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采购“生态链”, 跨国企业与供应商实现共赢
2020-05-19刘魁雁
海智在线嘉宾 刘魁雁艾默生供应链总监
全球化已经深入影响社会和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供应链也随之变化。跨国企业与供应商应随势而变,在合作互信的基础上,打造采购“生态链”,实现互利共赢
——海智在线推荐语
在需求逐渐弹性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跨国企业需要引导供应商共同进步,采购人员要去中心化,培养全球视野,与供应商共同打造采购“生态链”。
谈现在:满足客户“弹性”需求,与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
目前,市场形势对供应商的弹性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呈现“说要就要”的状态。在工业自动化的传统行业,产品交期以前按月计算,现在按周计算,预计很快将会按天计算。这种压力促使跨国企业对其供应商的反应速度要求提高。
最小订购量,即MOQ(Minimum Order Quantity),是影响需求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跨国企业的采购人员希望最小订购量越少越好,不想持有呆滞库存,承担库存风险。这就需要供应商进行自我改善,以更加透彻地理解客户需求。事实上,这对供求双方都十分有利。
当然,跨国企业的采购人员不能只提要求,也要伸出双手帮助供应商。要在双方互信的基础上,把需求、波动这类数据充分地分享给供应商,达到公开、透明的程度,给传递供应商安全感,与之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优化项目,通过此种方式打造供应链的“生态链”。
谈运作:建立MRP系统,提高与供应商的协作效率
跨国企业一般会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模块就是MRP (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它与采购、计划和物流息息相关。艾默生目前采用的是Oracle(甲骨文)系统,会应用到其中一些供应商模块。供应商根据账号登录系统后,可以看到未来3个月或是半年内客户的需求,就可以提前定义时间跨度。同时,供应商也可以在系统里确认订单状况,既能节约大量的沟通时间,也能避免一些人工错误。
在定义需要SKU(库存量)方面,采购正在逐步向标准化迈进。对于一些标准件,如螺丝、螺母、垫片等,艾默生目前已经不再通过系统下单,而是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会定期给采购人员发报表,通过系统呈现需要采购的物品,然后交付给采购人员。交货后,采购方会给供应商一张PO(Purchase Order,即订单),目的不是发出交货信号,而是为了日后结算。目前,这种标准化方式更多地在一些低价值、品种多的产品上实现,定制化产品还没有实现。
对艾默生来说,从需求到供应链已经实现自动化,MRP会帮助计算采购数量,采购员不需要再确定每天的采购数量、交货期、供应商选择等,通过采购需求与在手库存、交货期等对比后,就可以计算出采购数量,采购员通常情况下只需判断异常情况。
谈进步:采购人员需培养全球视野
从采购工作本身来讲,艾默生中国工厂领先全球其他工厂,和其他工厂使用同一个系统。系统是公平客观的,它按照逻辑执行,不会提供额外判断。由于文化差异,欧洲采购人和美国采购人完全依照系统进行操作。中国工厂采购人员的优势就在于异常判断能力。当发现数据异常时,中国采购人员会主动提出问题。
采购工作分前端和后端,前端是战略采购,后端是采购执行。采购执行在责任心、工作细致方面要求较高,中国采购人员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未来希望中国员工更加稳定一些。
在前期的战略采购层面,与国外采购人员相比,中国采购人员的目光略偏狭窄。中国采购人员的优点在于实践丰富。因为中国没有采购专业,很多采购人员是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对行业的理解更深刻,基本面更好。未来中国需要加大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采购,尤其是前端负责战略采购、供应链管理的采购人员。
中国已经不再是低成本采购区域,很多时候甚至与美国、欧洲的供应商相比较,成本差异也不算特别大。再加上贸易壁垒、关税等因素,中国供应商正在丧失成本优势。因此,采购人员至少要放眼亚洲区域,进而到全球采购。采购人员的全局视野是他的一个有力的竞争力。
美资企业的采购人员本身就负责全球采购,必须具备全球视野。他们会去往全球各地访问供应商并进行交流。中国采购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在国际论坛上争取话语权。在未来,采购不是一个中心化的职能,而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分散化、去中心化。
谈未来:控制风险,紧随科技,质量优先
未来两三年,采购最需要解决3个核心问题。
第一,是供应链风险控制的问题。放眼整个供应链,我们需要判断多少个供应商是唯一供应商,这些唯一供应商是市场的选择还是企业自身的选择。采购人员要警醒市场选择的唯一供应商和少数供应商,如果存在大量这种情况,就要未雨绸缪。解决供应链风险,不能临时抱佛脚。
第二,是要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使用的加工方法和别人相比已经落伍,那么在成本上就会落于下风。
第三,是牢牢抓住质量优先的策略,避免浮躁。质量是根本,要始终放在第一位。没有质量,将葬送所有的优势。
采购对交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全球化趋势。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当经济下行时,客户会变得谨慎,不愿意购买大量物资;当经济上行时,客户会担心是否有足够的物料应付明天的客户需求,这个时候客户不在乎订购量,只在乎可获得性。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们不愿意承担风险,客户也不愿意承担风险,所以客户愿意购买更小的批量。但时代在不断发展,未来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当需求呈现个性化时,很难实現大批量采购。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从交期的角度看,中国供应商与全球供应商之间的区别很大。中国供应商总体来说会更好一些,喜欢采购量大、不用换生产线的订单,它们还有一个特点是“设备不足人力顶”。但在美国和欧洲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灵活性是亚洲人的竞争优势。基于文化差异,中国供应商的柔性生产能力将更优于国外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