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士良心压力与职业倦怠感的相关性研究

2020-05-19马力蔡春凤林国荣胡晓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倦怠感精神科职业倦怠

马力 蔡春凤 林国荣 胡晓华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 武汉 430000;2.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近年来,精神卫生及精神科护士所承受的高压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同时,因精神疾病经常会导致社会并发症,也被视作社会问题[1],医护人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良心压力是指当医护人员无法按照自己的良心、信念行事时,因良心不安感引起的压力,与内在压力紧密相关[2]。职业倦怠是指个体长期暴露于高工作需求、低资源的应激工作环境中,可能会出现一种表现为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的心理症侯群[3]。多项研究[2,4]已证实,高水平的良心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低、高离职率与职业倦怠有强相关性。精神科患者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支配,常会出现冲动、自伤自杀、外跑等不良行为,易引发医疗纠纷[5],而精神科护士常处于该环境中更易出现职业倦怠。本研究对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临床在岗护士进行调查,旨在了解精神科护士良心压力与职业倦怠感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减轻护士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依据,以此提升精神科护士身心健康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5-7月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在岗的207名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1年及以上的注册护士,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连续休假时间3个月及以上者。207名护士中,男93名,女114名;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2.64±8.27)岁;护龄1~35年,平均护龄(11.42±8.89)年,每周夜班1~10次,平均每周夜班(5.68±4.24)次;已婚126名,未婚81名;护士24名,护师123名,主管护师42名,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8名。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护士的性别、年龄、护龄、每周夜班次数、婚姻状况、职称等。

1.2.2良心压力调查问卷 该问卷由瑞典Glasberg等[6]研制,本研究者自行对其翻译。该问卷广泛用于瑞典关于良心压力的研究中,其信效度较高。问卷共包含10个条目,分为内在需求、外在需求与限制2个维度,每个条目会有A、B两部分,均采用0~5分评分,将每个条目的A、B得分相乘,得分0~25分,总分为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分数越高,表示该条目问题造成的良心压力越大。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内部条目一致性高,稳定性高。

1.2.3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MBI-GS) 该量表由Maslach等[7]编制,包括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分0~6分,3分以下表示职业倦怠较低,3~5分表示职业倦怠比较严重,5分以上表示职业倦怠非常严重。该量表在国际上经过多次反复验证,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0、0.79和0.71,测量的标准误分别为3.80、3.16和3.73,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60和0.80。

1.3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前向参与者说明研究问题及目的,向其保证数据不会告知给医院或其他个人,更不会用作商业用途,取得参与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正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参与者当场填写,不记名独立完成,且当场回收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3份,回收有效问卷207份,有效率为92.8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经双人核对录入数据,保证数据准确无误后进行分析处理,精神科护士的一般资料、压力良心评分及Maslach职业倦怠评分采用描述性分析;良心压力与职业倦怠感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精神科护士良心压力及职业倦怠感各维度得分情况 见表1。

表1 精神科护士良心压力及职业倦怠感各维度得分情况 分

2.2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 见表2。

表2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n=207)

n(%)

2.3精神科护士良心压力与职业倦怠感的相关性 见表3。

表3 精神科护士良心压力与职业倦怠感的相关性(r)

注:*P<0.05;**P<0.01。

3 讨论

3.1精神科护士良心压力现状分析 有研究[8]显示,当遇到道德或伦理困境等情况致使医护人员无法如愿对患者提供良好照护时,医护人员会经历良心上的不安,因为其认为提供良好的照护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表1显示,精神科护士的良心压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总分为(40.46±29.26)分,其中得分最高的为外在需求与限制。分析原因:在精神科护士群体中,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及患者的愤怒与攻击性行为,导致精神科护士较普通护士遇到伦理困境的几率提高,给精神科护士带来更多良心压力体验[9]。

3.2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的现状分析 多项研究[10-11]表明,精神科护士压力水平与职业倦怠水平均属于中等偏上,相比综合医院离职率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感为中重度水平,各维度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个人成就感低(23.19±6.09)分、情绪耗竭(13.93±4.41)分、去人性化(12.64±3.88)分,其中,低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倦怠比例最高(59.4%),与李华芳等[12]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1)精神科护士因长期倒夜班导致生物钟改变,易出现情绪波动,且每天面对随时可能出现冲动、消极、外跑的精神疾病患者,一旦患者发生以上事件,当班护士轻则被扣除绩效,重则面临失业,导致心理压力巨大,长此以往易出现倦怠感。(2)精神疾病的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家属经济压力较大,此外,家属长期照顾精神疾病患者,身心压力也较大,在患者住院后多数家属因焦躁、着急可能会对护士缺乏足够的尊重、认可和理解,甚至会出现伤医行为,对护士的职业热情造成了伤害,难以有个人成就感。(3)护士每日重复的工作内容,加之护士的个人职业发展机会如进修、晋升等较医生少,导致其在工作中缺乏足够的上进心,从而降低个人的成就感。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引导护士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学会与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减少护患矛盾,同时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以逐步提升个人成就感。

3.3精神科护士良心压力与职业倦怠感相关性分析 国外多项研究[13-14]表明,护士较大的良心压力会导致对患者的照护质量下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且造成职业倦怠。国内研究[15]结果亦表明,工作压力大、压力源多与职业倦怠、职业满意度的降低、离职率的升高及职业认同度的不稳定有密切相关性。表3提示,精神科护士良心压力的各维度与职业倦怠的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即护士良心压力越大,其职业倦怠感就越强。分析原因为日常工作中护士常面对的压力及工作量大,许多非护理性的工作易导致自身角色模糊,且长期面对治愈率低的精神疾病患者均易导致护士产生消极的心理等。提示护理管理者应给予精神科护士适当的帮助,合理分配工作,并引导护士发掘护理工作带来的益处,改变对自身职业的态度,必要时多与护士进行心理上的交流,排解其压力,从而降低其职业倦怠感。

综上所述,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处于中重度水平,良心压力和职业倦怠感之间呈正相关性,提示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了解良心压力与职业倦怠感,帮助护士规划职业生涯、争取晋升发展的机会、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护患矛盾,以减轻其压力,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猜你喜欢

倦怠感精神科职业倦怠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提高精神科儿童睡眠质量的方法探究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