白酒酿造业一蹶不振,不少酒坊、酒厂纷纷停产。当时,中孚酒业虽然也受到影响,但靠着长年积累的口碑和资源,客户流失并不多。看到家乡的白酒业遭受严重打击,张耀武心里很不是滋味。

虽然供应原浆酒很稳定,风险小,但张耀武内心一直在思考能为本土的白酒业做些什么。那一滴“清”香,始终在他内心萦绕。“别人能把白酒卖到全国全世界,做成响当当的品牌,我们不缺资源、不缺工艺,难道就只能为别人打工吗?”

2011年,张耀武再也坐不住了,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瓶装酒,推出“中孚清”系列高端瓶装清香型白酒。这一滴“清”香,流淌的是他的希望、信念与执着,他要打造本土白酒品牌,助力文水传统酿酒行业重现辉煌。

2015年,由张耀武的儿子张腾蛟带领团队在太原建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市场经营“中孚清”品牌,靠着不懈坚持和过硬品质,终于有了销路。如今,中孚酒业已在省内发展了近30个代理商,专卖店、旗舰店开到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十余省,覆盖50多个县级城市,在瓶装白酒市场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知名度也随之不断提升。

百闻不如一见,看见不如品鉴。在2019年游人如织的糖酒会上,中孚清酒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参展客商。品尝之后,参展客商赞不绝口,纷纷给予高度评价,其中很多客户现场洽谈合作事宜。

诚信为本,致力将本土“民酒”做成全国“名酒”

“我们不做一竿子买卖、不图一时之快,而是要树立长久品牌。企业要长存,就要诚信为本,在自身做到被信任的同时,还要盡力给整个行业和社会建立信任的力量,这不仅仅是一种对白酒行业传承的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对于张耀武来说,诚信已然根植于内心,成为他始终秉承的经营理念。

因为在品质上的诚信,当本地白酒业遭受重创时,中孚酒业仍然能以过硬的品质安然渡过难关;因为对客户诚信,当企业因意外被大火吞噬,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时,合作商、经销商纷纷慷慨解囊,帮助他重建企业,再度归来;因为对员工真诚,销售人员工作尽心尽力,甚至在一家企业门口蹲了三天三夜,只为将好产品介绍给对方……

精耕企业的同时,中孚酒业从来没有停止做公益。张耀武给村里出资300多万建起了小学,让孩子们坐在崭新的教室里读书;同村一个身有残疾的老大爷找不到工作,张耀武把他招到厂里当门卫;邻村的五保户,能帮就尽量帮,甚至把一个非亲非故的五保户老人一直赡养到去世……在当地人眼里,不管谁家有困难开了口,只要能帮上,张耀武从不拒绝。

如今,中孚酒业已经发展为拥有600余名员工的大企业,每年的年产值达到3.5亿元,成为本土白酒行业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但在张耀武心里,这离他的梦想还很远。他的目标,是让家乡的白酒走得更远、传得更广,让本土“民酒”泼洒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打造成为全国的“名酒”。

来源|晋商频道

猜你喜欢

酒坊酒业白酒
白酒局变
中国酒都·贵州仁怀食品生产许可证(SC)获证酒厂名单(截止2019年2月11日,共506家)
关于哈尔滨农村地区家庭作坊情况的田野调查
何为“勾兑酒”
白酒进美国酒吧
最好的酒
停牌四年巨亏10亿元 王朝酒业到底怎么了?
阿九正传之爱酒
风水的秘密
中国白酒,华山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