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 表观弥散系数值用于腰椎间盘退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2020-05-19赵剑虹高建波施树伟魏海醌李春东宝龙华李晨辉杜亚辉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均质椎间盘腰椎间盘

张 朋,赵剑虹,高建波,施树伟,魏海醌,李春东,宝龙华,李晨辉,杜亚辉(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云南省总队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腰椎间盘退变是一种临床常发于中老年人群的疾病,现阶段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临床普遍认为,人体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变、椎间盘髓核的退变、软骨终板的退变均是可能导致腰椎间盘退变的原因[1]。发病后患者将出现腰痛、腰椎支撑功能下降等症状,引起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需为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控制病情。临床常采用MRI 检查患者身体情况,从而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措施,本次研究即集中分析MRI 表观弥散系数值应用于腰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价值,具体内容展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患者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此1 年时间段内收治的42 例腰部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 例,女19 例,年龄范围36 ~68 岁,平均年龄为(48.75±3.86)岁,平均病程为(2.48±0.46)年。所有患者均以对本次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经审核批准研究开展。

1.2 研究方法

使用奥泰1.5T MRI 对患者实施检查。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腰部脊椎T1WI、T2WI 扫描检查,并集中采用失状位完成对患者腰椎的扫描。调整扫描层数为9 层,层厚控制在4.5ms,层距为1.5ms,整体激励次数为8 次,调整矩阵大小为256×256,视野为32×32。检查结束后,详细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并根据诊断结果给予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所有患者检查后不同Pfirrmann 分级情况下,ADC 值水平情况,并比对不同椎间盘部位与不同分级患者的ADC 值水平情况。其中椎间盘部位主要比对患者的L1~2、L2 ~3、L3 ~4、L4 ~5,Pfirrmann 主要为Ⅰ级:椎间盘质均、边界清晰、高度正常;Ⅱ级:椎间盘非均质、边界清晰、高度正常;Ⅲ级:椎间盘非均质,灰色、边界不清、高度轻微降低;Ⅳ级:椎间盘非均质,灰色或黑色、边界消失、高度中度降低;Ⅴ级:椎间盘非均质,黑色、边界消失、椎间盘间隙塌陷。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软件完成对此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处理,并将所有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表示,若P<0.05 表示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退变分级患者间ADC 比对

比较不同退变分级间患者ADC 值情况,结果显示,Ⅱ级患者ADC 值最高,Ⅳ级患者ADC 值最低,且三组患者间均差异显著(P<0.05),整体呈现分级升高,ADC下降趋势,见表1。

表1 不同退变分级患者间ADC 比对(±s,×10-3mm2/s)

表1 不同退变分级患者间ADC 比对(±s,×10-3mm2/s)

组别 例数 ADC 值Ⅱ级 21 2.34±0.19Ⅲ级 13 2.07±0.11Ⅳ级 8 1.83±0.05 t/13.139 P/0.001

2.2 不同腰椎间盘部位ADC 值比对

比较不同腰椎间盘部位与分级的ADC 值情况,结果显示,同一退变分级的不同要椎间盘部位患者的ADC 值均不相同,且随解剖部位的下降,ADC 值呈现上升趋势,数据间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腰椎间盘部位ADC 值比对(±s)

表2 不同腰椎间盘部位ADC 值比对(±s)

组别 Ⅱ级(n=21) Ⅲ级(n=13) Ⅳ级(n=8)L1 ~2 2.03±0.05 1.96±0.06 1.82±0.08 L2 ~3 2.09±0.08 2.07±0.07 1.94±0.12 L3 ~4 2.35±0.19 2.23±0.10 2.07±0.21 L4 ~5 2.53±0.23 2.49±0.19 2.13±0.39 t 48.261 19.668 17.441 P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患有腰椎间盘退变后,患者将出现较为明显的腰痛症状,尤其是站立劳累后症状加重,此外由于椎间盘的病变,将导致患者逐渐出现坐骨神经痛,乃至出现排便、排尿无力、便不尽、性敏感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需要尽早为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改善症状。

DWI 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检测患者体内水分子弥散运动的方法,通常使用ADC 值进行表示水分子的微观运动情况[3-4]。通过分析此次研究结果后可知,不同退变分级患者的ADC 值水平均不相同,且退变分级越高,患者ADC 值越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腰椎间盘部位相同退变分级,为解剖部位下降,ADC 值上升,组间差异显著(P<0.05)。证明了ADC 值可较为清晰的反应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其病变部位情况,从而有效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真实情况,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一种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检测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MRI 表现弥散系数值在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表现情况后可知,不同腰椎间盘部位以及不同退变分级的患者ADC 值均不相同,且整体随退变分级的升高而降低,证明ADC 值可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一种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的检测方法。

猜你喜欢

均质椎间盘腰椎间盘
不同水位下降模式下非均质及各向异性边坡稳定性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聚合物流变性对非均质油藏波及效率的影响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土体参数对多级均质边坡滑动面的影响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