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荧之火·流沙河
2020-05-19
凡有趣的,终归有益。
2019年11月23日,作家流沙河先生在成都逝世。他88年的人生长河中留有诸多诗作,他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是與台湾诗人余光中的酬唱之作,掀起了台海诗歌交流的文化热潮,引发海峡两岸经久不息的“乡愁”话题。但他拒绝被称为“著名诗人”,“又没有做统计,你咋个晓得你著名”。中年他扎进古文字研究,探秘汉字“生成的道理”,别人问他这有什么用,他说“就觉得很好耍”。事实上,流沙河一生都在做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
流沙河是个低调的人。他一直对自己的讲学表示谦逊,用余勋禾的话来讲,有“恒定温存的儒生味”。流沙河曾言:“我不是专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古典文学是我个人的爱好,我所知道的一些都是常识,我所用的这些方法都是人家做学问的基础。人家听众觉得还有点味,来听一听,又有点知识,又还有点娱乐,这样也就很好,我也乐于做这些。”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位母亲拿着本书,领着自己的孩子来到流沙河面前,希望他在书页写上“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语。流沙河想了想,认真地写下“好好玩”。他解释,好好玩才是孩子现阶段最重要的事。学习或者兴趣爱好,应该是在家人的引导下,在潜移默化中,在孩子对世界产生的好奇心的驱动下,在知识欲的驱动下自然发生的。还有一次,一位读者当场告白流沙河,说看了一辈子流沙河的书,想拜他为师。流沙河回答:“荧荧之火,怎能照亮大千!”
兴趣 谦逊 通达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流沙河除了在家研究古文、汉字,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成都图书馆,在那里给市民做文化讲座。从2009年到2019年5月,每月开一次,内容从老成都故事讲到古代经典、诗词歌赋。他在成都图书馆共开讲120次,线下到场的观众达6万余人次。流沙河曾说,他希望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多传播一些出去,让大家的生活多一些诗意。生活其实很简单,只是很多时候是人们将它复杂化了。我们应当遵从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活得真实而有价值、快乐而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