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镇游记

2020-05-1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青石板路交代乌镇

流水潺潺,涟漪圈圈,雨滴敲打着青石板路,发出声声脆响……我闭上眼,品味着经久不散的诗韵余香,仿佛走进了梦中的江南水乡,婉约而柔美……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我走进了天朗气清的江南小镇——乌镇,呼吸氤氲着苇草清香的湿润空气,漫步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窄窄的道路,弥漫着古意。泛黄的树叶坠落在古旧的青石板上,飘落在静静流淌的河水里,飞扬在湛蓝的天空里……我沉浸于乌镇的多情与婉约。

这里的民房依水而建,家家户户都有水路相通。依稀可见婀娜多姿的女子在河边洗衣。水是绿莹莹的,两江碧绿的秋水隔桥相望。拱桥的倒影在清澈的水中微微荡漾,像一面美丽的镜子。午后,我登上乌篷船,划船的老翁哼着小调,怡然而乐。我伸出手划过水面,河水清凉温润,却不小心惊动了河中的鱼群,它们疾疾躲闪,却不小心撞在了一起……那惊惶的样子,引得一船人喜爱与怜惜。船在水中一摇一摆,波纹在河面缓缓散开……这里远离了世界的喧闹,只有幽雅与清寂。

不知不觉间,已是暮色四合。天空,月明星稀,几缕淡淡的青烟在清朗的夜空中徘徊。古道两边,彩灯次第亮起。郊野,秋虫唧唧,传递到小镇的每一个角落,袭上夜游者的心头。不知谁家的木格窗没有掩好,从室内传出了悠悠的江南丝竹之声……登上了即将驶离的大巴,我将脸紧贴着车窗,静静地、久久地凝望着乌镇的夜景,想将眼前这幅水墨画牢记心间。此刻,我心中滿满的都是不舍。

山明水秀,月朗风清。折一缕风,拢一袖月——我走过了乌镇。

开头以一段诗意盎然的文字将读者带进了锦绣江南。但这段文字描写的究竟是现实还是梦境?如果是现实,与下文描绘的天气状况相龃龉;如果是梦境,又缺乏必要的交代。

段首最好加一个表示时令的短语,如“初秋的早晨”。交代时间、地点是游记的基本要求。

“天空里”最好改为“天空中”,避免与上文“河水里”的“里”重复,以显出汉语的繁复之美。

具体描绘乌镇之美的一大特色:多情婉约。

“民房前”加上“大多”二字会使语言更为准确。

“洗衣”改为“浣衣”会更有古意悠然的美。

“隔桥”怎会成“两江”?描述不当。

比喻不当。“拱桥的倒影”怎么可能“像镜子”?可以像虹、像弓、像带,应换一个更为恰当的喻体。

两处“却不小心”重复,后一个宜作改动。

这里最好也采用与上一段结尾同样的句式作结,突出乌镇的另一番美好:幽雅清寂。

既然为“画”,则应当用“铭刻”或“印入”为佳。

此段描绘了乌镇夜景,突出其恬静安详之美。段末应当稍作总结,点出乌镇的恬静之美。

病文诊断

游记的要素有二:写景和抒情。《乌镇游记》这篇习作通过描写乌镇婉约柔美的风光,表达了该生对乌镇的喜爱和眷恋。作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江南之美的特点,再以深情细腻的笔触细致描绘了乌镇的优美风光。在具体描绘乌镇之美时,以时间为序,从早到晚,尽情展示了乌镇的人、物、景之美。结尾在总括乌镇特点的同时,含蓄交代了作者“走过乌镇”的无尽收获。整篇作文,语言优美,层次井然,犹如一支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乐。

当然,作文也存在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属于限时作文,时间仓促造成习作用语粗糙,作为一篇偏文学性质的游记,这是比较大的缺憾;另外,考生在语言上刻意求美,反使得表达不够自然顺畅,有生涩做作之感。二是作文中间部分的层次对应感不强,缺乏画龙点睛的语句,节与节之间缺少照应,使得作文结构不够精致。

当然,这些都是考场上的“急就篇”易出现的问题,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多读书、多观察、多练笔、多推敲,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猜你喜欢

青石板路交代乌镇
初见
青石板路巷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交代
交代
盗墓者的“交代”
研究设计应交代的内容
在乌镇做一场戏剧的梦
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