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020-05-19金焕于松
金 焕 于 松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0 引言
《荀子》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其意思是,不听不如听到,听到不如亲眼看到,看到不如知道,知道不如亲自实践。由此可见,实践是通向学问之巅的必由之路,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并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把学到的知识切实地付诸实践才是最终目的。
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2010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被提出至今已近10年,该计划的目的是在2010年—2020年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1]。近年来,工程教育越来越受社会重视,逐步向创新和应用方向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的认可和青睐。然而,目前高等学校的教育尚未完全实现预期的“知行合一”,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仍存在脱节现象。
土木工程专业与工程实践联系非常紧密,该专业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统一的过程。目前,许多高校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题目单一、方式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这与工程教育认证所提倡的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去甚远。综上所述,在大力提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为了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传统的教学方式则尤为重要,探索课程设计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内容、指导方式、评价方式等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延续,二者相辅相成,课程设计是对课程所学内容掌握情况的鉴定。《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内容是进行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单向板、双向板、次梁、主梁等结构构件的设计计算及相应结构施工图的绘制。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过程;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设计、构造处理、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程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存在下滑现象。究其原因,除了生源质量下降外,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课程设计环节存在问题,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大学期间接触到的第一门结构设计实践课程,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意识、结构施工图的认识等都是在该课程设计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基础打不牢,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将很难保证。通过分析总结,《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设计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际工程背景知识
2010年以前出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中,单向板设计实例是内框架结构形式,随着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出台,内框架结构已成为历史,单向板课程设计内容通常为多层框架结构厂房。规范规定,主梁的线刚度与柱子的线刚度之比大于5时,可按连续梁模型计算[2],否则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计算。然而,实际工程中框架结构很难满足线刚度比大于5的要求,更多的是按照框架结构进行设计计算。一些老师布置的课程设计题目,没有考虑是否可按连续梁模型计算,以锻炼学生理论计算能力为目标,设计方法与实际工程设计脱节,没有真正达到实践的目的。
2.2 设计过程过于依赖教材,轻视规范、图集及标准的应用
教材偏于理论,而实际工程设计更多的是依据规范和图集。课程设计过程是培养学生熟悉和应用规范、图集的关键教学环节,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更多的注重教材知识的应用,教师通常将一些参数和系数直接给出,或者钢筋锚固、截断等构造不作严格要求,无需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与实际工程的实践脱节,没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工程意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效果不显著。
2.3 指导方式陈旧,学生依赖性强[3]
目前,课程设计的教学普遍仍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在混凝土结构课程授课过程已经讲授,设计过程是将所学内容进行串线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没有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认为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一样,习惯于依赖教师的讲授,而教师并未探索出创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懂得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踏入社会的前景令人堪忧。
2.4 设计题目单一,无法激发学生设计兴趣
课程设计题目单一,许多设计方案多数大同小异,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足,学生照搬照抄现象严重。课程设计的精髓在于“设计”,“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课程设计没有体现其“原创性”,学生也没有在设计过程中体验设计的乐趣。有些指导教师没有责任心,图省事,布置的设计题目除了跨度进深尺寸有所不同,其他几乎完全相同,甚至结构布置方案完全一致。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不问为什么,抄袭例题,照猫画虎,不理解计算原理和过程,不清楚参数的意义,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更不明白“设计”的真谛,课程设计教学目标违背了初衷。
2.5 设计与考试冲突,时间无法保证
课程设计通常安排在学期期末,与大量的课程考试冲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专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经常被考试分割成小块时间。由于课程设计时间无法保证,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若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学生则想办法走捷径,互相抄袭,应付了事,课程设计的质量无法保证。
3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进措施和建议
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质量[4]。基于上述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从设计题目的布置、课程设计的指导、最终设计成果的考核几个方面,提出如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3.1 结合工程实际,实现多元化的设计题目
目前,很多高校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还仅限于单向板的设计,与实际工程脱节。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不能仅仅以锻炼理论计算为目的,应该将理论计算和设计紧密结合,突出设计的重要性。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命题要来源于实践,要尊重实践,不能要求学生完成简单的虚拟设计,而是完成接近实际工程的多元化设计。结构的形式可以选择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课程设计的结构布置是体现“设计”的重要环节,考察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理解,此环节必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给学生限定采用单向板或双向板,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真正做到“结构设计计算”,而不是“结构计算”。
3.2 将土木工程专业多个相关课程设计融合,实现课程设计一体化[5]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基于给定的建筑方案,进行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设计。由于设计题目资源有限,很难实现每人一题,其他相关课程的设计也存在此类问题。因此,可以将多门相关课程设计进行整合安排,实现房屋从建筑、到结构、到地基基础整体的设计过程,实现课程设计一体化。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选题时,真题真做,充分考虑后续混凝土课程设计的要求,实现建筑类型和结构形式的多样化,既避免设计题目单一,又可以调动学生设计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真正达到设计实践的目的。
课程设计一体化流程: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3.3 课程设计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融入先进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教师机械式的、填鸭式的指导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课程设计每个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录制视频或微课,由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学为主。同时,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规范、图集及实际工程视频,将教材内容和规范图集很好地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再依赖于老师,不再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课程设计与课程课堂教学同步进行,提高课程设计时间效率[6]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混凝土课程的延续,若课程讲授结束后再进行课程设计,往往恰逢期末考试阶段,很容易导致学生课程设计时间非常紧张,而且学生容易将原来学习的知识遗忘。因此,在混凝土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前布置课程设计任务,使学生先熟悉课程设计的内容;将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调整课程授课顺序,当混凝土课程讲授到课程设计相关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开始进行该部分内容课程设计,但教师要注意把控课程设计进度。这种课程设计穿插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方式,对高效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具有明显效果。
3.5 建立课程设计过程管理及评价体系
课程设计在指导过程中,由于指导教师责任心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课程设计要求不一致,学生成绩无法反应其真实水平,课程设计质量很难保证。因此,可以建立课程设计过程管理及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从题目的讨论、方案的布置、指导的过程、阶段的互查、计算说明书的格式、施工图纸的标准、答辩的形式、成绩的评定等作出系统、完善的规定,实现课程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
4 结语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完全“课堂讲授”转变为部分“课后自学”,从“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教育正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内容和形式需要持续改进。授课教师,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设计题目、过程指导、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将课程内容与课程设计融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保证课程设计质量,实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最终目标。